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海外石油钻井井喷事故应急预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钻井井喷事故应急预案

1 编制依据

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油田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2 危险性分析和预防措施

2.1定义

2.1.1井喷是指在井筒作业施工中,井筒内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压力,地层流体自井筒喷出地面。

2.1.2井喷失控事故是指在井口无法正常控制井喷,井喷完全或部分失控,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外泄、发生大面积特大环境污染,使水源保护区、周围群众正常生活、生命及财产等受到严重影响。

2.2危险性分析

钻井作业中的风险具有多样性,往往因为措施或处理不当,可能会由一般事故升级为严重事故甚至恶性事故。井喷失控事故存在的危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破坏正常的工作秩序,影响生产;

2.2.2井喷失控极易引起火灾,危及井场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

2.2.3喷出的油、气、水及有害物质(如硫化氢)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及人员健康和安全;

2.4伤害油气层,破坏地下油气资源;

2.5井喷着火,造成机毁人亡和油气井报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6涉及面广,在国际、国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3 预防措施

2.3.1认真落实油田井控管理制度,适时组织钻井作业班按钻进、起下钻、起下钻铤和空井四种工况下发生的溢流,分岗位、按程序定期进行防喷演习;

2.3.2严格执行钻开油气层前的井控申报、检查、验收、审批制度,认真落实钻井

干部 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班前有安排、班中有检查、班后有讲评;

2.3.3落实溢流监测岗位、关井操作岗位,加强坐岗,定期将观察情况记录于“坐岗记录表”中;

2.3.4保持合理的钻井液密度,满足*衡压力钻井要求,安全附加值应符合有关规定。尽早发现溢流,迅速控制井口,做到 1方报警,2方关井;

2.3.5裸眼井段控制起下钻速度,特别是气层以上 300米左右的井段,起钻用Ⅰ档低速,防止因抽汲压力或激动压力造成井喷或井漏;

2.3.6起钻过程中,要连续灌注压井液或每起 3-5立柱灌注一次压井液,保持井筒液柱压力平衡;

2.3.7钻井现场要储备一定量的加重泥浆和泥浆加重材料;

2.3.8固井完后待水泥超过终凝时间后,方能动井口探水泥塞面。

3 分级

3.1 NYXC公司级事件

3.1.1 I级:井筒作业时发生井涌、油气侵等影响到正常的作业,井口有石油或天然气泄漏。

3.1.2 II级:井筒作业时发生井涌、溢流关井后,井口控制压力超过允许关井压力而被迫放喷,影响到正常的作业、井口有石油或天然气泄漏。

3.2 油田级事件

3.2.1 III级:井筒作业时发生井喷但井口部分被控制,险情未解除、井口或井口周围(设备、油罐、排污池等)发生火灾、井口有一定量的石油或天然气泄漏。

3.2.2 IV级:井筒作业时因井喷失控造成特大火灾烧毁井架和作业设备的、井喷造成

井口完全失控或部分失控、井口大量泄漏石油或天然气。

3 应急报告

4.1报告程序

4.1.1应急报告程序

岗位员工→当班司钻→值班干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油田境外事件应急救援协调工作办公室)。

4.1.2基层单位确认井喷事故险情发生后,应立即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

4.1.3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应急报告时,应及时判断事件级别。发生油田级事件的,应在启动本应急预案的同时,迅速向油田境外事件应急救援协调工作办公室汇报,最多不超过 4小时。

4.2报告内容

4.2.1各级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4.2.1.1区域位置:井队号、井号、井位坐标、构造名称;

4.2.1.2井深、井身结构、泥浆密度;

4.2.1.3井口装置情况;

4.2.1.4喷出物类别、喷出高度、失控时间;

4.2.1.5有无火灾、爆炸,有无硫化氢、二氧化硫等等有毒有害气体逸散。

4.2.1.6有无人员中毒、伤亡;

4.2.1.7已采取的措施;

