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分析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华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09期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酶联免疫吸附技术进行分析和相应的技术探究,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文章通过详细阐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必要性,从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通病着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技术;食品检测;技术操作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急切需求,寻找能够快速准确检测食品的方法和创新发展食品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尤其是要迅速发展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作者通过对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运用现状进行分析探究,不仅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问题,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还有利于为社会成员构建合理科学的饮食结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促进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1 有关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概述 1.1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基础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是指利用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和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相结合发展而建立的一种食品检测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的英文简称是ELISA,多运用于食物中生物毒素、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食品的检测。[1]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原理是指将某种固相载体和具有免疫活性的抗原体相结合,加入特异性酶标记的抗原体和受检样品进行化学反应形成复合物,在终止化学反应时对比被结合的酶标和待测样品中抗原体的量,再对其他相关物质进行洗涤,加入酶所催化反应的底物,形成有色产物,最后对有色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达到检测食物中某种物质的目的。[2]然而,对于不具有免疫性的且相对分子质量都较低的物质,需要先将其与大分子蛋白质相结合,形成具有免疫原性的完整抗原体,再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进行食品检测。
1.2 酶联免疫吸附的技术分类
根据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反应途径,将其分为间接法测抗体技术、竞争法测抗原技术和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技术。如果采用第一种检测技术的待测样品中缺少抗体,就会导致这种酶标记的抗体复合物被洗涤液冲走,在化学反应结束后就不会显色。如果采用第二种检测技术的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测抗原的含量很高,会使加入底物的显色很浅。如果采用第三种检测技术相应抗原的待测样品中的酶会因催化而显色。临床诊断多适用于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测定小分子抗原主要是采用竞争法测抗原。因而,需要根据不同食品的检测物质,采用不同的食品检测技术,进而发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作用。
2 食品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及重要性探究 2.1 食品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在未来食品检测的发展道路上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检测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和检测转基因食品等方面,创新发展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使其检测范围由ng发展到pg的水平上,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扩大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更多类别食品检测上的适用范围,采用定性试验对检测技术进行筛选,降低食品的检测费用,节约食品检测的时间和成本,进而保证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2.2 改进食品检测技术的必要性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与传统的食品检测技术多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此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成本少、样品处理量大、操作简便等优点。而后种检测方法虽然较为精确,但由于操作程序相对复杂,加上需要昂贵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较长的实验周期,使得其在社会上运用面十分狭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而改进和提高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对解决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要。作者认为对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和总结,不仅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知识普及,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
3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运用 3.1 植物性食物中有关农药残留物的检测运用
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农业种植人员长期超量使用化肥、农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农作物对病害的耐药性能逐渐增强,进而造成植物源性食品的农药含量超标,这对社会成员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更严重的会发生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现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柑橘、桃子、香蕉、樱桃和西红柿等新鲜农产品中的胺甲萘和虫螨等农药残留物,在我国的食品检测技术中已经成熟建立。技术人员通过直接竞争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杀虫剂克百威,其应用的普遍性不断增强,最低检测可以达到0.1毫克每升,足以说明此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3.2 食物中有关生物霉素的检测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众所周知,黄曲霉毒素是食品中众多生物毒素中的一种最为常见的生物霉素,由于其在近几年内对人类身体产生了许多潜在威胁,危害性极大,因而各国都在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严格限制该生物霉素的含量。该食品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蛋白质和小分子的黄曲霉毒素结合而成的抗原体,获得与抗黄曲霉毒素的抗体B1合成的酶标物,再对食品进行最终的检测。目前我国酶联免疫吸附食品检测技术中的直接竞争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在检测食物中的生物霉素方面被广泛地推广应用。
3.3 食物中有关重金属残留的检测技术运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成为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植物源性食品和动物源性食品中出现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象。比如市场猪肉中铜元素含量严重超标,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主要是采用纯化的金属硫蛋白进行抗原免疫使其产生氧化酶抗体,通过将采集猪肉的抗血清纯化后,再标记辣根的过氧化酶,该巯基团能够与大多数的重金属离子结合产生金属硫蛋白,最终实现对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进而实现食物细胞免受重金属危害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快速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全自动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的运用也十分广泛。然而在食品检测中的农药残留物、生物霉素的检测运用和重金属残留的检测技术等实践中也存在着无法进行对多残留进行检测分析、交叉反应化合物等缺点和不足,因而完善和改进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食品检测效率和精准度,而且对未来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和精准度检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J].食品安全与检测,2012(19):79-83.
[2]水小溪,蔡乐,赵宝华.ELISA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13(10):51-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