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设计
基本信息 班会 小铅笔去哪儿了?一一养成管理学具的好习惯 题目 教学人员 姓名 班主任 王燕 单位 北京小学 设备与技术要求 年级 一年级 教学中是否使用触摸电视、黑板等设备 是 是 班会说明 PPT中是否有音视频内容 理论背景: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由于匕的发动,所引发的全身性神经 系统工作,使其成为推动人定向行动的内在动力。 本次班会从小铅笔的诉说引入, 引导学生体会小铅笔在黑暗的地方时无助的心情,激发学生对小铅笔由衷的呵护 情感,从而产生爱护小铅笔的内在动力。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张任何问题都可能有其积极意义, 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从多方教育背景 面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中获得收获;二是从尝试解决问题本身去 获得积极的体验。整节班会,从班级常见问题为切入点,寻因求法,通过正向的 引导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和认知体验,实现积极成长的目标。 习惯养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 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本节班会从学生成长中 的问题中来,教给学生管理铅笔的方法,继而懂得管理其它学具的方法,从而把 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落到实处。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第八条指出:“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因 此,培养学生“爱惜学习用品的好习惯”,正是很好的体现了落实《小学生日常 行为规范》的要求。 实践背景: 班会的主体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他们生活在寄宿制的学校里。在初步 适应学校生活之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在第一学期学生刚入学时,就与家长一起沟通过“在铅笔上写名字的好 方法”,但时间一长,大部分家长忘记了要求,孩子也没有掌握自我管理学具的 好方法,因此常常出现:学生周一带来的铅笔到周五就所剩无几;有的学生明明 知道自己的学具不见了,也没有主动找回的意识;询问丢失的文具是谁的,常常 无人理睬,学生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文具……上学期末 遗忘的铅笔竟然达到了二十多支。 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召开班会是途径之一。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引导学 生意识到这个现象是一个“问题”,帮助他们掌握一些管理学具的好方法,我设 计了 “小铅笔去哪儿了?一一养成管理学具的好习惯”这一主题班会,让学生掌 握管理学具的好方法,从而养成管理学具的良好习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管 理的习惯打下基础。 ,班中失物招领盒中被 1•情感目标:通过小铅笔的诉说,激发学生“照顾好”自己小铅笔的积极 情感。 班会目标 2. 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小铅笔诞生记”知道珍惜铅笔的意义;通过“小 榜样教方法”学会管理铅笔的好方法。 3. 行为目标:努力实践“做标记、送回家、天天查”的良好习惯,落实“护 笔行动”。 前期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板贴、失物招领盒、笑脸卡、护笔卡 学生准备:铅笔、口取纸、胶条、铅笔盒 班会过程 时间 内容 呈现形式 设计意图 0' 一、通过动画,呈现问题:失物招领盒中有许 多“无家可归”的小铅笔 (一)谜语导入,弓1出铅笔 热身,吸引 X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谜语: 猜谜语 小小黑人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 7 学生注意力。 我们学习小能手,画画写字它来帮。 生:铅笔 结合课前 了解,再一次通 过现场调查,引 (二)现场调查,出示主题 铅笔是你们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学习写字时谁 现场小 调查 起关注。 也离不开它。开学已经两周了,我想现场做一个小 小的调查,哪些同学没有丢过自己的小铅笔, 起请举 手中的“笑脸卡”。 丢失的小铅笔去哪儿了呢? 学生体会 小铅笔在黑暗的 地方无助的心 情,体验由衷的 (板贴主题:小铅笔去哪儿了?) (二)播放动画,情景体会 对小铅笔的呵护 情感,激发爱护 今天我们就请来了一支小铅笔,看看它去哪儿 铅笔的内在动 力。 了呢? 播放“小铅笔旅行记”动画片: 观看动 我是一支小铅 笔,我的小主人刚 得到我的时候可高 兴了!他把我削的 尖尖,还盖上可爱 的小笔帽,把我放 在铅笔盒里,这里有很多小
伙伴,尺子、橡皮和我 成为了知心朋友。我们每天都陪伴着小主人写字、
画画,真开心啊!可是渐渐地,小主人就不及时把 我收回到铅笔盒里了。有一天课间,我掉到了地上, 滚到了角落里。天啊!这里真黑啊,还有许多灰尘,
此时,(动画屏幕全黑)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 体会小铅笔在黑暗中的感受。
如果此时你就是这支小铅笔,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孤单、难过、害怕、失望 .......
