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教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明确学习内容

P27-28例1和例2,练习七 《标准(2011)》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储藏,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例2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厘清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第一课时

●明确学习内容

按给定标准分类整理(教材P27例1,练习七第1、2题) ●厘清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清晰重点难点 按给定标准分类 ●清晰重点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启发 明确目标点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正在房间里找自己的数学书,可他怎么也找不到。为什么呢?出示画面:

生:太乱了。

生:东西放得乱七八糟所以找不到。 师:我们帮他整理一下房间吧。

学生口述,教师利用课件操作,帮助小明逐一归类,把房间整理干净整齐。 师:现在,小明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东西了。 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分类整理。分类整理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得方便、有条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一)同一标准分类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这里有很多漂亮的气球。

课件出示:气球图片

问:观察这些气球,你有什么发现?

——有心形的,圆形的,还有糖葫芦形的。形状不同。 ——红的,黄的,蓝的。颜色不同。 ——一共有12个气球。

如果把这些气球按形状分类,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呢? 2.独立尝试,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3.小组探究,汇报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4.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如果增加一个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 师: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桃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桃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5.对比交流,体会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学生探究活动之后,结合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和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比,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感受“分类的结果相同”,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变式练习 检测目标

1.对比练习——把气球按颜色分类

例1中的气球,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还能按什么标准分类?

学生尝试按颜色分类

2.基础练习——完成练习七第1题

——通过此题的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并进行简单的计数。 3.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七第2题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第一次独立分类计数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按图上的顺序先数梨的个数,再根据个数涂一涂,给学生留出涂时间,涂好后再引导学生填出梨的个数。

——其他的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好交流。

——加强对比,使学生体会分类结果因分类标准的不同而不同。 ●评讲总结 升华目标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测评 ●教学反思在线

第二课时

●明确学习内容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教材P28例2,练习七第3、4题) ●厘清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结果。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表的生成过程,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清晰重点难点 按给定标准分类 ●清晰重点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启发 明确目标点 1.情境创设: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 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能用我们昨天学过的分类知识,对他们进行分类整理吗?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分类。

3.尝试用图表记录分类结果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

生答略。(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 人数

人数 大人 孩子 男 女

4.展示画图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让学生交流看法。

师:看来,只要我们在这一列的下面确定好了是男的还是女的,那么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都能表示这一类的人数。

5.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大人孩子分,第二次是按男女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6.体会不同情境下分类标准的选择 小结:看来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变式练习 检测目标

1.专项练习——完成练习七第3题

——按单一标准分类,题目中叶子杂乱摆放,分类计数有一定 难度,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如在同一类上作同样的标记等。

2.对比练习——完成练习七第4题

——题目中既包括按给定标准分类的练习,又有按要求自选标准分类,并用简单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的练习。

——首先让学生按自选 标准分成两类,其实是要求学生学生根据选定标准自己设计简单的统计表。

3.根据分类结果,提出简单的问题,即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4.实践作业:如果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评讲总结 升华目标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测评 ●教学反思在线

第三课时

●明确学习内容

分类与整理的练习课(练习七第5-8题) ●厘清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同一标准和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结果。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清晰重点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清晰重点难点

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启发 明确目标点 1.主题情境:

——上节课,要求同学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呢? ——汇报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 ——交流对比。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 ●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1.呈现要求: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课件出示动物图(练习七第5题)。 2.探究方法,小组交流:

——将这些动物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每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3.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你能自己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变式练习 检测目标

1.专项练习——完成练习七第6题

——让学生读出象形图中的数据并改写到简单统计表中 ——简单的数据分析。

2.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七第7题 3.实践练习——完成练习七第8题

整理自己的书包,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评讲总结 升华目标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吗? 2.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课后作业测评 ●教学反思在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