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坑喷锚

基坑喷锚

来源:尚车旅游网
基坑喷锚(土钉)支护技术的几点思考

1 前言

自九十年代苏州引进喷锚(土钉*)支护技术,因其施工速度快,可缩短一半工期,施工设备轻便,材料用量少,可节约工程造价1/3~2/3的优点,至今苏州一层地下室基坑(深度<6m)几乎全采用喷锚支护,同时应用到深度>6m的二层地下室基坑。但在应用基坑喷锚技术过程中,发生不少地面开裂、坑壁塌方、坑地土隆失稳、邻近地下管线破裂、破坏等事故,其原因:主要忽视喷锚技术的局限性,不顾条件地使用喷锚支护,如对松散的杂填土未经加固处理就简单使用喷锚支护,锚杆未穿过流塑状淤泥土中,致使基坑失稳而塌方。对基坑紧邻建筑物不具备放坡开挖地段,基坑保护等级高,水平位移控制要求严格,则需与排桩组合支护;对淤泥厚度大、基坑底落于淤泥土的基坑,也需排桩支护;对软土地区深度大于6m的深基坑使用喷锚支护应谨慎,确保基坑安全。

我公司自1998年开展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以来,设计能力、施工力量逐渐提高、壮大,今年又引进中科院基坑支护设计计算软件系列,提高了设计的先进性、科学性,已具有能胜任较大、较重要的基坑支护的设计施工能力。“精心设计、认真施工”,几年来完成8只基坑支护工程,最近又成功地结束了市区最大、最深的观前公园人防工程基坑支护施工,得到业主的肯定,社会信誉逐渐提高,市场份额逐年增加,至今年已占市区基坑工程的半壁江山。几年来基坑喷锚支护设计施工中一些技术问题,作为本文探讨主题,旨在提高设计水平、改进施工方法。

*土钉(Soil Nailing)支护技术始于法国,其名称源自法文(Clouage de Sol),法国1972年始于边坡支护,后欧洲普遍使用,又很快传至其它国家。我国于1980年应用于山西煤矿边坡支护,发展到地下基坑支护,扩大到软土支护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创造性称其为喷锚支护;院校、设计研究部门、施工单位总结研究基础上编制了技术规程,说明我国喷锚支护技术已是一种成熟的基坑支护方法。

2基坑喷锚(土钉)支护技术的几点思考

2.1支护方式的选择

按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支护方式,详见表1。 (表1)

基坑周边环境及保护安全等级 放坡 条件 土层条件 基坑深度 支护方式 支护结构 基坑周围20m范围内无需保护的建筑物及管线。基坑周边无较大的堆载及动荷载。 保护安全等级为三级。 ≤6m 土层工程性能良好,无不良土层在。 喷锚护坡。 Φ20~25钢筋钉挂钢筋网喷浆护坡。 >1:0.6 >6m 存在厚度>3m的松散状杂填土或>1m的流塑状≤6m 浅部同上; 基坑浅部喷锚护坡; 深部打入Φ48钢管注浆基坑深部喷锚护坡辅锚杆,间距1~1.2×以打入式锚杆支护。 1~1.2m。 在不良土层部位打入Φ喷锚护坡辅以打入式48注浆锚杆,增加坑壁锚杆。 挡土强度。 淤泥、淤质土。深部存在微承压型含水层。 >6m 喷锚护坡辅以打入式打入Φ48钢管注浆锚锚杆。配合井点降水,杆,间距1~1.2×使地下水位顶面降至1~1.2m。 坑底以下。 打入Φ48钢管注浆锚杆,间距1~1.2×1~1.2m。可~硬塑粘土部位可用Φ25钢筋钉代替锚杆。 同上。 锚杆杆体钢筋直径按抗拔力设计值计算确定。成孔式锚杆,孔径100~130㎜,间距1.2~1.5×1.2~1.5m。 同上。 ≤6m 土层工程性能良好,无不良土层存在。 >6m 喷锚(打入式锚杆)支护。 基坑周围,基坑深度范围内有建筑物及管线。1:0.2 场地无>1:0.6~1:0.4 放坡条件。 保护安全等级为三级。 基坑浅部喷锚(打入式锚杆)支护。 基坑深部喷锚(打入式锚杆)辅以成孔式锚杆。 喷锚(打入式锚杆)支护辅以成孔式锚杆。 存在厚度>3m的松散状杂填土或>1m的流塑状淤泥、淤质土。深部存在微承压型含水层。

