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应用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
曹广涛
(韶关学院外语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摘要: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探讨了地方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更新的必要性,以韶关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建构了地方院校应用性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体系,总结了该实践的创新性、取得的成效,揭示了改革能够顺利开展所必需的若干前提保障。
关键词:大学英语;地方性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2002年教育部启动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是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年1月试行稿,2007年8月正式稿)。[1]在该教学文件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2003年至2011年,共评出大学英语国家级精品课程38门[2]5。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课程定位、教学体系、课程设置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地方性大学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方面与重点院校相比效果不明显。从“十一五”期间评出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数量就不难发现,地方性本科院校进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行列的一门也没有,进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也寥寥无几。突出问题是教学教学模式和内容体系还没有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自身特色。因此,地方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内容更新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 地方性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走向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世纪初教育部批准一批具有多年办学经验的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决定以这类学校为基础,发挥该类学校多年办学形成的应用特色,创建地方性本科大学,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直接为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以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
韶关学院是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广东省5所省市共建的地方性本科大学之一,在校生20000人,设有文、理、工、经、管为主的47个本科专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大多都选择在省内就业。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产业型企业密集,旅游服务业发展迅速,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对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呈强劲需求的势头。调查显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已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必备的工作能力之一。
显然,根据上述调查所反映出来的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地方高校应该相应明确自身的办学地位,采取分类办学、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研究,结合所在地的实际,办出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特色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与综合性重点院校要有所区别,才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具体到大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必须在应用上下功夫,才能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二、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更新教学内容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的最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与认识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3]。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个性化教学,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形式,能让学生接受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分级教学理论,在中国最早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也曾提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聪明欠缺,而是由于没有适当的学习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4]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把握知识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的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级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
由美国教育家Robert E. Salvin, David W. Johnson, Cathy N. Davidson等提出的合作学习理论是落实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合作学习理论重视目标设计,强调师生、生生的合作,其基本形式为小组活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5]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策略,它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填鸭模式,而是非常重视学生参与,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更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其教学效果比传统的竞争性和个体化学习更为有效。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也是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体系的重要理论来源。克拉申认为最好应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第二语言,学生能接触并掌握真实的或自然的语言。克拉申同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的是显性的知识,实际交际中主要需要隐形的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地方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粤教高[2011]3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曹广涛(1971-),男,河南 人,广东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汉比较与翻译。
语言知识。[6]大学英语教学新体系重视构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和体验英语学习竞赛实践环节,以营造英语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拓展课程改革、学生自主学习和分级教学改革的政策支撑。《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了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教学模式应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应该能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
三、应用性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我们依据上述理论,制订了大学英语改革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
1)制定了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实施改革的指导性教学文件。这项研究共涉及5个教学文件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和配套的《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大纲》、《大学体验英语活动学习大纲》和《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指导手册》、《大学体验英语活动学习指导手册》。该大纲依据国家颁布的《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根据入学时英语单科成绩实施分级教学,滚动动态管理,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成绩评价标准。
2)创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我们改革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听说自主学习+体验英语活动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块改革包括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内容,二是手段与方法。我们根据当代最新的外语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法”,把主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提供的 “大学生活”,“走进社会”,“放眼世界”,“热点问题”四大主题材料,设计成对学习者有刺激的听、说、读、写、译的交际任务。同时,通过pair-work(两人合作)、team-work(小组合作)和class-presentation(成果汇报)完成语言实践,做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听说自主学习模块是本项目研究的特色所在,代表着最新的教学理念。我们采取技术人员与语言教师想结合,同步辅导和跟踪辅导想结合的办法,解决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两层皮的问题。通过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研制的计算机口语考试平台系统,解决了学生人数多难于实施口语考试的难题。
体验英语活动模块是本项目研究的另一特色。该模块教学以四大表演赛(英语电影配音表演、戏剧表演、英文歌曲合唱表演、现代小品表演)和四大语言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写作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阅读比赛)为主要活动方式,以各院系为单位先组织初赛,经过选拔参加院系的复赛,最后由院系推荐参加全校的决赛,解决活动的广泛性、可参与性和可监控性问题。这个教学模块占学期总评成绩的10%,以参与活动的次数和效果为考核标准。这种有组织、有计划、多形式的体验英语活动弥补第一课堂因学时少、容量大、难以达到学以致练的不足,使第二课堂成为消化、实践和扩展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基地,使知识变为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同步提高;同时又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施分级教学、动态管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调查发现,制约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改革发展的瓶颈之一是教学组织形式。我校新生英语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现象比较严重。高分与低分之间相差70分左右,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专业的新生,语言知识和技能不具备普通生学习的起点。此外,不同专业的新生也有一定的差异。我们探索的分级教学,动态管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区别普通专业和特殊专业,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或同一专业但入学起点不同的学生提出A、B、C三层次的教学要求,并实施A、B、C三级滚动管理机制。