教师渲染:
小铅笔没有了小伙伴,更没有了小主人,只能 在黑暗里等啊等,它多么希望小主人来找它啊!直 到有一天,一名值日生在扫地的时候把它扫了出来, 并放进了失物招领盒里,也没有等到它的小主人。
(四)现场数数,呈现现象
学生静
心体会小铅 笔的孤单、失
望、难过 ....
让学生意 识到“无家可归” 的小铅笔,数量 多,受冷落,激 发学生爱护小铅 笔的愿望。
用漫画形 式,
吸引学生的 兴趣;同时,联
在这里,有许多和它同样命运的小伙伴,这些 就是咱们班失物招领盒中“无家可归”的小铅笔们,( 展示失物招领盒)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 支? 系学生生活实 际,引领学生反 思自己的不足。 实物展 示,学生学生数失物招领盒中的铅笔数。 数 “无家可归” 的铅笔数。 (学生数数的声音越来越大,充满着怜惜与惊 奇,最后数到31支时,教室鸦雀无声。) 二、结合实际,分析原因:知道“无家可归” 的小铅笔来到失物招领盒的原因 播放小铅笔画外音: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会 卜 * 10' “东奔西走”,不得不来到失物招领盒二芯「-, 里呢?大家先来看看我画的班级小漫画吧! (一)分析现象找原因 漫画1: A同学把铅笔借给了 B同学,B同学忘 记还了,最后发现这不是自己的小铅笔,就放在了 失物招领盒子里。 观看小 漫画 漫画2:在别人的桌子上写字,写后忘记带回, 小朋友不知道是谁的,就放到了失物招领盒里。 漫画3:用铅笔搭“大炮”,结果不知道被弹到 了哪里。后来被其他同学捡到,但不知道是谁的, 于是放到失物招领盒里。 调动学生 资源,引导学生 联系身边实例自 主探究根源。 典型发言: 生1:第一个故事里,铅笔的小主人应该写上自 己的名字,要不万一忘了还了,就不知道是谁的铅 笔了,所以会被放到失物招领盒里。 生2:第二个故事里,小朋友去别的地方写作业 要把学具收拾好,要不丢了也不知道丢哪了,就会 被同学放到失物招领盒。
生3:第三个故事里,小朋友不应该拿自己的学 具当玩具,铅笔弹到别处去,就有可能被同学捡起 放到失物招领盒里。
(二)结合实际寻根源
除了漫画中的原因,请你结合日常实际仔细想一 想,还有什么原因呢?
典型发言:
生1:我觉得有的同学丢了小铅笔没有主动去 学生分
找,后来就忘记这件事了。
析原因
生2:有的同学可能特别想找回自己的铅笔, 可 铅笔都长得很像,分不清是不是自己丢的,所以没 有从失物招领盒拿走。
生3:有的同学觉得不就是一支小铅笔吗?丢了 这一支,文具盒里还有好多呢!即使全没了,爸爸 妈妈会给买新的铅笔,所以不去找了!
' 教师小结:
原来是因为小主人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小铅笔, 不懂得珍惜它,所以使它们不得不到处“流浪”,最 后只能留在失物招领盒里。
三、初步明理,习得方法:懂得珍惜小铅笔的 意义,学习管理小铅笔的方法
结合实际找根源
(一)通过视频,知道珍惜的意义
通过观看 小
铅笔生产过程 的视频,使学生 感到铅笔的来之 不易,体会到铅 笔虽小,却
很珍 贵。
通过故事, 再
次加深学生珍 惜小铅笔的情 感,感受到铅笔 的重要性,为后 面爱护铅笔的
行
15
1.铅笔虽小很珍贵
播放小铅笔画外音:
有的小主人不珍惜我们,觉得我们的价格便宜, 可是你 们知道我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快来看看我 们是怎么来的吧!