≤6m >6m 喷锚(成孔式锚杆)支护。配合井点降水,同上。 使地下水位顶面降至坑底以下。 2.2、填土、淤泥计算参数及支护结构整体稳定系数取值的探讨

(1)、填土、淤泥计算参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往往无杂填土、素填土、淤泥等支护结构计算所需的重度(γ)、粘聚力(c)、内摩擦角(φ)参数,我们统计了大量的γ、 c、φ参数后,得出苏州地区的经验数据,经注浆加固处理后,上述土层的c、φ值提高10~30%,以杂填土c值提高最明显。我们一直以经验数据取值参于支护结构计算,实践证明改用经验数据接近土层实际的,可以采用。

(2)、整体稳定系数

支护结构计算最后获得整体稳定系数如何取值?我们认为:条分法作稳定分析,整体稳定系数取K=1.2~1.3为妥,基坑深、土质差取高值,反之取低值;基坑支护施工期受大气降水、地下管道渗漏水及土体徐变等不良因素作用,设计时整体稳定系数宜增加0.1~0.2。

(3)、地面荷载对基坑影响的分析

喷锚支护设计前应对基坑周边地面荷载详细调查,尽量使地面荷载取值接近实际,对紧邻基坑边的建筑物基础埋深、距离、荷载值调查清楚。如观前公园人防工程基坑北侧中段紧邻艺苑楼,该楼为框架结构、浅基础,其荷载影响基坑,我们在浅部设计3排灌浆孔、超前锚杆及第一排锚杆为加固杂填土,保护艺苑楼基础,水平位移;深部锚杆起基坑支护作用,成功地控制变形在20㎜以内,确保艺苑楼安全(图1)。

北局艺苑楼基础100KPa +1.150+0.650 挂网喷浆100mmC20砼面+1.250L1:Φ48 L+0.4503500 α15°@500超前锚杆 Φ48 L4500 α85°土钉 Φ25 L2000泄水孔.31∶0L2:2ΦL3:2ΦL4:Φ 注浆孔孔深5.0 m18 L12000 α0 α15°18 L@120000120015°48 L@129000L5:2ΦL6:ΦL7:2Φ18 L α15°@120015°@1200排水沟1∶0.312000 α48 L9000 α15°15°@1218 L0014000 αL8:2Φ土钉 Φ25 L200014 L@12008000 α15°@1200 (图1)

地面荷载值参加支护计算,是确定支护结构的重要数据;就是在离基坑边的距离大于基坑深度的建筑物荷载,以扩散角法则对基坑壁虽无直接影响,但其仍影响到基坑整体稳定性,降低稳定系数,所以支护设计时仍要进行验算其对整体稳定系数的影响程度。

2.3、时空效应在喷锚支护技术中应用

时间、空间效应广泛应用在基坑支护技术中,我们喷锚支护设计施工中也应了时空效应,对基坑安全、节约支护结构用材,降低成本起到良好效果。 2.3.1空间效应

(1)、改变基坑空间形状,缩短基坑边长,增加基坑角点,减少变形量。如将矩形改成八角形,减少支护工作量,减少长边变形(图2)。

基坑上边界基坑下边界 (图2) (2)、在场地条件许可下,改一级放坡为二级台阶式放坡开挖,减少土压力,减少支护工作量,降低工程造价(图3)。

0.41:1:0.41:0.4 (图3) (3)、场地无法满足土体放坡条件时,可以采取坑壁不同坡度开挖。如对上部松散状杂填土及软~流塑状淤质土采用缓坡,下部可~硬塑粘性土采用陡坡开挖(图4)。 1:0.4杂填土淤质土1:0.5粘土、粉质粘土 (图4) 2.3.2时间效应 (1)、先注浆加固土体后,一般应需停歇养护3~4天,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开挖。

