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一12期总81期 ■——■■——■—■——■■————■■ 十七届五中全会三个关键词:民生、风险与改革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的“新’’意 指出,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第一次在五 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是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就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入的全面发展;就是耍更加注 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 相统一;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科学发展 是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就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提供不竭动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当前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口 “‘改善民生、风险决策与综 合改革’是五中全会体现的三个 关键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 所副所长刘尚希说。 关键词一:民生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的“热点词汇" 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 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 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 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就需要 减税、企业让利、实行工资集体协商谈判。 支柱性产业 民生是发展、改革的出发点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 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 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教授指出, 现。适应各族人民对过上更好生 活的新期待,不断改善民生,使 中国经济经过3O多年的高速赶超,提升了综合国 但也面临着结构压力和发展不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 力和人民生活质量.平衡的多方挑战,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步 保持未来经济高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蛋糕不 伐,做大,就失去了改善民生的物质 实现赶超经济到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重点就是优 基础。同时,科学发展,更是硬道 化空间配置、经济结构和转换机制,培育发展战略 理。又好又快地发展,既要做大 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华黎明认为, 蛋糕.更要做好蛋糕,这样才能 高,是未来五年的最终目标。 改善民生。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 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 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 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 认为,以往我们都是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 但五中全会公报能将“推进文化创新”放在文化产 业发展新要求的第一位提出,已经有了向文化产业 倾斜的趋势。文化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环境污 染少的新兴产业,既能进一步带来丰富人民群众精 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效益。也能带来调整结构、提振 中国要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用好国 产业、拉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经济效益。 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物 关键词二:风险 质财富有了很大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愈发强烈,文 在实现民生改善这个最终 作,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比重 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但同 目标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 时我们也应看到,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 会面临各种风险。风险意识、忧 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 通常在8%以上,而我国只有4%,文化产业蕴 患意识、抵御风险意识的凸显, 是这次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特 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 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和谐世界 点。尽管直接表述风险这个概念 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自主的 的地方不多,但风险意识强烈. 的比重。此前.关于“居民收人将与GDP同步增长”的报 和平外交,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加国 充分认识到实现目标的艰难。未 道引发了广泛关注。有调查显示.中圜要素收入初 际合作,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世界各 来是不确定的,有许多无法预见 次分配过程中的系统性低于发达国家,相当于我国 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的风险在等着我们,要靠我们的 外交部研究室原主任杨成绪指出,在二十 发展时期的20%,低于新兴市场国家15%。 智慧和勇气去闯过一道道难关。 对此.国家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国集团历次峰会上,中国同与会各国共谋克服金融 树立牢周的风险意识,以风险理 生导师杨宜勇认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重点在于初 危机、实现经济复苏之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 性去应对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 次分配,而重中之重在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 界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中,中国为维护发展中国家 才可能获得一个确定的结果,实 中的比重。一方面。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另一方 利益仗义执言;今年初“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全 现我们的目标。 面,要缩小收入差距,不仅能做到“保低”,还要 面启动。更为两大富有活力的经济体装上发展引 关键词三:改革 “扩中”和“限高”。从国民收入中、企业、居民三 擎。正如外电评述的那样。“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 “改革是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也是 者比重看,目前居民收入约占50%左右。如果进一 日益重要,将不仅自身得益更能惠及各方。”口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根本动力。在 经济、社会、政治各个领域中各种矛盾和 问题相互纠结在一起的时候,任何单项 的改革都已经不能奏效。经济改革、社会 改革和政治改革等各项改革协同推进, 意味着原有的改革路径、改革方式、改革 方法都已经不合时宜,如何推进新的改 革.这同样需要创新。改革是实践性极 强的人类活动,国外现成的理论和做法 都不足以证明在中国的适应性。如何从 中国的实际出发来实行全面综合改革, 将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没有捷径可 走。口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历史定位“稳、准、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宜勇表示.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的历史 发展时期有一个定位,那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攻坚时期,未来的“十二五”时期仍然是一 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总的来说,这个 定位“稳”、“准”、“全”。 “稳”——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未来五年历 史性阶段的把握比较稳,稳了就不会盲动。 “准”——“十二五”是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的 时期,前面有“十一五”,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 展。后面是“十三五”.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目标,将“十二五”定位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打下决定性的基础,这个定位很“准”。 “全”——“十一五”将以人为本作为目标,重 视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十二五”则 是对经济规划之后,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最后 要落实到三个力的加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 抵御风险能力要显著提高.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规 划。口 46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