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有着悠远历史的山东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支体,也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门类。它如一部《百科全书》,不仅囊括了音乐知识而且反映了时代的节奏,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山东人对于音乐文化的审美与判断,受到几千年前儒家学派较为完整的
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现实主义的音乐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山东民间歌曲有富多彩的内容,在全省流行着许多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民歌,而且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从事民歌研究的音乐工作者,在继承我省民间音乐优良传统的同时,应该想到对于山东民歌的创作和演唱有所发扬与创新。本文从全面了解山东民歌的地理、历史及种类、风格着手,结合笔者在演唱山东民歌时的深刻体会,提出了现代山东民歌怎样在不失原有优秀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论点,并从创作、演唱、宣传等方面作了全面论证,为使山东民歌成为一种高品味的声乐艺术,更广泛地被现代人接受,被世界民族音乐文化所融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性的认识。
前言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春秋以后,齐鲁文化的勃然兴起,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卓尔不群的品格,成为同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这种雄厚民族文化中,山东民歌是一份重要的精神财富。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宣传各民族的文化己成为一项历史使命。作为一名大学生,更有义务为山东民间歌曲的发展和宣传做一些努力,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还要结合演唱实践对山东民歌特点的继承与创新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让优秀的山东民间歌曲引起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视,让山东民歌走向世界。记得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林先生曾反复倡导的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为后人研究
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信心和决心。
引言
山东民歌发展概况
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域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予了山东一块肥沃的土地,使人类过早地垂青于它,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家园,创造了地地道道山东风格的文化。
大汉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同样发源于山东,史料和实物的发现为研究山东文化的形成和背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据出土文物证实,山东在五、六千年前已经开始有了农业、渔业,陶器业、玉器业,可以想象劳动号子的产生定是相当久远了。出土文物中还发现了卜骨,这对于研究古代宗教歌曲的起源,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曹等国都建立在山东,随着人类的分化,阶级的产生,文化由无意识走向了有意识,山东音乐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分化,从无意识音乐走向了有意识音乐。民歌是伴随着劳动与生活产生的,是一种自发形成、通过声音表达内心感情的形式。人们借助这种形式发泄心中的郁闷,表达高兴时愉快的心情,
抒发求爱时感情的变化等等,它是无意识、本性的形成。而随着分化,阶级社会的形成,它逐渐变得有意识了,成为歌者求生的手段,贵族欣赏和享乐的工具。由最初人们自娱自乐的无意识音乐变成了有动机、划层次、分等级的有意识音乐。
我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中有《齐风》、《曹风》、和《鲁颂》等。其中《齐风》和《曹风》就是山东东北部与西南部一带的民歌记录。它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人民多方面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与反抗。随着历史的推进,山东民间音
乐有了很大的发展。汉代乐府中民间歌曲《相和歌》中的《梁甫吟》和《东武泰山》(东武即今诸城),都是齐地的土风弦歌。南北朝时期,贾思册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反映当时农民耕种知识和生活状况的山东民歌。隋代的《长白山谣》(长白山也叫长山,今邹平县内)是农民领袖王薄编唱的农民歌,这是历史上最早一首记载农民的歌曲。隋唐以至宋代,由于南北运河的修建,海上码头的建立,对后来的说唱音乐、城镇小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元、明时期,
由于民族的迁移和战争的影响,山东与外省的文化交流开始发展,许多外地
民歌小调传入山东,对山东民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明末清初,民间的弦索
小曲在山东已很流行。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山东淄川人)在他的《幸运曲》(17巧
