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创建上海汽车工业新优势

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创建上海汽车工业新优势

来源:尚车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鬟。 蕊誊 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创建上海汽车工业新优势 木 陈 虹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城 市的重大举措。在前不久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1 深刻认识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 上,中央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国资源利用效率要 重要性和紧迫性 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十 五”期末降低20%左右。我国汽车行业也对未来 世界汽车工业1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在推 的能耗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10年汽车单耗要在 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 现有基础上降低20%,到2020年要在2010年的 带来了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从 基础上再降低20%。根据我国能源战略的要求 目前国际能源发展的趋势看,未来50年以石油为 看,汽车工业只对现有的动力系统进行改进是不 主的传统能源将趋于枯竭,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 够的,难以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快 机越来越明显。我国的形势尤其紧迫,据有关部 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研发应用新的技术,大力发 门预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石油供应的进口依赖 展新能源汽车。 度将快速提高,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而随 其次,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施“科教兴市”主战 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全社会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 略,实现上海汽车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争取汽 升,机动车油耗占石油总消耗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车产业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机遇。从汽车工业 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50%。目前能源紧张、油价 长远发展的趋势分析,以氢能为主要代表的新能源 高位运行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和产业安 汽车始终是传统汽车升级换代的发展方向。相对 全。同时,汽车发展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 传统汽车而言,我们与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起点 严重,仅在大城市空气污染中,超过半数的CO、 相距时间不远,这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内外 NO 就来自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随着城市发展和 合作、联合攻关,加快自主研发和创新,塑造自主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改善汽车排放的 牌,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实现上海汽车工业跨越 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此,无论是从维护国家能 式发展提供了一次重要的机遇。而且新能源汽车 源安全的战略高度看,还是从改善上海城市环境 的研发应用,还将带动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能 的需要出发;无论是从提升汽车产业发展能级的 源、电子、新材料等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有力 角度看,还是从增强上汽股份长远竞争力的实际 推动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市委市府领导高瞻 需要出发,都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发展新的动力技 远瞩,对上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 术,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 求。因此,上海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上汽股份责 首先,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 无旁贷,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苦练内迎头赶上。 本文系作者在上汽股份新能源汽车 作动员暨产学研其同体大会上的讲话。 上海汽车2006.0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凝 最后,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上汽股份应对国内 外市场挑战,争创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从国 际汽车市场情况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突飞猛进, 正处在新一代产业技术创新突破和产业化的紧要 关头:内燃机技术和代用燃料技术不断改进,混合 动力产业化趋势加快比较明显,燃料电池汽车加 速研发示范。从国内汽车市场情况看,在我国巨 大市场潜力和国家倡导节能环保汽车的大背景 下,世界汽车巨头开始加快实施对我国新能源汽 车市场的战略意图,以在继续保持传统汽车市场 优势的同时,利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契机,进一 步巩固和扩大其市场地位,如丰田公司已准备近 期在我国汽车市场推出混合动力轿车PRIUS。同 时,国内竞争对手,一汽、东风、奇瑞等也在组织实 施研发新能源汽车,并排出了量产时间表。在这 样的竞争环境中,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在新能源汽 车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就很有可能在今后的发 展中丧失主动权,长期受制于人。