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研讨
新形势下中国贸易摩擦加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湖南商学院237# 周 选
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从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到现在已经有五年多的历程,伴随着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同时,我国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入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多机会同时也使中国成为面对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之一。
一、现实状况
2006年,我国进出口额高达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德国和美国,成为真正的贸易大国。据海关统计,2007年上半年1-7月,进出口总额就超过了1万亿美元,达1172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4.4%。2007年更是有望突破外贸总额2万亿美元大关。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和地区快速增长和出口迅速增加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较多的贸易摩擦。事实也是如此,自1979年以来,截至2005年10月底我国企业共遭遇来自国外的733起“两反两保”诉讼案件。其中反倾销案件650起,占8817%,其他还有反补贴案件3起,保障措施调查63起,特保调查17起。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2006年全国共遭遇贸易摩擦99起,其中“两反两保”调查86起,美国337调查13起。涉及20.5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全国遭遇贸易摩擦9起,涉及金额1.6亿美元。2007上半年,欧盟通过
(RAPEX)共发布消费者警告599“欧盟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
次,其中针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有292次。
在WTO框架下,传统的贸易壁垒受到很大的限制,我国的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转向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更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由此产生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近年来我国的贸易摩擦更是由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由企业为主的微观层面向宏观政策和体制层面发展。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严重制约障碍,我们必须正视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峰期这一现实。
二、原因分析
(一)我国部分产业严重依赖世界市场且相对集中
目前,我国DVD的出口依存度高达80%以上,服装出口依存度高达79%以上,摩托车和皮鞋的出口依存度超过60%,照相机、电冰箱、彩电、空调的出口依存度达到40%-60%。我国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2006年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39.8%,如果再加上通过香港转口的部分,比例更高。
(二)贸易自由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矛盾冲突必然结果
在贸易自由化的强大呼声下,具有隐蔽性和合法性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已成为现阶段对抗贸易自由化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全球性的经济紧缩和整体经济复苏乏力引发了愈演愈烈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导致贸易摩擦加剧,中国首当其冲。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与贸易保护主义呈负相关关系。由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相似性以及外贸的迅猛发展,中国出口贸易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原有利益。所以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摩擦。
(三)WTO相关条款的模糊性及对中国的某些歧视性条款的存在
我国在入世的谈判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将一些对我国不利的条款强加给我国,例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第16条,使我国商品出口陷入被动,贸易摩擦增加。
(四)我国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贸易顺差较大
2006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7607亿美元,2007年1-7月已达11720亿美元。由于我国出口市场扩张较快,与一些国家贸易顺差较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等原因,导致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实行严格限制,贸易摩擦加剧。而通过分析,与中国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可以发现诸如美国,欧盟都是对中国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
(五)国内有关贸易摩擦的立法机制不完善
中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所带来的弊端随着入世脚步的深入
已越来越明显,外国利用某些领域中国法律的空白,而适用对其有利的本国法律并由此而执行的判决对涉案中国明显不公平。
(六)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不够
这点突出的表现在技术产业领域,我国的发明只有美国和日本的130,只有韩国的14,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几乎全为跨国公司所有,这样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中,我国厂家容易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七)国内企业应诉消极
中国一些出口企业虽然有能力生产一定质量且可以出口的产品,但内部经营管理不规范,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一旦国外提出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企业便一筹莫展无法应对,另外中国一般出口企业的规模较小,并且较分散而且总金额也不高,造成中国企业对国外贸易调查案件的应诉率较低。
三、对策建议
贸易摩擦已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如何减少贸易摩擦刻不容缓,我国在新形势下可采取的策略有:
(一)在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充分行使WTO成员权利参与谈判
中国既已成为WTO成员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应享有相应的权利,对于其他WTO成员国挑起的无理贸易争端,中国政府应通过双边谈判的形式,本着互惠互利及合理公平的原则解决纠纷。(二)完善立法机制和贸易救济体制改革开放将近30年中国法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入世的这几年我国在对外贸易领域涌现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立法的缺口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多不利。在贸易救济体系方面我国应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应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性措施及技术性壁垒的法规,建立符合国际经济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同时加快与贸易摩擦相关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设,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
(三)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中国企业可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这种方式较直接出口容易缓解国外的抵触情绪,产品以及经营管理的当地化,既可以给东道国带来就业和归属感,又可以在避免贸易摩擦的情况下为中国带来外汇收入。
(四)引导企业积极应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一般提起海外贸易诉讼开支都是很大的,往往单凭一个企业的财力无力负担,所以行业协会在这时候的作用就很重要。若国外企业对我国的某类产品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诉讼,行业协会就应该组织起本行业的相关企业应诉,引导企业树立积极应对的观念;帮助其提高应诉的技巧,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担费用。只有联合起来,最后的结果才会对我国企业越有利。
(五)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第一,要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力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实现技术创新,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第二,认真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保证出口产品在技术、卫生、安全、环保和劳工标准的方面合格。第三,企业要站在进口国的立场想问题,争取将自身利益和进口方的利益联系起来,考虑给它的国民带去更多的利益,树立起企业的国际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罗双临,曹秋菊.入世以来中国出口贸易摩擦加剧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16.
[2]王维红.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指控分析[J]经贸分析.2006,(1),33.
[3]丁育生.中国贸易摩擦的趋势与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7,(8)29-30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