年)中对清初流行在淄川一带的小调有过这样的叙述:“世事若见循环,如今
人不似从前,一曲一年一遭换,《银纽丝》才丢下,后来兴起《打枣杆》、《锁
南技》、半稻《罗江怨》,又兴起《正德缥院》、《耍孩儿》异样新鲜。从他的
十几部“但曲”(填词的大型民歌)中可以看出,当时流行在鲁中的小调曲牌
就有五、六十种之多。在鲁西南,当时则流行着《山坡羊》、《哭皇天》、《刮
地风》、《驻云飞》、《风入松》等民间小曲。到了近代,山东的民间音乐就更
发达了。我们透过历史可以看到,早在几千年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己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观点,把音乐作为教育的手段,用来巩固封建等
级制度,使音乐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这种观点对山东人的影响颇深。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新中国已度过了五十个灿烂的春秋。在这辉煌的五
十年中,山东民歌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那些蕴藏在山东人民心中健康的、
现实主义的音乐源泉,一直沿续至今,为现代山东民歌的创作提供了必不可
少的、丰富的音乐资料。许多山东民歌伴随不同的形式已传唱在全国各地,
这些作品以浓郁的山东风格,优美的民族旋律打动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心,被
他们接受、传唱。在人民获得了真正的和自由时,使蕴积多年的音乐灵
感爆发出来,一时间创作了许多优秀民歌并传唱不衰。有歌唱领袖的、歌唱
家乡的、歌唱劳动的、歌唱美好生活的。例如,由我省著名作曲家金西先生
创作的歌曲《我的家乡沂蒙山》,写于19年,至今仍百唱不厌,歌词内容
既赞美了家乡沂蒙山的优美风光,又体现出老区人民勤劳质朴的性格,用自
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的充足干劲。旋律采用浓郁的山东民歌风,并结合
沂蒙山的语言特点,加入了下滑音的使用,使得特色浓厚,旋律还不失优美,
在泼辣中带着细腻,体现出山东姑娘在赞美家乡时自豪、含蓄的内在感觉。
这首歌不仅被我省歌手广泛传唱,在全国各地也是非常流行的,因为这首作
品太美,太有个性了。
我们都希望山东民歌不仅有好的历史开端,更要有好的未来前景,在不失
山东风格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代同步,时刻被人们传唱。
一、山东地区民歌的种类、风格特色
(一)山东民歌的种类及生成
民歌的种类在它产生时并没有人去归类,只是后人在研究它时,根据历史
资料和民间艺人留下的各类传说归纳和总结出来的。因此,对于某一首原始
民歌,很难找到它确切的作者和创作日期,我们只能通过历史、地理、风俗
习惯和劳动生活等因素去分类和研究。
让我们先看一看山东民歌有哪些种类,及它们的形成分布。
1、劳动号子 在海上、黄河堤坝上、运河两岸、沿海码头、建筑工地和田间渠旁,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豪放歌声,人们后来把这类歌声通称为劳动号子。它来源于劳动中枯燥无味的节奏生活,人们在发泄气力的同时,用声音喊叫出来,集中了精力,减轻了疲劳,消除了孤独,于是,不同的工作种类就自发地形成了与其工作节奏相附的各种劳动号子。现仅己搜集起来的就有渔民号子,海员号子,黄河船号、俄号、夯号,运河船号、夯号,搬运号子,建筑号子,矿工号子及其他号子等六百余首。山东号子由于地域和工作的不同,所以在音乐风格、题材及语言结构上均有自己的特点,丰富多样。
2、秧歌与花鼓山东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秧歌的起源在民间有许多传说,例如:“周朝的秧歌、唐朝戏,”有的地方还流传“宋朝水泊梁山好汉扮秧歌杀入敌营”等等。其实,秧歌是农民自娱的一种歌舞形式,每逢年节,群众则扮起五彩缤纷的秧歌队走乡串镇,庆祝一年的丰收,增进乡里邻舍的友谊。春节和元宵节是山东各地秧歌最活跃的时节,至今,各地市还保留着这种形式。但各地风格不同,就地域划分成:鲁北的“鼓子秧歌”,鲁东的“胶州秧歌”,胶东半岛的“胶东秧歌”(包括“海洋秧歌”),鲁中的“平阴秧歌”等。花鼓调是一种以花鼓为伴奏乐器边歌边舞的演唱形式。他与秧歌的区别在于“自弹自唱”并只有一到二人表演。花鼓调在山东各地很流行,以鲁西聊城、鲁中淄博、鲁南苍山最为突出。
3、大型民歌套曲由数首曲牌式的小曲有机结合在一起、结构较大的民歌被称为大型民歌套曲。这些民歌的词曲都比较完整详细,其内容大多是传说中故事。较为突出的有流传在淄博一带的“蒲松龄理曲,”鲁南地区的“五大调”,胶东一带的“烧纸调”,济宁地区的“端供腔”等。这类套曲的形成,采集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曲,然后根据后来流行的故事趣闻填词组成,由于这些故事多传闻于老百姓的生活中间,所以能引起百姓的兴趣并传唱,这样以来,大型民歌套曲不仅盛行一时,而且可以完整的保留下来,为我们后来对于民族声乐套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说唱性民歌山东民歌中有一些向说唱音乐过渡的叙事歌曲,它已具备了说唱音乐的某些特点,但没有专业的说唱艺人。如鲁西的“临清时调”,鲁南的“柳琴调”,鲁西北的“弦歌”,鲁北的“杂吧调”等都属于说唱性民歌。
5、吃山歌和吃牛号山歌在山东民歌中较为少见。它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抒发情感为主的“吃山歌”,主要流行在胶东一带。一种是与人们劳动生活有关的“呀牛号”,这一种除胶东外,鲁中南山区也较为突出。
6、民间儿歌山东民间歌曲中儿歌也丰富多彩,它多方面反映了儿童天真烂漫的精神世界,塑造了纯朴可爱、憨态可掬的音乐形象。这类民歌在音乐上虽然曲调简单,但也具备山东特色。歌曲短小精悍、易学易唱。
7、民歌小调在山东各地流传着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小调,数量约占整个山东民歌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其内容广泛,能反映山东人民在生活中的各个侧面,并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感情质朴,曲调动听,浓郁的地方特色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山东最易流传的民歌、绝大部分是小调民歌。