因此,对我们上 汽来讲,要真正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就必须把新 能源汽车的发展放到突出的战略位置,结合自主 开发体系的建设,作为一次新的艰苦创业,以更大 的决心和魄力,加大投入、加紧突破、加快发展,尽 快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实现新能源汽车量产突破 和上汽发展质的飞跃。 2 充分做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项 准备工作 上汽在近些年加快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一直 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十五”期 间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 ●代用燃料汽车方面,LPG单燃料出租车已 大批量投入使用,其他CNG、LNG大客车、轿车也 基本完成开发;二甲醚大客车通过与上海交大等 单位的合作,承担国家“十五”清洁汽车行动计划 项目,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欧Ⅲ标准的 城市公交客车,目前正在进行示范运行前的各项 具体准备工作。 ●混合动力汽车方面,2004年底启动了混合 动力大客车和自主品牌轿车开发项目的预可行性 ・2・ 研究,大客车已完成了整车总布置方案并进行概 念样车的开发,目前正在加快部件总成的采购工 作;自主品牌轿车已完成开发项目的预可行性研 究,通过对混合动力零部件潜在供应商的评估,预 选了部分具备协同开发能力的零部件供应商。 ●燃料电池汽车方面,2001年,上汽联合美 同通用,成功试制了一辆凤凰牌燃料电池车,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后我们成立了上海燃 料电池动力系统公司,与同济大学共同承担国家 “863”燃料电池轿车开发项目,并顺利推出了超越 1、2、3号。2004年,上汽启动了基于自主品牌车 型SAIC 6460的燃料电池MPV概念样车项目, 2005年9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目前已投入公 众宣传展示和道路试验。 2005年7月份以后,按照市领导的要求,我们 全面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项准备工作,投入 了大量精力来推进这件大事。一是加强产学研联 盟,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8月26 Et, 上汽股份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签署了新能源汽 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我们还积极加强与 其他科研院所的协作,以集聚更多的技术力量支 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二是全面启动自主混合动 力轿车开发项目。上汽联合上海交大、同济申报 了《自主混合动力轿车开发项目》,并已列入科教 兴市第二批重大项目。目前,上汽股份已初步完 成了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项目的市场分析、目 标确定、开发计划和费用预算,基本落实了关键零 部件的配套意向以及领军人物和开发队伍的组 建,有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三是加强 中外合作,充分发挥合资伙伴的积极作用。9月中 旬,上汽与大众在德国签署联合声明,将在上海大 众生产的途安轿车平台上,联合开发一款混合动 力轿车,并计划为北京奥运会提供500辆;9月底, 上汽与通用在上海科技馆揭幕“氢动未来、氢新生 活”展示,并开始为期一年的“氢动3号”示范运 行;10月上旬,上汽与通用在美国签署了有关高能 效、环保清洁汽车项目意向书,双方确立了在混合 动力及其他节能汽车技术方面的合作;前天,美国 通用董事长瓦格纳先生在来沪参加市长咨询会议 期问,双方举行了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备忘录签 上海汽车2006.0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字仪式,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表。四是加快上汽工 程院的建设。为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和自主品牌 建设,提升自主技术开发能力,我们正对工程院进 行功能调整,以进一步加强技术开发体系建设,使 工程院成为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基 地。目前,工程院的选址和功能调整等工作都在 紧张地进行中。 3 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上汽股份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项工作 在各方面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前阶段大量的 工作,我们对“十一五”期间上汽股份新能源汽车 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信心进一步增强,工作进 一步具体化。 3.1确定技术路线。明确发展目标 经过充分研究和详细论证,上汽股份新能源 汽车发展要瞄准世界汽车 业技术发展路线,根 据国家能源战略要求,扩大国内外合作和联合攻 关,以混合动力为重点,以氢动力为方向,加快新 能源汽车研发应用和示范运营。技术路线的选择 为加快推进混合动力产业化,积极探索代用燃料 汽车商品化,推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和示范 运行。上汽“十一五”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 混合动力汽车达到5万辆产能,其中自主品牌乘 用车1万辆,合资企业乘用车上海大众和上海通 用各2万辆,混合动力结合代用燃料大客车1000 辆;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达到千辆级。 3.2明确发展思路,集成各方资源 “十一五”期间,上汽股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要加强“三个结合”。在实施步骤上考虑远近结合, 合理规划代用燃料、混合动力和氢动力汽车的发展 方向和阶段重点,近期加快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适时推进代用燃料汽车;远期以氢动力为方向,加 快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在科技 创新上加强内外结合,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开 发,通过加强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 机构的合作,突破专项关键技术,努力实现万辆级 批产;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研发,通过联合上燃 动力公司、同济大学等加快开发概念样车、工程样 上海汽车2006.03 |茹 车,积极进行商业化示范运行。在发展形式上实施 中外结合,在加快发展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同 时,积极发挥合资企业的作用,在各合资企业的产 品平台上,开发不同混合模式的汽车产品。