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嫩江县铁东学校 王成栋
好的学习习惯即是教师引导学生长 期应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行为。语文是 一个潜移默化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这个科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捷径可走,中学生要学好语文,与养成良好的语 文学习习惯密不可分。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 “要培养学 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 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使学生主动 开发“潜力”,才会使他们将学习变成自觉行为。学生在学习新课之 前先预习,能更好地在学习新课时理解新知识。要让学生养成在学习 新课之前先预习新课内容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查找出其正确的读音 和意义。然后疏通文意。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 。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师 可规定每个学生配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三部经典工具书, 要经常性地训练学生运用音序、 部首、 笔画等常用的检字法。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字典,还 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 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 了“勤用会用工具书”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音像资料、电脑网络等媒体查阅有关资料,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不能让学生的预习工作流于形式。 为此, 我们可以在上新课的前一天布置相应的预习题目, 形成书面作业,第二天上新课前检查,以达到一定的预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上课时积极自主地学习的习惯
传统的教学,不顾学生是否能消化的“给予式”教学,逐渐养成 了学生学习上的懒惰,上课不想动脑思考,有老师讲解;课后作业不想动手查字典,搜集资料,因为各种练习册都有答案,学生的作业就连思维拓展中的体会都一字不差, 孩子创新思维在中国传统教育和考试中逐渐被扼杀了。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形成不是老师简 单的传授,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现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大多数仅仅是流于形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究的学习还有差距。学生学习现状不仅没达到主动,更不要说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了。 如何将学生被动懒惰的学习习惯转化为主动 探究式的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 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 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要多启发、多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使学生能思考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进行合作式地对问题进行探 究,以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应起到引导的作用,而要让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而不能让学生只充当收音机和“员” ,死记老师的答案而没办法 真正进行的思考。教师则应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功夫,让问题尽量 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孔子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可见,复习学过的知识大 有益处。复习方法有很多,效果也会因人而异。关键是形成一个适合 自己情况的复习方法。 当天学的东西当天就进行复习,时间拖得越晚,遗忘率就越高。复习时一方面通过看书、看笔记来回忆重点;另一方面通过做相应的练习题来巩固强化。要尽量把当天学的新知识记在脑海里,这样,知识日积月累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教师要养成第二天上新课前先对旧 知识进行提问,以检查学生是否有复习。 复习不是一次性的工作, 没有人只通过一次复习就能一步登天的。新学的东西,当天要复习, 过三天还要再复习一遍,到周末则把本周所学的再总体复习一遍。还 要进行“循环复习法”,以一个月为周期,例如:在学习第四单元的 时候,除了复习本单元,还复习第一单元;在复习第三单元的时候则 顺带复习第二单元。这样就对以前的内容不断进行有规律的复习,又 不会一下子占用太多时间。 要感觉效果好, 就应该坚持下去, 并习惯, 结果一定会是很好的。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一种习惯,就会养成课 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质疑思考的习惯 “学者先要会颖。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 古人提倡做学问, 不必袭蹈古人、 因循守旧, 而要不断的怀疑、 探讨。 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如果一个人墨守成规,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 只能永远落伍于人,落伍于新时代。特别是在改革与创新的今天。如 今提供课程创新、质疑、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质疑、探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点燃学生 求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必须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地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 谐、活跃、热烈的课堂气氛。给予学生想象的权利,让他们在想象空 间大胆质疑,大胆讨论,让他们侃侃而谈,各抒己见。凡是有疑惑的 都应勇于向老师、同学、身边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请教。语文教材 所选的文章,虽然多是名家名篇,但也不一定都是完美无瑕。学完一 篇课文, 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找找课文的不足之外。 从字词到篇章, 从内容到形式,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即使意见不一定正确,甚至很 幼稚,也是难能可贵的。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曾有学生
问: “我 们可以从文中找出矛盾的或者说是令人不解的地方。文中说:‘男女 衣着, 悉如外人’,桃花源的人几百年与世隔绝,服装怎么可能和外面 的人一样呢?陶渊明是个大文学家,怎么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呢?”一 石激起千层浪, 问题一提出, 便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 我因势利导, 让学生展开讨论,从文章主题入手,对这一问题给予肯定的答案。总 之,从疑点处思考,能够解释迷惑,有助理解,使学生逐步养成 思考,大胆质疑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
五、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各种读的能力的培养中,朗 读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这不仅因为朗读是各种形式读的基础,而且朗 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 容的理解。特别是学习诗词,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汉语的韵律、节奏 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我们今天的语文学 习,更是把朗读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要着重指 导学生掌握节奏、语气等技巧,使学生读出节奏之美,体会文章的意 境之美,进而感受作者的胸襟。 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能丰富人的知识储备。中学时代, 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此期间背诵上百篇优秀的古文、现代 文,就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背诵,应当自然成诵,像流水 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泻出来。只有自然成诵,才能把书上的营养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那些名篇、 警句、成语、典故,只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才能脱口而出,成为 自己的语言,才能招之即来,奔涌到自己的笔下。自然成诵的过程就 是不断体验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过程, 不断领悟名家名篇语言魅力的 过程。自然成诵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语言能力也就自然 提高了。 因此,必须培养朗读、背诵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坚持每天 都能利用一点时间,放声朗读自己所学的或所喜欢的名篇、名句。在朗读时, 要克服害羞的心理, 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 放开声音朗读。 不要因为觉得自己读的不好,怕人讥笑而不读,那就永远也学不会朗 读。如果我们每月背诵一篇千字短文,再背一首古诗词,在一定意义 上就可以说没有白上语文课了。长期坚持下去,也就可以养成朗读的好习惯 。
基本结构和规则,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书写。只有方法正确,学生才 能产生轻松感。只有引导得当,学生才能有长足发展。 总之,书写训练一定要从严要求,耐心指导,才能使学生逐步养 成好习惯,从而提高书写水平,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在现代科学 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进行口头表达能力 的训练,对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和教 学方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有较多的初中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 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 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 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 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 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 现“怯场” ,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 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 “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 忧的现状, 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那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 的能力, 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 把它纳入有目的,有组织的,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 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 习惯。 ”而培养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既可让学生学好语文,又为学 生学好其它初中科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