我们将山东民歌大致分为这七类。在这七大类山东民歌中,它们各具特点,但又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就像山东母亲养育的七个孩儿,虽面孔不同,性格各异,但毕竟是一母同胞,血脉相连。
(二)山东民歌风格特征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山东民歌也不例外。音乐本是千变万化的东西,在当今这个飞速跃进的时代中,事物的形成、发展过程在加快着速度,我们为了将山东民歌的精华
发展下去,就要追寻着民歌的踪迹,挖掘它的来源,根据它的风格和特征,探索未来山东民歌的发展走向,进行再度创作。
1、劳动号子
现搜集到的六百余首劳动号子,遍布山东各地。在音乐风格、题材上各有特点,丰富多彩。我们先分析一下,海洋号子和海员号子的特点:从地域上划分,可分为北海号和南海号。北海号流行于烟台-一营口-一大连,渤海湾一带。在风格、音调上具有山东、河北特色。南海号流行于青岛一连云港一长江北岸的黄海区,在风格上具有南方号子的色彩。
这些劳动号子由于工作种类和分布地区的不同,在曲调风格和语言结构上差异较大,但它们都是源于劳作,由劳动产生的、发自肺腑的心声,它可以鼓舞干劲、解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然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手工作业的减少,人们越来越不容易听到这种铿锵有力的号子声了。但当我们今天唱起它们的时候,还能领略到劳动号子纯朴自然的艺术魅力。
2、秧歌和花鼓现如今秧歌仍是农民自娱自乐的歌舞形式,尤其春节、元宵节是秧歌最活跃的时节。在此刻,人们尽情地踏着鼓点、和着音乐,又唱又跳,表达对现代生活充满希望的信心,这种民间歌舞在山东十分流行,并且各地有各地的风格。
鼓子秧歌主要流行在商河、惠民一带,风格热烈奔放,表现了山东人民豪爽乐观的性格。其曲调最常见的是“哈尔虎”,它的曲目很多,有《大实话》、《鸳鸯嫁老雕》、《馋老婆吃狗》、《大观灯》等,其内容以民间传说故事为主,多带有诙谐,讽刺的词句,曲调富于叙述性,非常口语化,善于最直接地表达情惑。
胶州秧歌流行在靠近青岛的胶县,当地叫“大秧歌”,是山东秧歌中一个别具一格的流派,据当地老人们说这种秧歌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演出形式分两部分:舞蹈与演唱。扮演人物有“棒褪”、“扇女”、“鼓子”、“犁花女”、“小馒”等五种角色。常演的小秧歌剧有《梁祝》、《打水》、《闹学》等数十种。
除此以外,还有流行在胶东半岛的胶东秧歌,流行在平阴,济南等地的平阴秧歌,流行在聊城地区的鲁西“腊花”。花鼓调在山东各地也很流行,花鼓伴奏,边歌边舞,以聊城,淄博、苍山最为突出。与秧歌相比,更富有说唱性。
3、大型民歌套曲由数首曲牌式的小曲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大型套曲的形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蒲松龄理曲”,是作者采用当地流传的民歌曲牌填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大型民歌套曲。代表曲目有:《姑妇曲》、《慈悲曲》、《墙头记》、《磨难曲》等十几种,理曲的内容多是《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演化。在音乐结构上,蒲松龄选用许多小曲连在一起构成了套曲形式。如《磨难曲》第一回“百姓逃亡”就由“耍孩儿”、“莲花落”、“耍孩儿”三个小曲组成。夫妻对唱一段用“房四娘”;张鸿渐归家前唱的是“玉娥郎”,通过对十二个月景色的描写,
触景生情,充分地表达出他漂流异乡、怀念故土和亲人的苦闷。
除此之外,还有鲁南“五大调”、蓬莱“烧纸调”和微山湖“端供腔”等。
4、说唱性民歌说唱性民歌在演唱时说唱结合,表演具体生动,吸引人。过去著名的说
唱民歌有鲁西“临清时调”中的《撒大泼》。时调在演唱时用丝弦乐器伴奏,所以又称丝调。这种城镇民歌形式,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鲁西北的“弦歌”,由于用扬
琴伴奏,又得名“琴曲”。另外,还有鲁南的“柳琴调”也属此类民歌。
5、吃山歌与吃牛号“吃”即“喊”的意思。山歌除了胶东地区外,鲁中南山区也较为突出。胶东的山歌主要流行在东部乳山、栖霞、文登一带山区里,其中乳山的“吃山歌”比较有代表性。
6、儿歌儿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易上口,曲调简单,流畅好听。山东的民间儿歌由于地区方言的差异,曲调、衬词都大不相同。首先看一首孩子在“拾子儿”游戏时唱的儿歌,这是鲁南苍山的民歌。
7、小调流传在山东各地的民间小调,数量多,内容丰富,遍及全省各地,并富有
浓郁的地方特色,最主要的是它传唱快,交流多,以至到现在,山东最流行
的一些民歌,都属小调一类。现在经常传唱的山东民歌中的小调有《绣荷包》、《打秋千》、《赶牛山》、《放风筝》、《绣花针》、《对花》等等,这些歌曲音乐形象鲜明,旋律甜美动听,内容多为描写景色、爱情和心理的题材。这类作品被作曲家加工创作,成为小调风格的改编作品,像一首首新歌印在老百姓心中,但同时又使人想起了很久以前的某个旋律,听起来甚是亲切。《沂蒙山小调》也属这类新词小调。
不同体裁的山东民歌风格各异,为后人研究山东民歌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对比,山东民歌的特点如下:
第一、形式多样,取材广泛,反映的内容广阔、全面。第二、旋律中装饰音运用独特,曲调来源丰富,结构严谨,音乐表现干炼、直接。第三、歌词中语言风格较为突出,方言
性格明显,衬词运用较多且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第四、歌曲表现上,形象鲜明,人物表白直截了当。
二、山东民歌传统演唱风格之研究
(一)山东民歌中“声”的需要
山东民歌演唱时的声音多以宏亮、宽厚为主,就像山东人朴实的性格,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感觉。在老一辈的山东歌唱家中,他们的用声比较直白,表达歌曲时比较直接,对声音的要求多从自然的条件入手,唱高音时,喊的成份比较多。但天生的好嗓子确实不少,他们具备了良好的歌唱条件,音质纯净,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加上他们的艺术表现才华,使得他们的演唱能够取得相当好的效果。但在今天声乐艺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对歌唱者声音的要求远不止屈从于天然条件的决定因素。作为一名声乐工作者,必须把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歌喉与经过严格训练的科学发声方法所取得的艺术声音有明显的识别。山东民歌的内容广泛,题材丰富,对声音的要求也变化莫测,所以,一个歌者要完整地演唱各类山东民歌,必须具备良好的声音训练,做到科学用声。