播放小铅笔生产过程视频 ------ 小铅笔诞生记 我的小木杆来自 大树,里面的铅芯来自 —种叫石墨的矿 物,有 了这些原材料,还要在 专门的工厂里经过50 道甚至
100多道工序 我们凝聚着森林和大地的精华,更有许多叔叔
阿姨 的辛勤付出,最后还要再经过运输、库房、商店等 旅行, 20' 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才来到你们的身边啊!
典型发言:
生1:别看铅笔小,可是它得用大树做成,真的 挺珍贵 啊!
生2:没想到做出一支铅笔这么不容易,我们应 该好好珍 惜它。
教师总结:
小小的一支铅笔,却凝聚了大自然的精华和工 人叔 叔阿姨的心血,我们要珍惜它,不能轻易的抛 弃它们。
(板贴:铅笔虽小很珍贵)
观看小为动机的形成做 铺垫
通过学生 自主探究,讨论 交流,提炼出管 理小铅笔的方 法。
2.铅笔虽小很重要 播放小铅笔画外音: 铅笔生产过 程视频 当堂练习, 加强行为指导, 增强班会实效 性。 别看我们铅笔身材小,但是作用还很大呢!快来 听听这位小朋友的故事吧! 有 天下午,小明与兀作业就躺在桌 子上睡着了,突然,他朦朦胧胧听到两支弓气 小铅笔在说悄悄话:一支小铅笔说:“咱 们的小主人总把我当子弹玩儿,弹到远处! ”另一支 铅笔说:“是呀,他总是把我乱放,上次掉在地上差 点儿就被踩断了! ”两支小铅笔越说越伤心,居然手 拉手离开了小明。没有J铅笔的小明兀不成卷了, 写不了作业,画不成画,急得满头大汗,他后悔极 了,大喊道:小铅笔快回来吧,我一定会好好爱惜 你们! 典型发言: 生1:小小的铅笔,有着大大的用途,没有了小 铅笔,就影响我们学习了。 生2:爱惜小铅笔,小铅笔才会和我们成为好朋 友。 谈感受 通过小榜 样教方法,学生 在练习的过程中 巩固方法,从而 逐渐培养良好的 管理学具的习 惯。 教师总结: 别小看了铅笔,它可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伙伴呢! 没有了它,就像奥特曼没有了激光,大力水手没有 了菠菜,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多的麻烦。 (板贴:铅笔虽小很重要) (二)通过交流,学会管理的方法
听故事
既然小铅笔这么珍贵和重要,现在,我们一起 想办法照顾好这些小铅笔。
指导,总结提升。
方法一:做标记
同伴交流避免小铅笔丢失的好方法,教师随机
1.交流“做标记”的方法
生:我的家长在铅笔的上方贴上了我的名字。如 果小铅谈感受
笔不小心丢失了,看到我的名字就可以找回 来了。
师总结:“做标记”是一种好方法。(板贴:做标 记)
2.学习“做标记”的方法
作为寄宿生,我们不能再依靠爸爸妈妈给我们贴 名字了,要学会自主管理自己的学具,下面有请琪 琪同学来教大家怎么在铅笔上做标记,贴名字!
