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依据阅读心理 引领有效对话

来源:尚车旅游网
教学

基础教育

依据阅读心理引领有效对话

蒋茉莉

江苏徐州221400)(新沂市新安小学,

学生的阅读是一种心理活动,只有通过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并进行有效的拓展,才能满足学生摘要:

的阅读心理,取得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阅读心理;情境;自主;拓展

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是主体运用心理、智慧和文本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没有主体良好的心理参与,任何阅读活动都是僵化的,缺失灵性的,没有效率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的阅读心理,从心理出发,去设计教法、学法,让各种对话真实、有效。一、创设情境,引发阅读冲动人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总会对文章进行一番预测、假想,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这就是“阅读期待”。小学生也不例外,只不过由于他们年龄小,知识积淀的浅薄,这种“期待”有时会是潜在的、隐性的,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去引发。因此,在教学开始,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创设能引起学生心理共振的教学情境,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冲动。(一)没有疑问就没有真正的阅读,疑问就像航标灯,它可以导引着学生潜心文本,向着既定的阅读目标去探究。疑问从哪里来?可以是教师提出来的,但更多应是学生通过质疑问难提出来的,因为学生对自己提的问题探究的兴味更浓,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比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在揭示课题时,学生就会产生如下的一些问题:爱因斯坦是谁?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课文为什么用这个做题目?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既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又抓住了文章的关键。(二)以相关匹配情境。所谓“相关情境”即和文本有关联、相匹配的教学情境。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一下子置身到文本中去,或产生想走入文本中的念头,从心理上形成内心振奋”的阅读状态。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可采用直观的手段展示和课文相关的情境,或通过讲故事等新颖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学《九寨沟》)一文,在教学一开始我就播放有关九寨沟的录像,优美的景色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了。放完录像后,我问学生:“这么美的地方想去看看吗?”学生都说想,这时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便迫不及待了。二、放手自主,满足阅读需求学生有了阅读冲动后,需要的是无拘无束地和文本进行对话,这时,如果教师还是牵着学生,以自己的教路代替学生的学路,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使学生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势必倒了学生阅读的胃口。真正的阅读教学应放手自主,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自主品味,自主明理,让学生的个性在和文本的碰撞中得到张扬,心灵在开放的阅读时空中幸福地遨游。首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愉悦感。要想让学生有着快乐的阅读体验,阅读教学就要打破各种框框,给学生充分的阅

读时间,和阅读的自由。教师在设计学生阅读实践活动时,要有

开放的意识。问题要能统领整篇课文,方式尽可能灵活多样。只

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再如教学《九寨沟》一文,在学生看完录像急于想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九寨沟哪儿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读读、想想、画画、说说、演演……在学生充分自读后,我让学生以自己

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展示出来,学生有的动情朗读,有的品词析句,有的展示图画,有的导游介绍……课堂开放、自由、活跃,真正成为开启学生心智的实践舞台。其次,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多元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哪怕这种感受是粗糙的、模糊的,甚至有错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心理。同时,学生的这些独特体验,往往闪耀着创新

的火花,一旦得到尊重,便会使他们焕发出更大的阅读激情,创造力也得到较好地开发和培养。如教学《蒲公英》一文,在让学生发表对两颗小种子行为的看法时,有个学生却说喜欢这两颗小种子,原因是他们虽然只为自己着想,很自私,但是他们敢于怀疑,具有冒险精神是很多人不具备的。这个学生虽然理解有偏颇,但是能联系现实生活看问题,观点很新颖。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并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言语的交锋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加深刻了,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三、拓展时空,延展阅读兴味

学生在课内读懂了文本,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因为文本中还有许多信息点作为潜在的学习资源,在课堂中没有被开发出来,而这些信息点往往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信息点一般应让学生通过质疑问难等形式去捕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学《莫高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教学最后进行拓展性阅读,我问学生:“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还想了解有关莫高窟的哪些知识?”有的学生说:我还想知道莫高窟里还有些什么?”有的说:“我还想知道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是谁在什么时候做成的?”我让他们通过课外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然后开一个介绍会,学生们兴致很高。阅

读教学就要以教材中的文本为“点”,辐射开去,以点带面,推动学生大量阅读,从而充分发挥例子的功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总之,阅读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阅读的欲望,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杨书松.理念更新: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厦门市第六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08.01.16,报纸.

[2]吴亮.阅读心理和人性———艺术家和他友人的对话,

文学自由谈,1985.03.02,期刊.吉林教育·教研24/2016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