(二)山东民歌中“情”的表达
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感情。这三者间的关系和影响是紧密交错的。声音、语言都很重要,没有动听的歌喉,唱不了动听的歌曲,但只有好的嗓音条件,而没有真情实感的演唱,同样不足以称之为艺术,歌者也同样称不上是表演艺术家。山东民歌中的感情运用可分为直接型和委婉型。这是由山东人朴实憨厚的性格决定的,也是由歌曲题材内容决定的。例如:劳动号子、秧歌花鼓、说唱性民歌、吃山歌、民间儿歌等直白、明朗的歌曲均属于直接用情类;而大型民歌套曲和流传各地的民间
小调这类具有故事情节的、以表现爱情为主的歌曲多属于委婉用情类。
1.直接用情类的山东民歌。这类歌曲在演唱的艺术表现上比较直白、态度比较明朗,用山东人自己的话说就是“有什么就说什么”,毫不隐晦,曲调上的装饰音运用相对较少,音色的选择上多以明快、简洁、明亮为标准。例如:山东民歌《唱秧歌》就是典型的这样一类民歌。
2.委婉用情类的山东民歌。多用于表现爱情和故事情节的歌曲。山东民
歌在情感处理上粗中带细,性格中有憨态可掬的一面,尤其是在表达爱情时,
羞涩、憨实的表现让人又爱怜又好笑。这时,歌曲中的装饰音增多,曲调变得柔和委婉,音色变化丰富,歌曲表现上也增加了细腻的心理表白。
(三)山东民歌中“字”的方言结构
要谈及山东民歌的咬字,就要先了解一下山东的语言结构。在积极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对山东方言的冲击很大,虽然这项举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使得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益于语言的统一,但同时也抹杀了原有地方语言的特色,失掉了许多讲原汁原味土语的乐趣。也就是说,在寻找语言共性的同时,失掉了地方语言的特殊性和个性。山东话相对于普通话,“挎”是它的特点,并带有浓郁的“地瓜味”。而山东地域广大,自南至北,自东至西又有着很大的差别,胶东人讲当地话,鲁西南、鲁中地区的人听不懂,反之亦然。山东人豪放,不拘小节的大度性格决定了山东语言这种“挎、硬、冲”的结构特点,四声结构与普通话的四声也大相径庭,因此,这种语言结构决定了山东民间歌曲的旋律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山东民歌来了解一下山东民歌中咬字的特点。
(四)山东民歌中“味“的处理效果
“味道“—是酸甜苦辣咸的不同体验。民歌的味道,从演唱的用声和吐字两方面进行分析,真可谓百花齐放。山东民歌与其他各地民歌比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共性,但个性化的成分仍十分明显。我们现在的歌手往往把各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都唱得阴柔美丽,而忽视了它们在风味中的差异和性格。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生、旦、净、末、丑等各类行当的演唱各有其鲜明的特色,即在同一行当之中,也有各种不同的流派,贵在有其独特之美,与众不同。山东民歌是中国民歌大家庭中的一员、一个支系。因此,在表现时,要抓住特点。
三、浅谈演唱山东民歌时的不同艺术处理
在大量的山东民歌演唱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不同地区的山东民歌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因此就需要不同的艺术处理手段,而所有这些要依靠老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对生活的切身体验相结合才能取得。山东民歌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迥异,在演唱时也能体会出明显的变化。下面就谈一下我在演唱不同地区山东民歌时的一点体会。
(一)鲁东地区民歌的演唱风格
鲁东地区多包括胶东半岛、青岛潍坊等地区。民歌类型很多,有渔民号子、胶州秧歌、日照吃牛山歌及各类民间小调。原始民歌现代人唱得很少,但根据原始民歌创作出来的现代作品却是很多,而且很容易被传唱,风格特点仍是原汁原味。
(二)鲁西南地区民歌的演唱风格
鲁西南地区是指济宁、荷泽一带。有济宁运河号子(船号、夯号)、南四湖端供腔和荷泽、成武儿歌等等。
(三)鲁西北地区民歌的演唱风格
鲁西北地区包括德州、惠民、聊城等地区。这一带的典型民歌有哈尔虎、号子、杂吧调、弦歌、临清时调、“腊花”和寿张花鼓等。
(四)鲁中地区民歌的演唱风格
鲁中地区包括济南、淄博、泰安等地区,主要民歌体裁有黄河俄号、夯号、矿工号子、蒲松龄理曲、博山花鼓等。这一地区的语言具备典型的山东话特征,尤其是淄博话中以博山话最具特点。
四、山东民歌的演唱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及前景与展望
(一)在全国广为传唱的山东民歌简介
山东民歌根源深厚,多少年来,始终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朴实的风格伴随着历史,一代一代流传不断,成为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中一份璀璨夺目的珍宝。它题材广泛,丰富多彩,既继承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优秀传统,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我省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精神气质,成为我们发展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早在一九四二年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山东各区的文艺工作者,就满腔热情地深入生活,开始搜集民歌,利用民歌音调为秧歌剧谱曲,借鉴原始民歌创作新的歌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建国以后,我省广大专业和业余音乐工作者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
