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摘要】在最新的课程标准中,劳动教育已被置于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首要地位上。在许多学校教学工作流程中,劳动教育已成为其重要内涵之一,并集中体现于教学流程之中,以此完善了劳动教育的意识形态与内涵,并促使未成年人培养积极的劳动意识与劳动价值观,积极参与生产劳动。在学校的许多课程中,数学作为最基本的课程,都有着强烈的劳动性质。其自身的知识在教学内容和体系上都体现着浓厚的劳动因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融合措施 前言
劳动教育一直是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高等教育变革后把劳动教育放到了更加关键的地位上。为适应教学的需要,小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在课程中融入劳动知识,并创新劳动教学方式,充实劳动文化内涵。因此教师要深入发掘课程中的劳动要素,采取适当的手段在课程中融入劳动知识。
一、把小学数学教育和劳动教育结合的方法重要性
首先,在学校课堂上,数理教育不但具备较強的工具性,同时具备很强的\"实践性\"特点,这就确定了这门课程不但具备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同时对学生具备一定的教育价值。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并传播数学知识和劳动知识的内涵。劳动课程被作为当前的关键最主要的课程之一。之后,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冲击加上社会、家庭、学生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学生在内心认识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厌倦感。学生们甚至想起了自己\"瞧不起\"的劳动人民,甚至一些农村的学生也希望有一天不会有\"劳动\"。在从应试教育思想逐渐向综合性教育理念过渡的今天,我国教育界应该全面落实新时代的教学思想,在
教学过程中加入劳动光荣的教育理念和理念,这也是我国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内涵。
二、将小学数学教育和社会劳动教育融合的过程策略 (一)教师需要有意识的联系劳动教育
小学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劳动教育,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重要性及其内涵,在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有意识的增加劳动教育知识,在不同数学课程教育对象的教学进度有差异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教学,自觉的引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验,进而进行劳动教育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是课堂教育的实施者,只有老师具备课堂能力,课堂教学可以顺利进行,劳动教学任务才可以实现。
(二)利用优秀的教学环境进行教学
在现代小学素质教育发展阶段,培养优秀的教学惯例和品质更为重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老师为每个学生营建有利的环境,并运用对大环境的渲染力来引起其注意力。在介绍知识点时,每个学生应该注意与教师的互动,并运用练习或实验方法来回答问题,同时,在讲解时老师也要重视部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当发觉其思维中存在错误之后,可以运用较委婉的话语加以纠正,这种良性的学习气氛对于融合现代劳动教学,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可以提供学生一些生活中常用事物的照片,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把照片分门别类地摆放,然后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每一个房间收拾前后的样子,使其在感受整洁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收拾房间的经验,课后还可让学生在父母的监护下单独收拾自己的房间。老师通过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把数学知识和劳动教育经验相结合,不但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劳动教育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劳动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家务活的劳作外,还能够利用劳动数学上需要动手的知识点让学生来了解不一般的劳动数学实践内容。因此,学生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同时,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在上课时才会使用的小工具,比如
找些学生中常用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小东西,例如零食香皂包,儿童的游戏幻方等等,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即使学生了解数字知识也是应该非常好玩的。让学生爱上了数字知识,就更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动脑与变通能力,根据不同的任务解决问题,从而进行教学中的劳动教育,以实现义务教育的教学理念。
(四)在班级活动融入劳动教育
学生们不但能够在各种班级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对数学及其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理解,还能够从很多细节中体会数学的应用魅力,让数学在渗透整个班级教学活动流程中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对这样的生活化课堂实际上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例如在学校每天的大扫除时,学生们必须用水擦洗玻璃窗、拖地等,而老师们可以在这里给出一些探究题目,例如:如果把同一块玻璃的二边各擦了一遍就必须用满半盆水,或者假如桶装水能够倒满三盆水,那大家在一次合作擦洗玻璃时一共必须用几桶水?以激发学生们对问题的思索,同时也从实践劳动过程中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鼓励教师与家长联合教育
父母作为学校里最好的教师,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能够良好的利用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从而降低了学生对劳动价值的厌恶心态,同时利用好父母朋友给予学生的积极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品德和良好习惯。在劳动教学中,不要单单仅依靠好老师或者学校朋友来实施劳动教学,同样的也要结合好父母朋友,通过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如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扫地擦拭桌椅等简单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劳作,在进行了劳作之后父母还能够告知学生自己家的客厅长多少,宽多少,使学生在家庭劳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基本单位情况,从而对数学也有了一个基本概念。数学教育在生活中处处存在,而老师在教学中又不可能的对学生生活中的内容面面俱到,所以学校就要求家长进行正面的指导,让学生从生活劳动中感悟数学,并在数学中渗透生活劳动教育,通过将二者融合,使学生养成美好的习惯,养成坚强的品格,在生活中不怕困难,磨练自己的毅力。
结语
劳动教学是当下教育创新阶段的一个特点,有利于增强小学数学课程与现实生存的关系,能够有效推动小学生的成长。为能使劳动教育在小学学的数学课程中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师们应提高对劳动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在劳动教育活动中自觉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中,使学生根据数学课程内容开展相应的劳动教学实践,从而达到劳动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冯淑娴. 融合劳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 少男少女,2021,5(6):40-41.
[2] 赵红芳. 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21(26):91-92.
[3] 赵可丽.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J]. 新课标研究(下旬),2021(12):102-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