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准考证号:
说明:
1.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认真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全卷试题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和 “习作”三部分,共6页。 3.第30、31、32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其余都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
4.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请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的。把它找出来,并将这个答案填
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3分)
1. A. 挑剔(tī) B. 薄(bó)雾 C. 筵(yán)席 D. 着(zháo)想 2. A. 桂冠(guàn) B. 刁难(nàn) C. 择(zhái)菜 D. 瞭(liào)望 3. A.眼眶(kuàng) B. 脸颊(xiá) C. 跻(jī)身 D. 上瘾(yǐn) 二、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项含有错别字。把它找出来,并将这个答案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分)
4. A. 销声匿迹
B. 曲指一算
C. 劈波斩浪 C. 惟妙惟肖
D. 半途而废 D. 余音绕梁
5. A. 惊恐万壮 B. 婀娜多姿
三、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项加点字的解释是错误的。把它找出来,并将这个
答案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4分)
6. A. 瞬息万变(一眨眼) . C. 目力所及(及时) .7. A. 节衣缩食(节省) .
B. 无影无踪(痕迹) .D. 脱颖而出(尖子) .B. 喜出望外(看望) .D. 翠色欲流(将要) .
C. 悲愤欲绝(气息中止,死亡) .
四、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选项填入画线处最恰当?把它找出来,并将这个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0分)
8.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小学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A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品味了。 ..B 鬼子发起了又一轮进攻,红军战士在山头负隅顽抗。 ....C 和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 ..
D 他从小失去父母,到处流浪,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
9.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嫦娥奔月》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B 巴金爷爷为我们留下千万字的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 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因为安史之乱而流落梓州时所作。 D 哥白尼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他曾提出“地心说”。 10. “在网上购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句话中 “新鲜”的意思是 ▲ A.没有变质的 B.没有枯萎的
C.经常流通不含杂物品 D.少见的,稀罕的
11.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 ,轻轻 ▲ 。”——选自《草原》
A.翠色欲流 青色渲染 流入云际 B. 青色渲染 苍翠欲滴 流入云际C.绿色渲染 翠色欲流 流入云际 D. 绿色渲染 苍翠欲滴 流入云 12.“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 ▲ , ▲ ,▲ 。”——选自《船长》 A.领导着 指挥者 控制着 B.控制着 领导着 指挥着 C.指挥着 掌控者 带领着 D.指挥着 控制着 领导着 五、下面三道小题中,哪个古诗文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把它找出来,并将这个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6分)
13. 画线处应该填入的一句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A.山外青山楼外楼 B.三十功名尘与土 C.三万里河东入海, D.绿遍山原白满川 14. 下面诗句中,不是表现送别的一项是: ▲ 。 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D.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15. 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节日的一项是: ▲ 。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小学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第二部分 阅 读
六、阅读提供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31分)
每道选择题有A、B、C、D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并把这个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玉米的故事
玉米是我们家餐桌上的常客,一家三口都爱吃。不过各自的口味却有些差别,她们母女俩偏爱稍老一点的,说是嚼起来香;而我则喜欢煮熟后的嫩玉米,品尝那清香而又微甜的浆汁。
乡下年迈的母亲知道我们爱吃玉米,年年秋天都为我们备下一些。虽说这在乡下不是什么稀罕物,但难题在于,玉米的生长期是一定的,熟过了头就不能再煮来吃,即使早早掰下来,放不了几天它也会自熟,口感就不对了。乡下人吃煮玉米,都是在将熟未熟之时掰来做。我回老家的时间没个准,很难恰好赶上掰玉米的时候。去年就晚了几天,我对她们母女俩说:“这次回家,怕是吃不到新鲜玉米喽。”令我们惊奇的是,中午赶到家里时,一大盘刚煮好的新玉米已经热腾腾地摆在桌上,且既有老的又有嫩的,任我们各取所需。女儿问奶奶是怎么变的戏法。奶奶说,夏天我每隔七八天就在院子里种上十几棵,多种几茬,这样不论你们早几天还是晚几天回来,都有新鲜玉米了。
与玉米相关的劳动记忆也有一些,感觉最苦的活儿,是田间管理。
玉米长在夏季,天气炎热,锄草施肥打农药,样样都要头顶烈日。锄地不说了,早有悯农诗做了宣传普及。比锄地更苦的是施肥。早期施肥时玉米尚矮,干起来轻松些,后期施肥则苦得多,最大的考验是闷热。这个时候,玉米已经长得很高,庄稼地里又密不透风,要钻进玉米地里弯腰低头一棵一棵地施肥,那般闷热与腰酸背痛简直无法形容。汗水不只是浸透衣背,而是浸透全身,整个衣服黏黏地裹在身上;头上脸上沾满了玉米花粉,汗水伴着花粉流入眼中,火辣辣的疼;胳膊和手则常常被玉米叶子划出一道道血印子,汗水一浸,其滋味不难想象。那个时候最渴望的,就是赶快干完一趟,好到地头喘口气。等到了地头,纵然是在太阳底下暴晒,依然觉得清爽无比。每每想起这样的场景,我就想,所谓幸福,其实是没有什么绝对标准的,不过是从比较中获得,完全看你以什么作比较。