出新”的方针指导下,对山东民间歌曲进行了广泛的挖掘、搜集和整理。截止一九年集中到省里的民歌记录稿,已达八干余首。其中有不少优秀民歌曾出版并演唱。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时期,民歌同其它民间艺术一样受到粗暴摧残,民歌的演唱和流传横遭禁锢,有的音乐工作者甚至因为纪录过民歌而一度遭受。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民间艺术重放光彩,民歌又重新传唱在人们中间。后来的改革开放为各地民歌的交流和传唱大开方便之门,山东民歌随之以它个性的风采立足在全国各地,被各地的专业歌手作为一类有特色、可以充分发挥嗓音条件的专业歌曲演唱。之后,有许多作曲家为原始的山东民歌增枝添叶,做了进一步的改编,使山东民歌更为广泛地被全国人民接受和传唱。
1.至今被广泛传唱的原始山东民歌。
山东民歌的题材广泛,从重大的政治斗争,到细小的日常生活,从风俗人情到传说故事,从自然景物,到幼儿嬉戏等,可以说无所不有。体裁多样化,有劳动号子和山歌,大型套曲和小调,还有说唱民歌和儿歌等等。现在在题材方面的选择仍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而在体裁上的选类,则有侧重。劳动号子、山歌和大型套曲的形式几乎消声匿迹了,说唱民歌和儿歌也用之甚少,最为繁荣的仍是生活类的小调民歌,它是山东民歌的主体。从流行状况来看,山东的小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历史较久远的,变化较多的民歌,如《叠断桥》、《银纽丝》、《剪靛花》、《铺地锦》等。另一部分是地方特色十分浓厚的小调民歌。如济南的《十指尖尖》、淄博的《赶牛山》、潍坊的《对花》、平度的《黑妮做媳妇》
2.适应时代需要而改编的山东民歌。
时代的变迁,使原有的音乐形式己不能满足现代人对音乐多样化的追求,为了适应这种时代的需要,对一部分优秀民歌进行改编,不但符合时代的审美观念,而且让它们在新
时代重放异彩。①例如在过去演唱山东民歌时,由于歌者生理因素和方法局限的原因,歌曲定调都相对较低。而现在的演唱者,经过科学方法的训练,重视音色的调整,所以歌曲的定调相对高了,音色也比过去明亮、明朗化。②过去的民歌在形式上写作陈旧,段落之间很少有变化,而现在的听众已不能满足这种无变化的曲调,所以在演唱的二度创作时,有意对曲调中可做改动的地方做了编写,使歌曲既保留原来的风格,又增添了新鲜感。例如:适当加入装饰音;将重复段落的开头变化节奏和速度,将歌曲尾部翻高八度,以示结束等等。③保留原调填新词内容。一首民歌,曲调优点不忍割舍,但词义内容陈旧过时,所以后人将曲调保留,填入现代生活的歌词创作,编成了“xx新唱”。这样的例子在近来的民歌演唱和通俗唱法中多见。④根据旧民歌的基调,新创作另一首同名但内容不同、曲调丰富变化的新歌,在这首新编歌曲中,仍保留原歌基调和部分歌词内容,让人听起来是一首新歌的概念,但仍然在某一处,有某首耳熟民歌的旋律,这样的编曲,既可以保留原来民族歌曲的风格特色,又可以发挥和结合现代音乐的想象力,创编一首新歌,使人耳目一新。这样的创作在现代音乐生活中非常
流行,同时也将更多的优秀民歌保留、传唱下来。现在全国广为传唱的山东民歌不少。多数都是生活类小调民歌及部分创作、改编歌曲。例如:歌唱老区沂蒙山的创作歌曲《沂蒙山小调》、《我的家乡沂蒙山》、《请到沂蒙山看金秋》,成武民歌《包楞调》、苍山民歌《绣荷包》、
《打秋千》和改编山东花腔民歌《打秋千》、平度民歌((傅二姐赶庙》、淄博民歌《赶牛山》、潍坊和聊城的《对花》等等。带有说唱风格的临清民歌《大瞎话》和《大实话》被通俗和摇滚歌手所钟爱,改编了它的配器伴奏,采用一种现代唱法演唱,并很快被观众接受了。另外,还有为电影配唱的歌曲广为流传。电影《红日》的主题歌《谁不说俺家乡好》、电影《苦菜花》中的主题歌《苦菜花》、电影《咱们的牛百岁》中主题歌《双脚踏上幸福的路》、还有《一个木鱼石的传说》中的主题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歌曲随着电
影在全国的播放,让全国的人们都熟识了它们,并朗朗上口,被广大专业、业余音乐爱好者传唱,经久不衰。
(二)山东风格是山东民间音乐的源泉
山东民间音乐中包括了山东的民间歌曲、民间戏曲、民间曲艺。山东民歌只是山东民间音乐的一个支体,但要想演唱好山东民歌,必须清晰地了解山东民间音乐的全貌,抓住具有山东特色的风格,这样才可以将这门艺术得以延续、完善、发展,才能将我们宝贵的民族音乐传承下去。
1、民间音乐的范围,一般包括民间歌曲、器乐、歌舞、戏曲和曲艺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民歌演唱时离不开乐器的伴奏,山东的器乐品种有鼓吹乐、丝竹乐、弦索乐、锣鼓乐和各种独奏乐等。“据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各种乐曲约计5000余首(估计蕴藏量还会多一些)。”秧歌是山东歌舞的基本形式,由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组成,声乐主要用于四个方面。一是领唱秧歌,有“伞头”(有的称乐大夫)演唱,是秧歌整场表演前的一首歌,曲调简洁明快,全省各地大同小异,内容多为即兴开场白或祝辞,即“过年话”之类的。二是边歌边舞的演唱部分,如惠民的《打岔》、《鸳鸯嫁老雕》等。三是“小场”穿插的表演唱,如临清的《大瞎话》等等。四是“小场”表演的秧歌剧,如烟台的《跑四川》、胶州的《锯大缸》等。器乐部分包括以锣鼓为主的打击乐和吹管乐,如琐呐、管子、笛子、笙等。锣鼓乐除用于小场伴奏外,主要是丰富音响,增加热闹气氛,并不是所有秧歌的必有部分。
2、戏曲音乐中各个声腔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因而形成了多种风格的剧种音乐。它由声乐(唱腔)和器乐(“文武场”)两部分组成,唱腔是表现剧情和人物的主要手段之一,文武场主要是配合唱腔、身段和渲染环境气氛。山东的戏曲中,除了各种梆子戏以外,还
有吕剧、两类弦、四平调、五音戏、柳腔、茂腔等,其中演唱是形成剧种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艺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唱法和润腔方法。如大本嗓(真声)、二本嗓(假声)、夹本嗓(真假混合声)、立嗓(倒吸气唱法),以及云遮月、叶里藏花、哭音、寒韵等描述歌唱技巧的用词。
