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知识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以童话创作的辉煌成就扬名于全球,是世界上少数几位拥有最广大读者的作家之一。1835年,他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问世。不久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 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 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 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 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 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 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 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 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 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 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是安徒生早期创 作的童话作品,写于1837年,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
文章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 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课文具体描述的是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 是看得见的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 二、字词句评析
(1)语音:
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骇人听闻hài 钦差qīn 更衣gēng 随声附和hâ 和好hã 自称chēng 相称chân 圈定quān 猪圈juàn (2)解词:
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炫耀:本课指夸耀。
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 妥当:稳妥适当。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
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三、文章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皇帝喜欢穿新衣服(故事发生的缘由)。 第二部分(2至4段)两个骗子向皇帝行骗(故事的发生)。 第三部分(5至22段)大臣和皇帝受骗、骗人(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23段至末尾)皇帝裸体参加游行大典(故事在高潮中结束)。 四、写作特色
(1)全文是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按时间顺序,围绕骗子编造的新衣
服所具有的奇怪的特性安排材料,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全文情节发展为“爱新装、做 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脉络清楚,很有条理,故事简单浅显,情节却波澜起 伏,很有喜剧色彩。
(2)运用想像的手法表现中心意思是本文一个重要特点。这种方法的运用,符合 初中生的阅读习惯和特点,又与童话体裁相匹配。
想像,简单说就是在已知的事实或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在思想上创造出新的形 象。作家安徒生在本篇童话中怎样想像的呢?
穷奢极欲,不理朝政的昏君,被安徒生想像成一个嗜新衣成癖,竟然“每一天每一 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怪人。两个骗子设下的骗局,也让安徒生想像得非常奇特; 在专制制度的淫威下,从朝廷大臣到普通老百姓,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不得不说假话。 而对这个骗局,他们的心理活动、言谈举止,作者想像得更是既丰富而又严密。至于 童话的结尾,那个内心极度恐慌,但又装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的皇帝,作家的想像又 是那么合乎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3)夸张方法的运用,对于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有突出的作用。《皇帝的新装》 运用了夸张的方法,将事物引向极端,给人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夸张是在客观事 实基础上,对所描绘的事物加以夸大。本文正是以皇帝的昏庸虚伪、贪婪和愚蠢,大 臣和官员们腐朽愚昧,溜须拍马,这些“客观事实”为基础进行夸张的,因此就有了让 人信服的效果,皇帝、大臣和官员们的丑恶表演虽然十分荒唐可笑,但只要想想他们 的本质特点,就会觉得这些表演完全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规律。作者正是通过这种 方法,表达了对封建统治阶级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
(4)善于运用儿童语言刻画人物。安徒生长于使用儿童语言刻画人物,描写心
理,语言形象简明,朴实无华,本文选用了孩子们极熟悉的生活内容,并用儿童的普遍 的日常用语,生动而真切。如“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不关心他的军队”“每一点 钟”等,刻画皇帝喜好新衣的特殊嗜好。又如写大臣察看布料时“把眼睛睁得特别大” “越睁越大”,写骗子“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装进了腰包”“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 一阵子”等,这样形象性很强的语言,十分切合儿童心理和语言习惯,更易激发孩子们 的想像力,增强了艺术效果。
【典型例题】
1. 选字填空。
(1)①决 ②绝 ___裂 ___妙 ___密 (2)①需 ②须 必___ 按___分配 军___物资
(3)①禄 ②碌 忙___ 功名利____ 庸庸___ ___ 高官厚___ (4)①戴 ②带 披星___月 不共___天 携___ 面___笑容 答案:
(1)① ② ② (2)② ① ① (3)② ① ②② ① (4)① ① ② ②
4. A
2. 第一部分描写皇帝的状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答案:用夸张手法表明了皇帝的心思兴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爱慕虚荣,奢靡无度,这就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缘由,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留下了有力的伏笔。他还喜欢“显耀一下他的新装”,这又为后文写他穿着那套“新装”——裸体游行预作了伏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