4)探索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性结合的考核方式
我们改变了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传统做法,创建了新的大学英语的评估体系。根据“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我们探索三结合、一加强的考核方法,即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相结合,加强过程的管理与监督。过程评价占学期总成绩的40%,分为听说自主学习20%,体验英语活动10%,课堂表现和课外作业10%,期末笔试60%,考题设计加大考核应用能力的主观试题的比重,主观试题达45-50%。体验英语活动总评成绩以参与活动次数和获取的奖项等级为考核标准。
5)开发和使用大学英语学习网站
根据大学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我们启动了韶关学院大学英语学习网站的建设。该网站设有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教学录像、自主听说、体验活动、网络课程、教师在线等栏目。学生通过该网站可了解本课程的要求与目标,内容与方法,模式与环境,以及有关的信息,便于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策略,与教师及时沟通与交流。网络课程栏目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有课堂学习配套的大学体验英语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和电子教案和自测题,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模拟题,有典型课堂教学的录像等,便于学生巩固和扩展课堂学习。教师在线栏目便于师生互动。我们依托拓展英语教研室的技术力量,不断更新现行的大学英语学习网站的构架和部分学习资源、增加技术含量、使硬件环境能支撑学习网站正常运行,成为学生喜爱的不可缺少的学习交流平台。
6)设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模块,更新教学内容,开发大学英语拓展教材。广东省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英语能力社会需求,为
[1]
完善目前实施课程内容体系,为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佐证和进一步改革的依据。我们适时地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增设商务英语、科技英语、舞台英语、中国文化英语导读、粤北文化英语导读、英语视听说、职场英语、英美文学导读等课程组成的拓展教学模块,探索“基础+拓展”大学英语四年不断线的教学内容体系,并组织编写出版了大学英语系列拓展教材。同时,我们根据音乐、体育、美术专业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与同类院校联合开发出版了适合音乐、体育、美术专业使用的基础英语教材。
四、创新性与改革成效
2006年,我们制定了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建设,开始探索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英语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模式。我们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构建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内容体系,其主要创新点如下:1)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全方位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向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发展。2)体验式听说自主学习和体验英语活动营造英语学习的大环境,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要。3)分级教学的动态管理体制符合因材施教的精神,可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良好风尚和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4)“基础+拓展”大学英语四年不断线的教学内容体系可使地方性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到目前为止已历时6年,完成了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的实践教学,并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本课程跨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行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在2009年和201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获广东赛区一等奖和特等奖。教师的个人发展也取得成效,大学英语教师多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韶关市优秀教师、韶关学院‘教坛新秀’、十佳授课教师、韶关学院多媒体教学比赛一等奖、韶关学院教学突出贡献奖一等奖、韶关学院方润华奖教奖。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学团队,名列榜首。我们主编的大学英语教材获得国家精品教材奖。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还成功申报了“2006年广东省高等学校英语教改与实践培育项目《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该项目2008年底结项,被评为广东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优秀结题项目;课程组还成功申报了 2006-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 “《大学体验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与内容设计”,研究成果已经被高等教育出版社列入出版计划。我校的改革成效引起本省乃至外省地方高校的关注。改革以来,广东、天津等省市先后有几十所学校负责人来我校参观交流,外语学院现任领导和省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负责人等,也多次应邀在湖南、广西、江西、福建、内蒙、浙江、贵州等省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介绍改革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结语
韶关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展开并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的成就,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前提保障:1)学校的政策支持。学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学英语课程的全面改革,2007年下发了“《全面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09年下发了 “关于印发《韶关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当然,只有先通过艰苦努力做出一定的成绩之后,才能更为容易获得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认可和支持。2)领导班子的全力投入。外语学院两届领导班子均鼎力支持大学英语改革的思路,打通英语系和大学英语部,充分实现人力财力智力等方面资源共享,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9年外语学科被学校列为重点扶持学科。2010年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被学校确立为优秀教学团队。3)经费保障。2006年起,学校先后投入300万专项经费建立了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中心及口语考试平台和大学英语学习网站。除此之外,从2006年起,每年学校拨款6-10万元作为大学英语改革与建设的专项经费。另外,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校级和省级项目经费和学校配套经费有16万元。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经费2万元;教学奖励每年有1万元。同珠三角地区高校,甚至同内地一些富裕地区相比,经费投入虽不算多,但解了燃眉之急,使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开展。4)创新性。对于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言,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5)德高望重、全力投入、综合能力高的课程带头人。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安晓灿教授正是这样的带头人。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资深专家,安晓灿教授在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和教改领域辛勤耕耘,富有魄力和感召力,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撰、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成绩卓著。
总之,正如王守仁教授所指出的那样,21世纪头十年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为特征,建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2](p1)我们的大学英语改革正是沿着这条轨道开展并取得较大成效的。在第二个十年里,面对大学英语课时、学分的普遍压缩,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主动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完善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努力开创大学英语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12. [2] 王守仁. 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3] 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89-194.
[4] 郭勇.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分层次教学[J]. 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2):16. [5] 黄律环. 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2):19.
[6] 胡壮麟. 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 中国外语,2004(2):4-9.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ocal University’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pplied Talents CAO Guangt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Guangdong 512005)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norms and renov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angle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pplied talents. Taking the practice of Shaoguan University as example, it provid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 comprehensive cours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effect, the innovation points and the prerequisites of the reform.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local universitie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pplied talent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