3、曲艺音乐有说有唱、说唱结合,所以,有人将曲艺归为“说唱音乐”。曲艺与方言的关系较之其他门类更为密切,在演唱方面更加注重咬字吐词和突出方言的特色,因此,曲艺的地方色彩表现更为浓郁。现在多用的曲艺形式有山东大鼓、山东快书等,还是受到山东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推崇。了解民间戏曲、民间曲艺对深入研究民间歌曲提供更丰富的资料,戏曲
中讲究的“四功”—唱、念、坐、打和“五法”—手、眼、身、法、步,在歌曲的表现中也是少不了的,而曲艺中灵活的说唱功夫也是民歌中可以借鉴的。所以找到山东民歌,戏曲、曲艺中的规律和特点,就抓住了山东音乐的风格,就找到了滋养山东民间音乐的源泉。
(三)让山东民歌被现代人接受的思路
不仅是山东民歌,整个中国民歌在现今高速发达的时代中,都面临一个被接受还是被淘汰的问题。我们相信只要是有特色、有时代意义的歌曲就会被现代人接受。这就需要我们在寻找山东民歌自身优势和特点的时候,去寻找一下现代音乐的基调和特点。我们的歌手在演唱时,注意发挥自身异于他人的地方,唱出特色,唱出风格,唱出更加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的民间歌曲。让我们从词、曲、唱三方面找一下山东民歌在新时代的定位。
1.歌词是歌曲内容的表现,过去民歌中用词比较陈旧,词意婉转、过于悠长,并不能
适应当今社会年轻人直意表达心意的性格。例如苍山民歌《绣荷包》中,为了表达女儿家对情郎哥哥的爱情,在绣房中暗自绣了一个寓意深刻的美丽荷包,想送给心上人,害羞而又兴奋的心理变化是这首歌吸引人的独到之处,而在现代年青人中还有没有绣荷包这一表达爱情的形式呢?我想,在广大城市、城镇甚至多数农村的姑娘们中,己拿不起来这样的绣花针了吧。因此,他们己逐渐不能接受这样的词意了。所以在现代歌词的运用中,要结合现代语言气息,进行创作。
2.旋律是歌曲的命脉。山东民歌的音调特征是不能改变的,因为变了就失掉了特色。而我们可以在旋律伸展和歌曲伴奏等方面下功夫,推陈出新。一是由于几十年前,在演唱山东民歌时观众对旋律变化的要求并不苛刻,因为那个时代,媒体等宣传工具远不如今天发达,音乐表演形式比较单一,观众只是坐在台下看台上的表演,只要演唱有声有色,观众己很满足了。现在,电视、电脑的出现,让人坐在家里就可以欣赏到各地不同的音乐,乃至世界各地名曲,所以人们从屏幕上开阔了眼界,有了对比之后,对原味的民歌一味地反复播出已听腻了,需要视觉和听觉的新刺激、新感觉。二是由于科技的发展推出了电脑音乐,它可以在一个合成器上模仿出种种器乐的音响效果,歌曲的伴奏随之丰富起来,使人们对原有的单一伴奏不满足了。例如一九五六年,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民歌手王音漩、李兆芳演唱的《撒大泼》是一首鲁西“临清时调”,属说唱性民歌,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竹板、撒拉金等,当时人们听起来已是很满足了,台上有演唱,台边有伴奏,在耳朵没有丰富音响效果概念的同时,听众已是非常欢迎。如果现在让人们坐在台下看这样形式的演唱,也许大家就难以接受了。这就需要现代音乐人在旋律曲调上下一番功夫,丰富旋律、变化节奏,在伴奏形式上尽量避免单调,根据歌曲的需要配出新的伴奏旋律。
3.演唱中,唱法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有助于提高演唱的质量。现在美声唱法中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声音训练的必要手段,通过借鉴其科学的方法,以达到声音的游刃自如。通俗唱法在现代音乐市场中占据绝大部分的位置,这就必须引起声乐界重视。通俗唱法无论是
从内容、语言还是旋律上都接近生活,形式多样,节奏新颖,形象设计变化多端,能充分引起观众的兴趣。现在要包装歌手,不简单从歌唱上下功夫,声音训练只是一个基础的侧面,从表演,着装,灯光,音响等不同侧面全面着手,才能托衬出一个相对完美的歌手。现在的通俗唱法固然流行,但在音乐体裁的选择上更进一步地倾向民族性,即以民族音乐为主体,用某一首民间歌曲的旋律做基调,发展其具有通俗歌曲的伸展旋律,用现代音乐的伴奏方式配合演唱。这样以来,通俗音乐中就融进了民族音乐的旋律,既达到了令观众满意的效果,又延续了民族音乐的生命。这样的演唱我听到过著名个性派通俗歌手韩红用她富有磁性的嗓音,演唱过民歌《北京的金山上》。她既唱出了这首民歌优美的旋律,又发展了旋律的主题,她的伴奏乐队是摇滚组合,体现了时代感。从年青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组合的发展前景是相当乐观的。在不同唱法的融合演唱中,我还听过由全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霞,用美声唱法演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实况,身后是交响乐队伴奏,王霞的演唱饱满清晰,音色甜美,使得这首歌在安静中有晶莹剔透的感觉。这也是用美声唱法演唱民歌的一个成功的例子。在这之后,北京歌坛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美声、通俗歌手演唱各地民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在前不久被总政歌舞团通俗歌手白雪搬上了舞台,轻柔的音色一改往日《沂蒙山小调》高亢明亮的印象,给人以突然变化的新奇感。看来一首民歌,多种唱法的形式,在现代音乐市场中还是“畅销”的。
(四)让世界民族音乐接纳山东民歌的思路
全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林先生反复教导我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对于山东民歌能屹立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充满了信心。山东民歌是中国民歌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古老的历史酿造的文明,给予了山东民歌丰厚的文化源泉,不同时代的民歌也体现了千百年来坎坷、辉煌的历史,它具有时代意义。在今天这个科技音乐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绝不能忽视民歌的价值。山东民歌以其显著的风格特点创作出许多令人珍藏的民歌精品,这些民歌己熟练地被全国各地的人们传唱,但我们要想创出像《雪绒花》、《鸽子》这
样享誉全球的民歌,不仅注重山东民歌的源泉、历史、发展过程,而且要注重怎样与世界音乐接轨,被世界人民肯定。
.把山东民歌当作一种商品加大宣传。