4.2.1.8其它救援要求。

4.2.2在处理过程中,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尽快了解事态进展情况,并随时用电话、传真等方式,向油田境外事件应急救援协调工作办公室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4.2.2.1井口状态;

4.2.2.2已采取的处理措施,处理效果;

4.2.2.3现场压井物资储备情况;

4.2.2.4周边居民分布情况,道路交通状况,现场气象状况等;

4.2.2.5井喷程度变化情况,如:喷出物类别、喷出高度、喷出量、地层压力等;

4.2.2.6若发生火灾、爆炸和(或)硫化氢、二氧化硫等等有毒有害气体逸散时,对设施和人员造成的损伤情况;

4.2.2.7人员中毒、伤亡情况;

4.2.2.8现场应急物资剩余和补给情况;

4.2.2.9其它救援要求。

5 预测与预警

根据井喷、井喷失控的预测与预警,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对重大事件及险情开展风险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5.1预测

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接到应急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根据事件的危险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应对事件级别做出判断。

5.2预警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根据预测结果,应采取以下措施:

5.2.1达到油田级事件时,按照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第 1.7条规定,立即下发启动本专项预案指令,同时向油田境外事件应急救援协调工作办公室报告;

5.2.2发生NYXC公司级事件时,指令公司机关相关部门和单位进入预警状态。

6 应急准备

6.1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6.1.1了解现场应急处置情况,审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6.1.2拟定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名单,并明确现场指挥;

6.1.3当事件发生 II级以上事件时,应立即启动本专项预案。

6.1.4当发生 III级以上事件时,应按要求向油田境外事件应急救援协调工作办公室报告。

6.2 生产协调科

6.2.1协调消防、气防、警察、医疗救护、车辆等救援力量;

6.2.2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的人员并待命;

6.2.3收集现场资料,并及时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6.3 HSE管理科

6.3.1跟踪并了解现场处置情况,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6.3.2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的人员并待命。

6.4 行政办公室

6.4.1根据应急领导小组指示,通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和机关有关职能部门;

6.4.2收集现场有关资料;

6.4.3根据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示,向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报告或求援。

6.5 工程管理部总监组

6.5.1详细了解事故现场施工技术情况,初步制定井喷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6.5.2拟定赴事故现场进行应急处置人员;

6.6 装备管理科

6.6.1了解现场装备、物资需求情况,

6.6.2组织协调所需装备、物资处于待命状态。

6.7 物流采办科

6.7.1做好后勤保障的准备工作;

6.7.2配合作好现场秩序维持的准备工作;

6.7.3制定伤员抢救方案,组织医护人员、救援车辆、急救药品、急救设施等处于待命状态。

7 应急处置

当应急事件达到 II级时,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下达启动本专项预案指令。当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达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时,同时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7.1应急上报

当发生油田级事件时,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在下达启动本预案指令后,迅速向油田境外事件应急救援协调工作办公室报告,最多不超过 4小时。

7.1.2应急行动

7.1.2.1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7.1.2.1.1迅速派出现场指挥人员赶往现场;

7.1.2.1.2在现场应急指挥人员未到达现场之前,指导事发单位进行抢险工作;

7.1.2.1.3根据现场需要,组织调动、协调各方应急力量到达现场;

7.2.2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7.2.2.1收集现场应急处置有关资料,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传达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令;

7.2.2.2按照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负责上报材料的起草工作;

7.2.2.3根据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向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报告或求援。

7.2.3 生产协调科

7.2.3.1派出现场处置人员,参与制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参加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7.2.3.2组织调动和协调消防、急救、医疗救护、车辆等救援力量赶赴现场;

7.2.3.3收集现场资料,并及时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7.2.4 工程管理部总监组

7.2.4.1详细了解事故现场施工技术情况,制定井喷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7.2.4.2指定技术人员赴事故现场进行应急处置;

7.2.5 HSE管理科

7.2.5.1派出现场处置人员,参加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7.2.5.2参与制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提出安全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7.2.5.3指导、监督现场可燃气体和硫化氢含量的实时监测,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7.2.6 装备管理科

