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晶体
高二年级 杨转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干冰的宏观性质,明确分子晶体的概念。 2、 理解分子晶体的空间结构特点及微粒的堆积方式。
3、 知道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与晶体结构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思考,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与性质特征。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使他们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几种常见分子晶体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教学重点
1、分子晶体的概念;
2、晶体类型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结构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晶体类型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结构的影响。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干冰晶体结构碘晶体结构两种晶体有什么共同点?引出课题:分子晶体 板书:分子晶体
结合两种晶体和书P65的第一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 分子晶体的定义? 2、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 3、微粒间相互作用力?
4、物质气化或溶化时破坏的作用力? 板书:1、定义:
2、构成微粒及作用力:
【学生】引导学生分析表3—2某些分子晶体的熔点数据,说出相关的物理特性?理由
【板书】3、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1) 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2)较小的硬度(多数分子晶体在常温时为气态或液态) (3)一般都是绝缘体,固态或熔融状态也不导电。
(4)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分子的极性相关——相似相溶。
第1页
引导学生阅读P65的第二自然段了解常见的典型的分子晶体 4. 典型的分子晶体:
(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H2O,H2S,NH3,CH4,HX (2)所有的酸:H2SO4,HNO3,H3PO4
(3)部分非金属单质:X2,O2,H2, S8,P4, C60
(4)部分非金属氧化物: CO2, SO2, NO2,P4O6、P4O10 (5)大多数有机物
利用氧(O2)的晶体结构碳60的晶胞得出分子的结构特征之一:只有范德华力,无分子间氢键-分子密堆积(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氧(O2)的晶体结构 碳60的晶胞
干冰的晶体结构图 (与CO2分子距离最近的CO2分子共有12个 ) 板书:分子的结构特征:
利用冰的结构解释冰为什么浮在水面上,刚融化时密度为什么反而增大,得出:分子的非密堆积。
冰的结构模型 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的分子
板书:分子的非密堆积。
利用干冰和冰晶胞的结构对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氢键对物质的影响的理解
第2页
1、干冰,冰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有哪些?
2、两种晶胞结构特点如何?是否采用密堆积方式?为什么? 3、为什么干冰沉在水底而冰浮在水面?为什么有密度差异? 小结:
【随堂练习】
1、下列属于分子晶体的性质的是( )
A、熔点1070℃,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能溶于CS2,熔点112.8 ℃ ,沸点444.6 ℃ C、熔点1400 ℃ ,可做半导体材料,难溶于水D、熔点97.81 ℃ ,质软,导电,密度0.97g/cm3 2、下列属于分子晶体的一组物质是( ) A、CaO、NO、CO B、CCl4、H2 O2、He C、CO2、SO2、NaCl D、CH4、O2、Na2 O
板书设计
分子晶体
1、 定义
2、 构成微粒及作用力 3、 物理特性 4、 典型的分子晶体 5、 结构特征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