山东民歌的发展与大的音乐气候密不可分,而大的音乐气候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是相连的。在这个商品社会、科技时代中,包装、宣传己成为一种任何人和事物都必不可少的东西,音乐也不例外。商业中一个好的产品,如果缺乏好的包装和宣传,市场不能打开,当然商品就要滞销。同样,一首好的山东民歌,在经过一位优秀歌手的演唱合成后,达到了一种近于完美的程度,然而却没有施展的机会,这样,一首好歌就会流产、被埋没。如今对于音乐的宣传,电视是一个最直接的窗口,而对于音乐和音乐人的宣传媒介起了很大作用,例如电视、报纸、音乐会、甚至音乐人绊闻的反面炒作等等。手段种种,但的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起到了宣传和被人们关注的目的。正面宣传和“反面”宣传在现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几乎是一样的,山东民歌的作品和演唱正是由于宣传的模式化,而使人失掉了兴趣,用一句现代流行的话讲,这样是“炒作不起来的”。所以在包装与宣传上下功夫,对于优秀山东民歌作品的立足是必要的。
①包装山东民歌和民歌演唱者有新的个性,不仅从声音、伴奏上下功夫,在音响上也要与国际接轨,让人们在听觉上得以满足。在对歌手的形象设计上要贴近内容,不能太土。歌手的服饰、化妆和表演都要自然、清新,并要突出性格上的变化。
②宣传是多方位的,简单的宣传音乐本身,已不能充分引起人们的兴致,把歌手与歌曲同时推销给广大观众已势在必行。借助MTV的形式宣传歌曲,现在具有最快捷的效果,而且,电视收视率的不断提高,为这种途径提供了方便。MTV一MusicTelevision,音乐电视本身就是电视系统为音乐提供的一个栏目。这个栏目为所有精彩音乐节目服务,民歌
MTV占据了中国音乐电视大篇幅的内容,在山东民歌中也有许多有特色的音乐作品,但“推销工作”
有待于加大力度。看起来成名的作品简单、易唱,但在这背后包含着许多艰辛的工作。一
个成功的音乐作品在经过创作、演唱、包装和宣传之后,才能走近观众,这是多方位的创作,需要所有音乐工作者的协作和努力。我相信,山东民歌在经过一定的努力之后会走向世界,被世界人民接纳和传唱的。就象雅尼音乐被现代的中国人接受一样,但这也许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结语
要研究山东民歌今后的发展,就要先了解它的历史进程,以及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只有把握了它特有的音乐风格和语言特点之后,才能更好的挖掘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创作出适于现代社会和现代观众的民歌作品。本文对山东民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作了一定的分析,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挖掘了其内在的审美价值,后又在个人演唱山东民歌的体会上分地区谈了不同的艺术处理。从现代山东民歌的创作思维、伴奏形式、包装宣传等方面论证了山东民歌在不失演唱的传统特色基础上,被现代人接受、被世界民族音乐融汇的思路。提出自己对于现代民歌演唱的一些观点。
浅析中国民族音乐的市场前景
【文章摘要】
本文从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出发,谈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其价值,由于这些独特的特点及其价值,注定中国民族音乐将会有美好的市场前景,为了更好的扩大中国民族音乐市场前景,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中国民族音乐的市场将变得更宽更强,也势必会给国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中国民族音乐;价值;特点;市场;经济效益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
狭义地讲,所谓中国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次,在音乐的表
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三、中国民族音乐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有其巨大的自身价值,这也是其将拥有美好前景的重要因素。中国民
族音乐的价值主要包括:
1、线性音乐的审美价值
我国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线”型单声织体的音乐表现体系。使民族旋律不仅具有婉转迂回的曲线美,更具有深刻的表情意义。它不同西方音乐以旋律、和声、复调共同完成音乐的表现内容,而是仅以单声旋律完成音乐表现内容的全部。它经过长期充分的发展,早已复杂而多样,形成了人们独特的单声音乐审美观念。
2、重意的音乐审美价值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多若繁星,其音调幽婉深邃、韵味悠长,是一种令人回肠荡
气、消魂摄魄的音乐美。因为具有重情、重自娱、重意的音乐审美特质,加上世界听众重视了它的价值功能和表现特征,赢得了世界听众的欢迎。
以上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两个主要的自身价值,也是其独特之处,因为有了线性音乐审美价值和重意音乐审美价值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在未来音乐市场中充满了竞争力。
四、扩大中国民族音乐市场前景的措施
1、改革音乐教育
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要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以欣赏民族音乐为契机,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2、建立专业的民族音乐推广机制
目前国内缺少推广民族音乐的机制,没有专门的人才和经纪公司向世界各地推广中国民族音乐。在这里我们要拓宽思路,开拓演出市场。让民族音乐根植于人民大众的土壤中,开发多元的推广渠道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艺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要下大力推动公益性演出,使民族音乐走近寻常百姓,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拉近民乐与观众的距离,从而赢得观众。