(2)、一层喷锚支护施工结束,切忌立即向下开挖,应在其它地段开挖,养护1~2天才能向下开挖。 (3)、开挖坡面暴露应加快支护施工,一般要求坡面暴露后在16小时内完成支护施工,对未经加固的杂填土、淤质土宜在8小时内完工,若遇大雨应在坡面暴露后立即喷射砼面,并在5小时内完成支护施工。

(4)、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后,土体仍在徐变,喷锚支护抗徐变力量弱于其它支护手段,所以要求在地下结构

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夯实回填土。

2.4、无天然粘(内)聚力的杂填土加固处理

无天然粘聚力的松散状杂填土,其破坏往往没有征兆,会突然塌下来,喷锚支护在杂填土中发生塌跨事故屡见不鲜,所以对杂填土需先加固处理后开挖。几年来我们成功地采用注浆法处理杂填土,其粘聚力可从无提高到10Kpa以上,又降低杂填土渗透系数起到防渗作用。

2.5、基坑降排水

苏州地区基坑地下水有2层。

(1)、浅层潜水型地下水面埋深浅(埋深一般<1.5m)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市区在浅部往往有地下管道中渗漏出的生活用水补给,我们采用注浆法组成防渗帷幕减少浅层地下水漏入基坑中,在基坑底布置排水沟,将坑水导入集水井,用水泵排至坑外。在坑壁每平方米设一个泄水孔,使土体中含水及早泄出,减少坑壁水压力,若施工期间适逢雨季宜在基坑四周做排水沟将雨水导至他处。

(2)、深层微承压含水层(饱和状粉砂层等)采用井点降水,将地下水水位降至基坑底标高以下,对邻近建筑物应作回灌,达到动平稳,减少建筑物基础的沉降量。

2.6、支护结构的优化

喷锚支护结构施工时往往千篇一律按常规实施,我们在设计施工实践中认为可以按基坑深度不同、坑壁侧压力大小优化支护结构,现讨论如下:

(1)、喷锚护坡用于缓坡开挖、土质较好、土压力较低、坑壁侧压力较小,我们探索钢筋网从Φ6.5双向@200×200放稀为双向@250×250,加强筋Φ12,挂网钢筋钉Φ20@1000×1000菱形,翻边宽1m,使坑边做成硬化地坪。 (2)、喷锚(打入式锚杆)支护,钢筋网一般采用Φ6.5双向@200×200,加强筋Φ14~16,挂网钢筋钉Φ25@1000×1000菱形,打入式锚杆(Φ48钢管)间距1~1.2×1~1.2 m,焊牢于加强筋上(图5),翻边宽同为1~2m,施工实践得知苏州地区打入式锚杆设计长度大于10m时,因施工难于达到要求,我们将锚杆间距改为1×1m,则锚杆长度改短为小于10m,也可满足基坑整体稳定的要求。在土质较好的粘土、粉质粘土(图4)处可将打入式锚杆改为Φ25的钢筋钉,同样达到整体稳定的要求,从而节省施工用材。 打入式锚杆φ48钢管辅助焊接钢筋φ14-φ16φ6.5双向200x200加强筋 (图5) (3)、喷锚(成孔式锚杆)支护一般用于坑壁土质较差或基坑深度大于6m的基坑,钢筋网采用Φ6.5~Φ8双向@200×200,加强筋Φ16,挂网钢筋钉Φ25@1000×1000方形,翻边宽1~2m。孔径100~130㎜,锚杆杆体配筋直径按抗拔力设计值计算确定。注浆材料宜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抗拔力小者用水泥浆,大者用水泥砂浆。抗拔力设计值大者宜引进“注浆袋”加压法注浆,增加锚固体与土体面的粘结力,锚杆固定于锚板上(图6)或槽钢上。 锚杆杆体锚板螺帽端部锚杆焊接加强钢筋钢筋网 (图6) 2.7、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有较大变化地段应调整支护结构 基坑开挖必须分层分段均衡开挖,且应留0.3~0.5m的原状土用手工挖至坑底标高。在开挖过程中土体有较大变化应调整支护结构,如观前公园人防工程地下室基坑北侧中段开挖发现有暗河存在,立即进行电算测算,需增加一排锚杆才能确保基坑安全,施工就按修改后的设计执行;基坑南侧东段开挖发现实际土质较原工程地质勘察预测的土质好,经电算测算,减掉一排锚杆基坑仍然是安全的,所以实际施工就减少一排锚杆,节约了施工用材,降低了工程造价。