上汽股 份新能源汽车推进小组要按照整体时间进度安排, 加强协调;自主品牌、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申 沃等企业新能源汽车项目组要围绕总体目标,按照 各自的节点计划,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并注重发挥 好在整车开发、零部件配套方面的协同效应。 3.3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具体落实 “十一五”期间,上汽股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将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1)重点加快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围绕上 汽股份2010年达到5万辆产能的总体目标,按照 2008年小批量投产、2010年规模商品化的时间进 度要求,注意抓好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加强对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自主品牌混合动力 汽车要在合作开发过程中,加快掌握集成开发的 核心技术;合资企业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要注重 实施本土化开发,体现差异性;二是在技术方案和 零部件配套资源上,要争取最大范围的协同效应, 以利于降低成本、扩大规模。三是加快培养本地 零部件供应商。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涉及的 电驱系统、电池系统和整车控制器三个新增系统, 发动机、变速器等原车控制系统的改进,以及电空 调、电转向等附件的替代,我们要力争在今年底形 成这些零部件开发和采购的协同方案,逐步启动 关键零部件的替代开发,形成相关零部件配套能 力,确保2010年实现量产供货。 (2)积极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紧密跟 踪国际技术最新发展动向,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 2010年上海世博会用车为主要切入点,加快推进各 项工作。2006~2007年,完成动力平台核心技术开 发和样机研制,进行平台样车示范运行;2008—2010 年,形成氢燃料电池动力平台千台套生产能力,在 城市出租车和客车中商业化示范运行。 (3)探索推进多种代用燃料汽车。加快二甲 醚大客车零部件配套开发、样车试制、定型试验和 可靠性试验,争取明年开始进行公交线路的示范 运行。同时,以国家要求及市场需要为导向,适时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A版 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建模-q仿真研究 贵海涛钟再敏孙泽昌 (同济大学) 【摘要】 建立了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采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的方法对模型中的未 知参数进行了估计。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比证明,所建立的动态数学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力系统的特 性,能够用于后续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开发。 【主题词】燃料电池动力系轿车 能源短缺和环保问题促使人们开发低污染的 替代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可行方案 已成为目前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能量转 换方式和系统结构来看,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 所研究的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的结构如图 1所示:永磁同步电机经单极减速机构驱动车轮, 电机控制器采用变频矢量控制,可以实现电机的 四象限运行。在燃料电池和电机控制器之问增加 直流变换器(DC/DC)的作用是对系统进行阻抗匹 同传统内燃机汽车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动态特性 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现代控制理论认为建立 系统动态数学模型是进行系统控制算法设计的前 提。作者首先通过分析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结 配,以解决燃料电池输出特性偏软的问题。动力 蓄电池作为辅助动力源并联在直流母线上,其作 用是吸收回馈能量、提供峰值功率和响应负载功 率的快变成分。 构、控制方案及主要部件特性抽象出其等效物理 模型,基于此物理模型建立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然后采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法对模型中的未知参 数进行估计,最后通过离线仿真和实车转鼓实验 结果的对比证明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 1.2 系统整体控制方案 如图1所示,动力系统直流母线上的功率部 件主要分为3个部分:蓄电池、DC/DC与燃料电 池、电机及其控制器。燃料电池通过DC/DC向直 流母线输出电流,DC/DC采用输出端恒流控制, 1 动力系统物理模型 1。1系统结构 可将其视作一电流源,DC/DC单向导通保证电流 不会由直流母线流向燃料电池。电机采用转矩闭 推进其他代用燃料汽车的商品化。 (4)全面建设上汽工程研究院。要把上汽工程 院作为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工程技术基地,全 力加快“软硬件”建设进度。一方面,尽快启动工程 和上汽股份的技术研发资源的协同效应,在消化、 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力争到2010年形成国 内有竞争力的汽车工程开发集成能力。加快新能 源汽车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决心 院新址建设,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 助,早日在嘉定国际汽车城核心研发区内建成全新 的上汽工程研究院,为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建设 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以 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开拓进取、埋头苦干, 扎扎实实地推进上汽股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项 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快技术开发 能力建设,以工程院为载体,充分发挥好双龙、罗孚 工作,为提升上海城市形象、争创上海汽车工业发 展新优势而不断努力奋斗! 收稿日期:2005—12~21 -4・ 上海汽车2006.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