7.2.6.1根据救援需要组织协调所需装备;

7.2.6.2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做好设备保全工作。

7.2.7 物流采办科

7.2.7.1跟踪现场抢险情况,组织协调、调动应急救援物资运达现场并指导物资的转移。

7.2.7.2做好后勤保障的准备工作;

7.2.7.3组织医疗救护人员,抢救和转移现场受伤人员。

7.3应急处置程序

7.3.1一旦发生溢流、井涌或井喷事件,在司钻统一指挥下按要求迅速控制井口并按应急工作报告程序逐级汇报。

7.3.2岗位人员立即停绞车、柴油机、发电机、锅炉等;关闭井架、钻台、机泵房等处全部照明灯和电器设备,必要时打开专用探照灯;熄灭火源,所有机动车辆熄火或停到远离钻机的安全地带;

7.3.3机械师组织人员将氧气瓶、乙炔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撤离危险区;

7.3.4安全官组织人员定时取样,测定井场中天然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含量,划分安全范围,设置警戒;并随时将检测情况通过对讲机报告平台经理。

7.3.5公司井控应急小组迅速赶赴现场,落实关井情况,研究处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压井方法进行压井。

7.3.6准确求出关井立管压力和关井套管压力,每 10分钟记录相应时间的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计算压井数据,填写压井施工单和压力控制表。

7.3.7认真检查装备的工作情况,并做好加重、除气、压井准备、消防、警戒等工作。

7.3.8准备井筒容积 1.5~2倍的压井钻井液,其性能应能满足井下要求。

7.3.9压井分工程师法、司钻法、边循环边加重法、置换法和压回法等,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压井方法和压井步骤。

7.3.10压井时应遵循保持一个稍大于地层压力的井底压力原则来建立新的井内压力平衡。

7.3.11压井中,绝对保证钻井液清洁,严防堵死钻头水眼。

7.3.12常规压井作业(工程师法压井)

7.3.12.1缓慢开泵,同时打开节流阀。

7.3.12.2当排量达到压井排量时,恒定泵速不变。压井液自地面到钻头这段时间,调节节流阀,使立管压力从初始循环立管压力下降到终了循环立管压力。

7.3.12.3当压井液到达钻头后,调节节流阀,保持终了循环立管压力不变,直至压井

钻井液返至井口。

7.3.12.4停泵,关节流阀。若立压、套压为零,则压井成功。

7.3.12.5闸板防喷器解锁。打开节流阀,从下到上开防喷器,再关液动阀,并认真检查防喷器开关是否到位。

7.3.12.6恢复正常作业。

7.4 处置原则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坚持 “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制定井喷应急处置方案,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7.4.1严防着火。井喷后立即熄灭火源,并将氧气瓶、油罐等易燃易爆物品撤离危险区域;

7.4.2迅速做好储水、供水工作,向井口附近设备喷水降温,保护井口装置;

7.4.3设置观察点,定时取样,测定井场各处天然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含量,划定警戒范围;

7.4.4达到《硫化氢气体泄漏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时,应立即启动硫化氢专项应急预案;

7.4.5井喷引发火灾、爆炸时,按照 SY/T 6203《油气井井喷着火抢险做法》处置;

7.4.6及时停注相对应层位的注水井,减少地层压力;

7.4.7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撤离现场的设备、物资;

7.4.8组织力量配置压井液实施压井作业,压井液的密度根据邻近地质、测试等资料和油、气、水喷出总量以及防喷压力确定;

7.4.9井口一旦失控,周边居民和现场人员生命受到威胁,在现场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后,现场应急指挥立即下达点火指令。

8 应急终止

经应急处置后,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确认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可下达应急终止指令:

8.1伤亡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8.2井口得到有效控制,井口周围及井场附近地表无裂缝,无冒油、气、水现象;

8.3现场天然气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爆炸极限;低洼处、空气不流通区域硫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低于 15mg/m3;

8.4社会影响减到最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