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一八事变1

来源:尚车旅游网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51—7 时间 课题 九一八事变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抗日义勇军;杨靖宇和东北抗日联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2.能力:通过史实、文献资料,探讨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3.思想: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仇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重点: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 材 难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分 析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日本开始大举侵华 1、九一八事变 (1) 背景原因 ①根本原因:侵华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中国东北是日本重要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地,农业、重工业原料供应地,1927年“东方会议”确立了先占领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政策。 ②内部原因(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②外部条件(有利时机) 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 (2)概况 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3)影响 ①蒋介石政府下令不抵抗,使东北军不战自退。不到半年,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日本有何影响? 东北三省沦陷的根源是什么? ②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的严重步骤,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 ③九一八事变也开始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深了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和日本的矛盾。 ④激起中国军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2、扶植伪满洲国 (1) 概况:1932年,溥仪伪满洲国的建立 (2) 影响 使东北地区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人民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讨论与思考: (一)日本的侵略为何会导致如此结果? 中国的贫穷落后,日本的先进。 日本侵华的蓄谋已久。 主要原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二)蒋介石为何实行不抵抗政策? 认为中国不如日本,抵抗必然加速灭亡。 寄希望于国联的调解。 根本原因:是其阶级本性-----反共反人民决定,宁可对日妥协,保全自生统治。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原因: ①日本的加紧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③中共的号召 2.表现 A、东北的抗日救亡运动 (1) 抗日义勇军的斗争 抗日义勇军主要指从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夏,东北人民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 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的抗日活动,在嫩江桥抗战中,马占山不顾国民政府不抵抗命令,率部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第一枪,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2) 中共领导的抗日斗争 ·抗日游击队 1932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磐石、东满等几支抗日游击队。 ·抗日联军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后来根据各军活动区域,编为三路军。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分别 伪满洲国的性质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为三支路军的领导人。抗日联军发展到4.5万人,抗击日军30万兵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B. 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抗日反蒋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和国民政府连连退让,引起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他们纷纷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 名 称 时 间 领导人 活 动 失败原因 阅读教材内容,填写下表。 课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二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之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回答: (1)材料中东北爱国志士对日本侵华持何态度?反映了什么精神? (2)概括东北军民落实这种精神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1)不惜牺牲生命,以坚决抗击日本侵略东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在中共领导下组织抗日游击队和抗日联军,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教 学 反 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