出身农家仅上了2年学的程世平从小梦想成为一名书法家,14岁开始他在石头上练习书法。后来,遭工头嘲笑的程世平切断无名指发誓一定要成为书法家,“给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瞧瞧”。1982年,程世平开始卖字为生,30年后他终于成为书法家,举办了自己的个人书法展。
不是能写毛笔字的人就是书法家
书法家,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创作的艺术家。中国古代有许多知名的书法家,比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但是当下随着电脑输入的普及,字写得还算好看的人都越来越少了,于是乎,能用毛笔写字,写得还比较可看的人,就会被尊之为书法家。
但书法家其实是一个面目可憎的概念,认同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有某些头屑,比如书法家协会职务等;另一种是字获得广泛的认可,比如启功先生,不是媒体说某人是书法家,这人就是书法家。
“农民×××”的说法,是借同情获取理解
农民企业家、农民科学家、农民书法家,凡是打着农民头衔说事的人物,多半在这个行业其实做的并不好,只是基于长期以来对农民弱势地位的认知,于是总觉得农民做到这份上就很不错了,值得认可表扬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借对农民身份的差异化理解,来换取对其的理解与支持。
“断指明志”练书法更是一种偏激的表现
1978年包产到户以后,程世平在一个工地干活,白天做工,晚上练字,“当时想的就是能赚一点钱买一些正儿八经的文房四宝。”这样过了三个月,工头就不高兴了。“他说我晚上练字影响白天的工作,叫我自己滚蛋。”最让程世平难受的是,那名工头还说:“你也不把自己从头到脚看一看,就你这样子还想当书法家?”
平心而论,工头的说法虽有点伤程世平的自尊,但未尝不是大实话,晚上不休息好,肯定对白天干活有影响,但程世平的“断指明志”的做法,明显就显得偏激,像是武侠小说的情节一样,这不值得鼓励认可,完全是一种偏激的表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