2.8、基坑变形监测及应急措施

2.8.1基坑变形监测

基坑开挖前在基坑边及邻近建筑物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一般不大于20m,在距基坑周边不小于2H(H为基坑深度)布置监测基准点,数量不少于两个,基坑开挖前进行监测点及基准点测量,测量至少两次,以取得初始值。

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期间每天监测一次,当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每天监测两次,当有事故征兆出现时,应连续监测。支护施工结束后,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期间每周监测一次直至基坑回填土结束。 2.8.2基坑保护等级及警戒值

(1)、基坑保护等级

参考上海市区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标准,又按苏州情况略加调整,建立苏州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标准(表2)

基坑变形控制保护安全等级标准 表2

等级 地面最大沉降量及 基坑壁水平位移控制要求 最大沉降量≤0.2%H 一级 最大水平位移量≤0.25%H 最大沉降量≤0.5%H 二级 最大水平位移量≤0.6%H 最大沉降量≤1%H 三级 最大水平位移量≤1.2%H 和建筑物 注:H为基坑开挖深度,一级基坑一般采用排桩等支护方式,只有在局部地段喷锚支护以辅助支护方式采用。

(2)、警戒值

二~三级基坑警戒值20~25㎜,一级基坑警戒值宜为8㎜;每天变形不超过2~3㎜,达到警戒值均应报警,研究措施,阻止变形发展,达到稳定,确保基坑安全。 2.8.3应急措施

(1)、地面出现裂缝,顺裂缝注入水泥与水玻璃混合液,防止地表水灌入增加坑壁压力,地面用水泥砂浆抹平,在裂缝外侧布置钢筋钉,增加抗拉力,稳固变形土体。

(2)、水平位移达到报警值,采用水平或斜支撑,在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可采用脚手架加水平支撑,水平位移发展。

(3)、坡脚滑移,采用砂石草包堆叠坡脚,阻止坡脚继续滑移。

(4)、基坑底隆起,用砂石草包等增加坑底上覆荷载,平稳土压力,限止隆起。 (5)、基坑底发生管涌,加强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

在基坑周围20m范围内没有需保护的管线离基坑H范围内有管线和一般建筑物。 使用的重要建筑物。 环境保护安全标准 离基坑H范围内有重要干线、水管和正在3 后语

几年来,虽然在喷锚支护技术应用上有些进展,但缺乏可靠数据,今后应加强测试数据收集与研究,如:对杂填土注浆后粘聚力、内摩擦角、渗透系数的检测,锚杆抗拔力试验,测得实际抗拔力并与设计值比较,取得较切合实际的土体摩阻力参数;喷锚面层厚度、配筋计算及试验,取得接近实际的数据,其目的使喷锚支护技术应用更成熟、更经济实用,提高市场竞争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