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A.千克/米3
B.克/厘米3 C.千克/分米3 D.吨/米3
2.一般一只鸡蛋和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分别约为:( )
A.0.5g 60mg B.5g 60g
C.50g 60kg
D.500g 60t
3.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物质的性质 屏幕上的手影
山在水中的倒影
D B C A 图1
4.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
A.逐渐增大,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C.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 物质名称 凝固点/℃ B.逐渐增大,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D.逐渐减小,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5.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
A. 质量
B.密度
C.体积
D.温度
6.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 A. 质量相等
都不对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D.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
8.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关于这些现象以及发生这些现象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升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 初冬的早晨落叶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9.可以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光学器材是:( )
A. 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平面镜 10.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
A.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B.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 C.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 D.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
B.密度相等
C.体积相等
D.以上
11.学习了物态变化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 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100 oC一定沸腾 D.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制成的 1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水 水银 酒精 0 -39 -117 A.水的温度达到00C就会结冰 B.我国东北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3.2℃,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水的体积大 D1m3的水质量是1000g 13.一块冰熔化成水后:( )
A.密度不变,质量变小 B.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C.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14.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体积之比是2:5,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A.5:6
B.6:5
C.2:15
D.15:2
15.A、B、C三个实心铜球,A的质量是B的5倍,B球体积是C球的2倍,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球的密度大 B.C球的密度大C.A球的密度大
D.三个球的密度都一样
16.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里,则杯子里溢出水最多的是 ( )
A.放铜块的杯子 多
17.如图2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
A. ρB>ρ水>ρA
B.ρB>ρA>ρ C.ρA>ρ水>ρB D.ρ水>ρA>ρB B.放铁块的杯子C.放铝块的杯子
D.溢出的水一样
18.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g、24g、36g,已知它们是同种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空心正方体是( )
A. 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图2
19.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体时,将物体错放在右盘中,并在左盘加52g砝码,同时将游码移到0.4g处,天平平衡.此物体实际质量应为( )
A.51.2 g B.51.6 g C.52 g D.52.4
20.一个实心金属球放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从杯中溢出10g的水,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煤油的杯子里,溢出煤油的质量为( )A.8g B.10g CD.6.4g
.
12
.
5g
第二
22、关于下列物体的质量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头大象质量约为2.6×109 mg B、物理课本质量为2500g C、一只鸡蛋约0.0005t D、一辆自行车质量约为3500mg 23、根据密度公式,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 B海水的密度跟其体积成反比 C金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 D铁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其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改变 24、小明同学用下列材料制作了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细胞结构的是( ) A、一根头发 B、一粒芝麻种子 C、一片豌豆小叶 D、一片青菜的叶下表皮 25、下列器材中没有用到磁性材料的是( )
A、录音机中的录音带 B、录像机中的录像带 C、VCD播放机中使用的光碟 D、计算机中软盘
2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B、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小误差
C、人们可以想办法消除误差 D、造成误差的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 27、下列光路正确的是( )(界面上方是空气、下方是水)
A B C D 28、有甲、乙两球质量相等,则( )
A、若两球体积相等,则它们密度一定相等 B、若甲空心,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若乙空心,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9、下面是在教室里减少室外噪声污染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上课时禁止机动车辆进入校园 B、室外噪声太大时用棉球塞住耳孔 C、打开教室里的电风扇 D、拉上窗帘 30、有甲、乙两金属块,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 B、2:1 C、2:9 D、9:2
31、几个完全相同的碗中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用筷子敲击时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因为(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以上三种原因都有 32、在四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如图所示,那么密度最小的是( ) 33、有四个用同一物质制成的相似正方体,它们的棱长和质量如图所示,其中一个是空心的,它是( )
72g
9g 1cm 2cm 234g 3cm 576g 4cm A B C D A B C D 34、下面关于光学现象和光学知识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水中筷子变弯——光的直线传播 B、日食的形成——镜面反射
C、黑板反光——光的折射 D、教室里学生都能看到老师——光的漫反射 35、如图所示的光路图错误的是( )
36、喜庆的锣鼓敲起来,不少同学发现,在敲响锣以后,虽然停止了对锣面敲击,锣声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 A、锣面仍在继续振动 B、锣面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C、锣声的回音 D、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第三 14. 用图3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789cm 图3 A. 8.60cm B. 1.60cm C. 1.6cm D. 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用t/s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t/s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16. 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0.8m/s B. 1.0m/s C. 0.96m/s D. 1.2m/s
17、“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 ) A、光的传播速度太快 C、光发生了折射现象 B、光发生了反射现象 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8. 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 ) A. B. C. D. 19. 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移近10cm后,得到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等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20、如图5所示的凸透镜,若把它用在书写投影仪上,则物体应放的位置为( ) A、A点 B、B点 A B C D E O F F C、C点 D、E点
21.(多选)铝的密度是2.7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 A.每立方米的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B.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m3; C.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 D.2.7103kg的铝的体积是lm3
22. (多选)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铅铜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 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C. 如果铜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D. 铅球、铜球和铁球都可能是空心的 E. 铅球、铜球和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的
23.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 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
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 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
24. 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 )
A. 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B. 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 C. 速度大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D.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 25. 以下所述现象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 C.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弯折了。 D. 白天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6.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10cm B. 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 D.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8.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正确的是( ) A.(2)(4)正确 B.(2)(3)正确 C.(1)(4)正确 D.(1)(2)正确 29.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第四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 噪声的传播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 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2. 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形“影”不离 D.湖光倒“影” 3. 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4. 如图1所示的“眼睛”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与矫正远视眼相符的是【 】 图1 5.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B.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6. 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 现了“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7.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 A.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8.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9. 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 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0.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 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 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 1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12.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 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13.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 14.用天平称出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 化前后的质量【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5.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3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1.0×10kg/m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图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