昨日的如烟往事,在女儿看来简直有些天方夜谭。我却觉得,那段时光苦是苦一点,但却给了我许多东西,值得我好好回味。
16.短文用“玉米的故事”为题目,主要目的是( ▲ ) A玉米的故事体现了年迈的母亲对我们无私的爱。 B 我的记忆中只有玉米,没有其它作物。
小学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C 玉米是我们家餐桌上的常客,一家三口都爱吃。
D 玉米的故事代表了过去那段虽苦却能带给人幸福的时光。
17. 母亲为什么每隔七八天就在院子里种上十几棵玉米?( ▲ ) A 母亲根据玉米的生长期种玉米,这样玉米就不可能一起成熟。 B 母亲这样做是让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回来都能吃到新鲜的玉米。 C母亲看上去是在种玉米,实际上是在播种对子女无私的爱。 D母亲年纪大了,不懂得玉米的生长规律。 198
A幸福是从比较中获得的,暴晒的太阳虽然酷热,但和玉米地里相比,依旧感到幸福。
B 这样写更能突出“田间管理”的艰辛。 C天气太热,已经分不清哪里凉爽。
D和闷热的玉米地相比,地头真的凉爽了许多。
19. 短文最后说,那段时光给了作者许多东西,值得好好回味。你认为哪些东西值得作者回味?( ▲ ) A 多种口味的玉米值得作者回味。
B劳动的艰辛、母亲对子女的爱以及淳朴的农村生活等都值得作者回味。 C母亲对子女的爱值得作者回味。
D 往事如烟,这些都是天方夜谭,只有回味才能想起。
(二) 只要五元钱
美国的海关里,有一批没收的自行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拍卖会上,每次叫价的时候,总有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第一个喊价。他总是以五元钱开始出价,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行车被别人用三四十元买去。拍卖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个小男孩,为什么不出较高的价格来买?男孩说,他只有五元钱。
没一会功夫,再一次的拍卖又开始了,那男孩还是给每辆车相同的价钱,然后继续被别人用较高的价钱买去。后来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总是首先出价的男孩,他们开始观察,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直到最后一刻,拍卖会要结束了。这时,只剩下一辆最棒的自行车,车身光亮如新,有多种排档,十速杆式变速器,双向手刹车,速度显示器和一套夜间电动灯光装置。
拍卖员问:“有谁出价呢?”所有人都知道一定是那个小男孩第一个喊价。果不其然,在拍卖员话音刚落的同时,站在最前面,几乎没有希望的那个小男孩又轻声地再说一次:“五元钱。”
拍卖员停止唱价,停下来站在那里。
这时所有在场竞价人的眼睛全部盯住小男孩,没有人出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价。拍卖员唱价三次后,便大声说:“这辆自行车卖给这位穿短裤白球鞋的小伙子!”
此话一出,全场鼓掌。那小男孩拿出握在手中仅有的五元钱,买下了那辆世上最漂亮的自行车,这时,他脸上流露出从未见过的灿烂笑容。
20. 那个十岁出头的男孩为什么总是第一个喊价?( ▲ )
小学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A. 他希望第一个喊价后没人和他竞争。 B. 他希望仅有的5元钱能买到一辆车。 C. 他是故意捣乱,并不想真的买车。 D. 他想买一辆车的愿望特别强烈。
21.第3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最后这辆车很棒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 ) A. 告诉我们这辆车很漂亮,价格会很贵。 B. 借车漂亮点明文章中心。 C. 暗示小男孩买不起这部车。
D. 说明车好价贵,反衬出人们的爱心更无价。
22. 小男孩为什么只用五元钱就买到了一辆最棒的自行车? ( ▲ )
A. 拍卖员成全了小男孩。 B. 人们都被小男孩的执着感动。 C. 人们都向小男孩献出了爱心。 D. 别人手里都没有钱了。
23. 你是怎么理解文章结束“他脸上流露出从未见过的灿烂笑容”?( ▲ ) A. 小男孩为自己5元钱买到车而高兴。
B. 小男孩感受到了人们的爱心,心里很高兴。 C. 小男孩为自己讨了大便宜而高兴。
D. 小男孩为终于实现了买车的心愿而高兴。 七、请你根据课外阅读积累对下面题目作出回答。(14分)
(一)下面五道题目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它找出来,并将这个答
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4.《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 ) A 刘备和曹操 B 孙权和曹操 C 刘孙连军和曹操 D 袁绍和曹操
25.《鲁滨逊漂流记》中描写( ▲ )是全书的精华。 A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 B 制造独木船 C 搭救“星期五”“ D 播种粮食
26.《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中米兰老师去鲁云飞家家访,送的礼物是( ▲ )。 A 溜冰鞋 B 呼啦圈 C 治尿床的偏方 D 治肥胖的偏方 27.《城南旧事》中主人公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是( ▲ )。 A 妞儿 B 秀贞 C 宋妈 D 德先叔
28.《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 ▲ )所有作品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作品之一。
A莫泊桑 B马克?吐温 C哈克贝恩 D契诃夫
29.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 ▲ )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A伏尔加河 B圣劳伦斯河 C多瑙河 D密西西比河 (二)填空题。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题。 30. 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我劝天公重抖擞, ① 。
小学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2) ② ,才了蚕桑又插田。 (3)王师北定中原日, ③ 。 (4) ④ ,西湖歌舞几时休? 31. 填空。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学与问是 ① 。知识的获得离不开读书:“ ② , ③ 。”学到的知识还得在实践中运用:“ ④ , ⑤ 。”“读书贵在疑, ⑥ 。”我们还要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
第三部分 习 作
32. 《我尝到了 的滋味》(30分)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3.语句流畅,有真情实感;
4.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习作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小学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