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下列体现这一观点的是____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____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3、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在求知过程中组织属于自己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____
A.授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动作技能学习 4、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____
A.教育实体 B.学校 C.学校教育系统 D.终身教育
5、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____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 D.知识迁移 6、在以下有关课堂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B.放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最佳 C.对于学生消极的课堂行为,教师可采取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D.教学班级规模越大,师生情感纽带的力量越强,教学效果越好
7、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学校特别是公立学校之间一般并不存在竞争,这体现了学校的哪一种独特性?____
A.公益性 B.垄断性 C.独立性 D.非自愿性 8、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____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____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10、智力落后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____的儿童。 A.80 B.70 C.60 D.50 11、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活动
12、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____
A.倒U关系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关系 1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____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马
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4、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____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15、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订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____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16、一个教师与大约25个学生一起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为打破沉默,一学生羞怯举手发言,又是一阵令人不安的寂静,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教师从没催促任何学生发言。这一情景发生在罗杰斯倡导的____的课堂中。
A.范例教学法 B.讨论法 C.非指导教学法 D.发现法 17、学生法语学得扎实,巩固以后,再学英语就更容易,这属于____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8、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____
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1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____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0、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____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21、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____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2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__
A.5±2组块 B.7±2组块 C.5±2 D.7±2 23、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____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24、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
A.弗洛姆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二、多项选择题(共 24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享有进修提高的权利,同时这也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这是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所规定的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 D.国家最高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所规定的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____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3、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____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课堂灌输 D.活动体验 4、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5、动作特点主要表现为:动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活性,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属于____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6、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7、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____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9、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美国
10、社区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____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1、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____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12、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合格履行教师的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____
A.道德修养 B.专业素养 C.学历水平 D.科研水平 13、揭示____是教育学研究的任务。
A.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价值 D.教育事实
14、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____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____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规定每天看电视的固定时间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6、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
A.生产力 B.意识形态 C.执政党 D.政治经济制度 17、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____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18、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策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三是____
A.组织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19、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____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20、想象要处理的信息主要是什么类的?____
A.符号类 B.字词类 C.操作类 D.表象类
21、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等及其系统,组
成了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的是
A.基本知识 B.基本技能 C.基本技巧 D.基本方法
22、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____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练习法 23、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以下呈现的四个选项,属于新教师表现出来的教学活动特点的是 ____
A.教学的细节方面由学生的行为决定 B.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 C.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D.课后评价集中关注上课的有效性 2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____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