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3、协作知识建构
协作知识建构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 4、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5、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是解决人的绩效问题或寻求改进人的绩效的机会的一套方法和过程。它强调对绩效的期望状态和实际状态进行严格分析,进而识别引发绩效差距的原因,并提供多种问题解决方案,对变革过程进行管理,并对变革的结果进行评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ABCD法则,其中,A指的是 对象 ,B指的是 行为 , C 指的是 条件 , D指的是 标准 。
2、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分析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策略 、进行教学评价。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有问题 、 相关的实例 、 信息资源 、 认知工具 、 会话与协作工具 和 社会背景支持。
4、WebQuest的基本模块有: 情境模块 、 任务模块 、 资源模块 、 过程模块 、 评价模块 和 总结模块 。
5、活动理论模型由 中介 、 主体 、 客体 、 规则 、 分工 和 共同体 组成。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 ABCD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乔纳森(Jonassen,1997)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的教学策略有( ABC )。 A、建模策略 B、教练策略 C、支架策略 D、反思策略 3、根据评价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 ACD )。
A、诊断性评价 B、发展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4、根据布卢姆修订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体系,他将知识划分为( ABCD )。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5、属于网络学习资源的是( ACD )。
A、专题学习网站 B、CD-ROM C、网络课程 D、网络课件
6、对学习环境的认识的观点:学习环境是一种场所,学习环境是( D )和人际关系的组合,学习环境是( A )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 A、学习活动 B、传递策略 C、人际关系 D、学习资源 7、教学评价的方法有( ABCD )。
A、学习档案袋 B、评价量规 C、作品展示 D、课堂练习 8、在对绩效问题实施改进时,通常可以采用( AC )两大类干预措施。 A、知识技能类 B、情感态度类 C、组织环境类 D、过程方法类 9、从宏观层面来说,企业数字化学习的基本构成包括( ABCD )。 A、组织环境 B、技术 C、内容 D、管理 10、( ABCD )属于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 A、共享 B、论证 C、协商 D、创作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对,错)1、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
(对,错)2、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对,错)3、某一具体教学目标描述如下:给出一条直线,将该直线分为十段。 (对,错)4、网络课程是将课程内容电子化,所以,网络课程是一种网页教材。 (对,错)5、绩效技术是企业E-Learning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之一。 (对,错)6、抛锚式教学策略也称为问题式教学策略。 (对,错)7、教学模式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对,错)8、学习者特征分析就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起点水平。 (对,错)9、布卢姆认为“预定目标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对,错)10、由于概念图可以将人的思维过程和认知结构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
出来,所以它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工具。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先行组织者及其教学策略的设计方法。
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学中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先插入一些引导性材料,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认知桥梁。先行组织者适用于结构较强的教学内容,如概念和原理等,它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陈述性组织者:使用陈述性组织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
(2)比较性组织者:使用比较性组织者的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性。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教学过程: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
2、简述新课标对教学评价的新理念。
新课标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其中,倡导的评价理念有:
(1)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 (2)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
(3)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注重质的分析; (4)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
(5)评价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6)评价方式:更多采用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等方法。 3、简述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方法,并举例说明。
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方法包括:(举例略) (1)目标与内容的确定
首先回答三个问题:本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传统教学方法为什么不能或没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这一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什么突出特点来解决教学中这一重点和难点?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是属于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哪一类别,利用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
(2)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3)媒体信息的选择
确定媒体的使用目标,根据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的结果和媒体的使用目标,合理选择适当的媒体信息和具体内容。
(4)知识结构的设计
将教学内容分成并列结构、层次结构或者网状结构。 4、简述教学设计的未来走向。
教学设计的未来走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是宏观层面的专业化路线和多元化路线,二是中观层面的多种发展趋势。
宏观层面,教学设计有两条不同的路线:艰难而狭窄的专业化路线与宽阔而更具包容性的多元化路线。
中观层面,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越来越注重各种因素整合下的学习环境的建构;越来越注重新的评估理念和方法。
教学设计的未来路线不应过于狭窄,也不应过于宽泛,要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平衡点。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
活动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不同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如何设计?试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活动理论核心思想是两种互动,分别是主体与中介的互动、主体与群体的互动。点明三种不同的信息技术课堂环境,分别是DVD播放教室、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DVD播放教室的学习活动在于设计学习者与DVD光盘的互动,学习者与群体的互动。如教师控制光盘的播放,针对光盘中的情境,提出必要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提示与解释;组织学习者进行思考、模仿、面对面讨论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的学习活动在于设计学习者与各种多媒体资源、认知工具的互动,学习者与群体的互动。如教师创设情境、演示实验,学习者观察思考、组内交流等。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学习活动在于设计学习者与各种多媒体资源、认知工具的互动,学习者与群体的网络互动。如教师创设情境、演示实验,学习者网络自主探究、操作体验、自我测试、资源共享、协作创作、网上讨论、反思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