二要多层次多角度地立体宣传。
要学会利用媒体和市场包装自己,宣传自己,扩大影响力。呼唤人们走进剧场,走进舞台艺
术。
三要重视市场营销。
剧团创作一台音乐会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剧团对艺术的商品化、市场分析及规模化的经营缺乏了解,也没有专门的演出中介机构来操作市场策划及宣传推广工作。经常是上演几场后,便没有了音讯。因此,建立专业营销队伍尤为重要。
3、资助
应借鉴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形成有利于保护原生态音乐和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通过成立专门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或建立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合一的保护区,以设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基金,或提取商业化流行音乐演出税收等办法,投入资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独特性,保护原生态音乐的生存环境。同时,可以尝试将自然旅游区的开发与文化旅游区的开发相结合,国家和地方以文化事业经费及地方旅游业收入,保护和扶持区域地方原生态文化艺术。通过举办民歌、民间歌舞、民乐作品大赛等活动,不断发现新的推介形式,为民族民间音乐提供良好的生存与展示平台的同时,对于优秀的原生态民歌歌手,知名的民间艺人,著名的民间音乐艺术家,应视为国宝高薪聘养,让其安心传承、创作民间
音乐,使民间音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
4、媒体宣传
媒体对民族、民间音乐保护应该有正确的导向,通过举办民歌大赛等活动,不断发现新的推介形式。引导大众以一种理性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挥大众传媒受众多、影响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在社会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氛围。
五、总结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及其价值,注定将会有美好的市场前景,为了更好的扩大中国民族音乐市场前景,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对其进行深刻的认识并继承下来,从文中提到的方面来扩大中国民族音乐市场的前景。不但可以继承并传播祖先留下的丰富而宝贵的音乐文化,也可以给我们国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相信:中国民族音乐的市场前景将是一片光明的。
中国乐器市场的前景
www.huain.com 2002.11.28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中国乐器市场的主要销售方式,这样的话,便于我们了解中国的乐器市场。一般来讲,销售都会有不同的市场的,主要是相对于消费者层次来说的,而乐器销售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主要是普及乐器,它主要面向农村、城市、小学、社区、个人兴趣爱好者、连队使用;中级主要面向中学、大学管弦乐队(团),县市级专业剧团、乐器考级者、高档乐器主要应用于专业音乐工作者、省市一
级专业表演团体、艺术院校的老师及学生使用。当然,这些只是乐器的直接消费者。
现在普遍用的销售方式主要是以下几种:一是一些专业或半专业的器乐工作者直接与企业联系,或企业采用直销的方法直接通过从事专业演奏的老师同学向其学生进行产品销售;第二种就是乐器经销单位与企业联系,主要采取订货会签订合同的形式进行销售;另一种就是团体招标采购的形式,一些专业院校面向乐器生产企业和琴行进行采购工作。随着改革开放,乐器经销有了飞速的发展,乐器销售已形成了遍布全国的乐器民营销售网络,并且一些大型的公司纷纷建立自己的连锁店、子公司,资产迅速膨胀。
然后,我们在来看一下乐器的消费群体。中国乐器市场主要有六类:受教育人口群体、艺术表演群体、中高收入群体、社区建设老年群体、城乡娱乐活动群体、文艺活动群体。
受教育人口群体目前只是指在校学生和老师。此类消费群体又分为从事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专业艺术院校的乐器消费量是最大的,所占比例也是各类消费群体中最大的。还有一些包括普通高等院校、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以及自考乐器及考级的人。现在普遍家庭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因此,每个家庭用于小孩艺术教育的花费也相应增加了。乐器在学前和学龄儿童中的普及率很高。
艺术表演群体主要是指专业的艺术表演团体以及各大旅游宾馆设备的投入,如大厅中的自动演奏钢琴、三角钢琴等等。同时全国各地的剧场、影剧院、书场等地的钢琴购置。此外还有录音棚、广播电台、电视台乐器配备。
中高收入群体的乐器消费主要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由原来的温饱向现在追求高层次消费的发展后形成的。也是为了一种摆设,体现品味,但是也有一些人是为了调节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而开始学习乐器,其中最多的是白领阶层。
随着中国进入世界长寿国家,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于是对老年人娱乐设备的投资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其中的乐器消费前景不容乐观。
最后,我们来讲讲乐器产品的进出口。目前,我国出口乐器主要有12大类,其中有钢琴、手风琴、口琴等。按海关计算,2001年出口金额为4.0783637亿美金,折合人民币33.03亿元。如果按每年递增5%计算,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乐器发展的美好前景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