琪琪同学讲述:我手里拿的这个叫口取纸,我们 要先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写好了就把它粘在铅 笔的一头。最后用透明胶条围着写好的名字贴再粘 一圈,就不容易掉了。请大家尝试给铅笔做标记。
再次强化 情感,加强爱护 铅笔的动机。
每个学生尝试在一支铅笔上“做标记”
方法二:放回家
1.交流“放回家”的 方法
生:我们每次用完铅
笔都要放回铅笔盒固定的位置上
师总结:“放回家”是一种好方法。(板贴:放回 家) 现在我们欣赏一位同学的铅笔盒, 并谈谈自己的 发现。
典型发言:
生1:他的铅笔盒特别干净、整齐。
生2:我发现他把一样的东西都放在一起了, 这 样就好
找了。
2.学习“放回家”的方法 你们想知道这是谁的铅笔盒吗?下面我们就有
学生讨论方 法。
“做标方法。记”
“护笔行
动”是班会的后 续延展,使班会 具有延续性;以 保证护笔行为习 惯的养成。
诵读童谣 符合低年级学生 的年龄特点,激 发
他们管理学具 的愿望,使得行 动要点更容易被 记住,促进“护 笔”行为习惯的 养成。
点明班会 主题,正向引导
请小雅同学,让她来带领我们一起收拾铅笔盒
小雅同学:我们要把铅笔都套上铅笔帽,把它 们放 在一起,笔尖要冲一头。橡皮和尺子放在固定 的位置上, 现在请大家试一试。
全班每位学生整理自己的铅笔盒,同桌互相欣 赏。
方法三:天天查
1.交流“天天查”的方法
生:每天完成一天的功课 后, 检查一下自己的铅笔都在 不在。
师总结:“天天查”是一 种 好方法。(板贴:天天查)
鼻的Tftft计丧 5 2 咱们班有然然同学还有 一个 小帮手,能够很好的帮
% 1 O ' 助她“天天查”,你们想欣赏一下吗?
然然同学:来学校时爸爸妈妈为我准备了 5支铅 笔,2 块橡皮,1把尺子。还帮我做了这样一张小表, 这样我每天做 完功课就能检查一下学具是不是少 了。
2.学习“天天查”的好办法
这个方法特别好,能让我们对自己的 学具
做到心中有“数”,老师也为大家制作了一张
学生练 学生。
习。
学生讨 论方法。
班会主题:小铅笔去哪儿 了 —养成管理学具的好习惯
班会 流
开始阶段
外显活动: 铅笔自述,无家可归 内隐目的: 情感体验,呈现问题 k
深入阶段
外显活动: 内隐目的: 引出现象,分析原因 观看漫画,交流讨论
外显活动: 内隐目的: 视频故事,榜样交流 明白道理,习得方法
总结阶段
外显活动:
「笔行动,诵读童谣 内
隐目的: 后续延展,养
成习惯
教师自我评价
课前、课时、课后的统一。 课前对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了小调查,了解班级学生普 遍存在着不会管理学具的问题,上学期末,班中失物招领盒中被遗忘的铅笔竟然达到 了三十多支。因此,我决定召开此班会,力图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课时 结合班级出现的不会管理小铅笔的问题,指导学生习得管理学具的方法,促好习惯的
养成;课后开启“护笔行动”,这是班会的后续延展,使教育活动具有延续性。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统一。本节班会的主体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寄宿生,面对 实际学情,我并没有设计小主持人等以往班会中的“小主角”,也没有设计“演一演” 之类的“小节目”,注重让学生在班会的过程中充分去体验、感悟,从而达到知、情、 意、行的统一。因为学生年龄小,在班会中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 探寻失物招领盒中那么多“无家可归”的小铅笔的原因,通过学生体会小铅笔在黑暗 的地方无助的心情,激发爱护铅笔的内在动力。整个班会的设计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学生兴趣盎然。 小切入点与大道理升华的统一。 本节班会以失物招领盒中有许多“无家可归”的 小铅笔为切入点,“小”而“实”,教师与学生一起寻找原因,通过视频、小故事帮助 学生懂得珍惜小铅笔的意义,帮助他们掌握管理小铅笔的好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 管理学具的良好习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打下基础。 后续教育计划 1. 板报粘贴“小铅笔”童谣,在护笔行动中时时复习。 2. 落实“护笔行动”,在班级中每周评选 “护笔明星”。 3. 定期统计失物招领处的“失物”,及时总结避免丢失。 4. 榜样“上墙”,鼓励已经养成管理学具好习惯的同学。 5. 引导学生使用管理铅笔的方法,管理自己的其它学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