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汉字真有趣》精品课堂实录

来源:尚车旅游网
汉字真有趣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明确学习主题

1.谈话导入:我们平时读书、看报、写文章,都离不开汉字。你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相机引导: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点一画成文章。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汉字王国中尽情遨游吧!

(板书单元主题:遨游汉字王国)

3.引入:“遨游汉字王国”分为“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大板块“汉字真有趣”。

(板书:汉字真有趣)

4.阅读教材第43页的文字,找一找:在这一板块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5.明确活动任务:认真阅读材料,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字,制订一个活动计划,并做一个活动计划表,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有趣

1.师:认真阅读课本44—46页的阅读材料,思考:这五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是有趣的?为什说汉字是有趣的?

(学生交流)

2.除了上述五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3.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汇报)

三、阅读材料,感受汉字趣味

1.阅读《字谜七则》。

引入:猜字谜是同学们最喜爱的游戏,请大家默读阅读材料《字谜七则》,看看谁能猜出谜底!(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七则字谜)

(1)学生比赛猜七则字谜的谜底,猜对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日、田、立、也、休、斗、默) (2)引导学生将这七则字谜进行分类。 (3)全班交流汇报分类结果。

(第1~4则是文字谜,第5、6则是画谜,第7则是动作谜。) (4)全班交流并积累猜字谜的方法。

(5)学生自愿举手发言,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 (6)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 2.阅读《门内添“活”字》。

引入:上个单元我们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认识了三国时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和嫉贤妒能的周瑜。今天这个“阔”字的字谜相传是从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中还发生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呢!

(课件出示阅读材料《门内添“活”字》)

(1)学生自由阅读《门内添“活”字》,思考并交流从故事中感受到汉字的什么特点? (2)指名发言,

教师小结:有的汉字是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合而成的。 (3)交流自己积累的这样的汉字:闹、闪、闭、囷、囚。 (4)类似故事: ①一合酥事件:

曹操收到一合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②武则天取名字:曌

3.阅读《有趣的谐音》《“枇杷”和“琵琶”》

引入: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和词语的发音相同,可是写法和意思却大不一样。聪明的人们利

用汉字的谐音,编写了许多生动、俏皮的歇后语。它们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请同学们默读《有趣的谐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有趣的谐音》中的五则歇后语) (1)指名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每一则歇后语中,括号里的字和括号前的字读音相同)。

(2)教师小结: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这些都是运用谐音的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歇后语可以分为喻意性和谐音性两类。教材中出现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它们的特点是

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如,“孔夫子搬家”我们会想到他有很多书,而“书”跟“输”同音,所以隐含“净是输”的意思。用这个歇后语来形容比赛或战斗老是失败,幽默诙谐。古诗中有时也运用谐音达到一语双关的表达效果。

(3)笑话: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感受谐音的有趣。 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①读一读。这则笑话中是那两个字谐音? (“枇杷”和“琵琶”)

②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③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教师小结: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广泛用于谜语之中。不过,谐音也易引起听讲者之间的误会。为了避免歧义,我们要注意分场合使用。

4.阅读《有趣的形声字》。

引入:形声字是汉字王国中最重要的一员,它占汉字比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让我们一起走近有趣的形声字,去探索汉字的秘密吧!请自由朗读阅读材料《有趣的形声字》。

(1)你们读懂了什么? 预设:

①“星”和“凤”在甲骨文时期是象形字,后来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它们就变成了形声字。

②“蜀”和“祭”在最早的时候是象形字,后来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它们就变成了形声字。

教师小结:有些形声字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由于汉字毕竟不是绘画,而是文字符号,象形的特征一旦简化,就不容易辨认出来了。因此,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形声字。还有一种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形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是属于哪一类的,它是形声字的表意成分;声符表示这个形声字该怎么读,它是形声字的表音成分。古人最早造字的时候并没有形声字。随着中国汉字历史的发展,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充满智慧的祖先创造了形声字。

(2)形声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或形符,就创造出了形声字) (3)学了《有趣的形声字》,你有什么感受?

(我感受到形声字十分有趣,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想去探索汉字的奥秘。)

5.引导学生小结:

(1)从第1、2则材料中,可以看出,能通过猜谜语来感受汉字的趣味。 (2)从第3、4则材料中,可以看出,能通过谐音字来感受汉字字音的趣味。 (3)从第5则材料中,可以看出,能通过了解形声字感受汉字字形的趣味。 (教师相机板书:谜语 谐音字 形声字)

教师小结:字谜、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形声字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的继承和发扬。

6.作业:

(1)学生在小组内继续交流自己搜集的字谜、汉字谐音现象。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

(3)把搜集到的字谜、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谐音古诗、谐音对联、形声字等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四、交流分组,制作活动计划表

1.引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难在无计划”,因此,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我们要制订一个好的活动计划,为活动成功进行奠定基础。

2.阅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1)学生自由阅读活动建议。(课件出示活动建议) 课件出示:

①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②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和同学交 流,办一次趣味汉 字交流会。

(2)引导学生交流:在“汉字真有趣”这一板块中,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我们可以开展一次猜字谜大赛,还可以举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3.举办这两个活动,都需要事先搜集资料。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呢? 课件出示:

(1)查找图书:①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可以按类别去找书。 如,查找汉字故事,就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柜上去找。②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能帮助我们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2)网络搜索:①在网上查找资料,关键词很重要。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关键词“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②检索后的条目很多,可以根据题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断哪些是自己需要的材料。

(3)请教别人:①想想谁可能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②想好问题,请教合适的人。 全班齐读搜集资料的方法。指名学生简单地说一说搜集资料的方法。 (板书:查找图书、网络搜索和请教别人) 4.分组。

引入:我们已经认真阅读了材料,明确了活动内容,也掌握了搜集资料的方法。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某一个专题活动小组。

教师适当指导:可以分为三大组,第一组为字谜组;第二组为谐音组(包括古诗、歇后语等);第三组为形声字组(包括手抄报)。

5.制作活动计划表。

(1)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活动计划的基本形式及内容,制订“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 (2)学生小组讨论,制作小组活动计划表。 五、总结评价

1.为了举办好今天的交流会,同学们做了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制订活动计划表,搜集整理资料,筹备活动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趣味汉字交流会”举办得十分成功。我相信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下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加有趣。

2.在大家团结协作、合理分工的情况下,我们圆满完成了第一大板块“汉字真有趣”的成果展示活动。本次“趣味汉字交流会”的最佳能手是第xxx小组,请这一组的小组长上台领取奖状。

3.在第一大板块“汉字真有趣”综合实践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4.课后,大家可以把自己搜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然后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出一期黑板报。

5.同学们可真厉害,搜集了那么多有趣的汉字材料。通过第一大板块“汉字真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的趣味,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什么我们的汉字具有如此的魅力呢?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爱你,汉字》,一起追溯汉字悠久的历史渊源吧!

教师总结: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加油吧,孩子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