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降雨入渗对土质边坡的渗流场和安全稳定性的影响。使用Geostudio seep/w软件建立边坡模型模拟真实降雨。分析不同降雨因素对边坡渗流场的影响,并将渗流场的变化情况导入slope/w软件分析降雨入渗对边坡的稳定性的影响。

标签:非饱和土 降雨入渗 边坡稳定性 Geostudio

0前言

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有很多,而降雨入渗是其中的重要诱因之一。国内外很多滑坡事故是由于降雨入渗特别是强度大、历时长的降雨造成的。因此,研究降雨入渗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降雨入渗边坡的特征

边坡土体在自然条件下既存在饱和状态,也存在非饱和状态。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状态,地下水位以上为非饱和状态。在非饱和土体部位,由于基质吸力的作用,提高了土体的有效应力,从而提高了土体强度。降雨入渗过程中,雨水先到达边坡表层土体的非饱和部位,引起表层土体饱和度的增加,基质吸力减少,从而引起抗剪强度的降低而引发滑坡。

2模拟降雨入渗对边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Geostudio seep/w模块建立一个土质边坡模型:边坡长度为40m,高度为21m,坡面坡率为1:1.2。该边坡分为两层土,上层为粉土,下层为粘土。地下水位埋深5-10m,其中坡顶处地下水位埋深10m,坡脚处埋深5m。

在seep/w中分析降雨入渗影响是通过对边坡施加流量边界的方式实现的,将降雨强度作为边坡表面的单位流量边界q,并设置程序自动判断降雨强度q与土体饱和渗透系数Ks的关系。如果qKs,则作为定水头边界处理。通过seep/w模块分析降雨过程中边坡的渗流场变化情况,并将渗流场的分析结果导入slope/w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Fs。

(1)降雨强度q的影响

设计5种不同强度的雨型: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降雨强度分别为24、48、96、240、288mm/d),降雨时间设置一定值。通过seep/w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后边坡内部的压力水头分布图可以看出,负孔隙水压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q越大,负孔隙水压力范围减小得越明显。将渗流场的分析结果导入slope/w可知,q越大,边坡的安全系数Fs越小。特别是当q=Ks时,边坡表面达到暂态饱和状态,负孔隙水压力减小到0,基质吸力和安全系数Fs减小到

最小值。但是,当q大于Ks后,负孔隙水压力分布没明显变化,安全系数不变。说明增加的雨水并没有入渗到边坡内部,而是沿着边坡表面流走。

(2)降雨持续时间的影响

设置降雨强度为一定值,假设降雨总时间为1天(24h),分析在不同降雨时刻(4.8h,14.4h,24h,33.6h,48h)边坡的渗流场和安全系数的变化。由seep/w得出的压力水头分布图可知,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边坡内部负孔隙水压力的范围逐渐减小。在初始时刻,边坡顶部处负孔隙水压力最大,随着时间增加,表层土体饱和度增加,最大负孔隙水压力值不再为边坡表面处,而是产生于一定深度的过渡层土体处。随着时间继续增加,雨水继续入渗,表层土体饱和度不断增加,使最大负孔隙水压力范围不断下移而且不断减小,同时地下水位上升。到降雨24h,即降雨停止时刻,表层土体负孔隙水压力减小到最小值。由slope/w可知,随着时间增加,安全系数Fs不断减小,在24h达到最小值。降雨停止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表层负孔隙水压力逐渐恢复,同时地下水位逐渐回落,Fs逐渐变大。

(3)土层性质的影响

①上层为渗透性差的土层 将上述边坡模型的两层土互换,即上层为粘土,下层为粉土。中雨24mm/d小于粉土的饱和渗透系数,但大于粘土的饱和渗透系数,由seep/w分析得出,中雨时边坡上层的粘土已达到饱和状态,负孔隙水压力明显减小,继续增加降雨强度,压力水头不再变化。由slope/w可知,降雨入渗后安全系数Fs有所减小,但增加降雨强度,Fs不再变化。

②上层为渗透性好的土层 改变边坡模型,上层土改为渗透性好的细砂,其余参数不变。5种雨强均小于细砂的饱和渗透系数,雨强较小时,只有坡肩局部达到饱和状态,随着雨强增大,饱和带逐渐联通扩大至坡脚部位。由于砂土渗透性好,降雨入渗量大,含水量增加,抗剪强度锐减,Fs急剧减小。

3结论

边坡土体存在非饱和区,在没有降雨影响时,非饱和区土体由于存在负孔隙水压力而产生基质吸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体强度。降雨入渗作用下,土体含水量增加,饱和度增加,负孔隙水压力减小,基质吸力减小,抗剪强度减小从而降低边坡的稳定性。特别是强度大,历时长的降雨容易诱发滑坡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陈祖煜.土质边坡稳定分析-原理、方法、程序[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张亮亮.考虑降雨入渗影响的公路边坡稳定性数值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3]柳厚祥,李宁,廖雪,等.考虑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尾矿坝非稳定渗流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7):2870-2875.

[4]吴长富,朱向荣,尹小涛等.强降雨条件下土质边坡瞬态稳定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8,29(2): 386-391.

[5]娄一青.降雨条件下边坡渗流及稳定性有限元分析[J].水利学报,2007,0559-9350.

[6]陈善雄,陈守义.考虑降雨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J].岩土力学,1000-7598.

[7]黄润秋,等.降雨及水库诱发滑坡的评价与预测[M].科学出版社,2007.

[8]陈仲颐,等.非饱和土土力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