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

来源:尚车旅游网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

摘要:目前,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水利工程建设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缓解这种困境,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文章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事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与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前期设计、实际施建、调度以及运营环节,需综合考量生态环境基本需求,以使项目在发挥应有效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对生态及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为达到这一目标,需按期开展保护环境宣传工作,对水土流失加以有效预控,同时还需不断强化环境监测,通过提高有关人员专业素养,构建完整环境监测制度章程,实行环境监测预警机制,由此建设生态水利、绿色水利。

1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典型的表现体现在河流生态环境、陆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上。对于河流生态环境来说,水利工程建设所选择的地点,大多都位于江河湖泊的旁边,因此在水利工程实施以后,无法避免地会对水资源以及生态平衡等造成影响。对于陆地生态环境来说,在水利工程建设并实施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挖掘、阻断以及运输等作业过程,而这些作业环节,都会对周边的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对于居民的生活环境来说,水利工程建设和实施可能会占用一部分居民生活土地,尤其是对于超大型的水利工程,可能会要求工程地点附近的居民进行搬迁,这也就对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影响。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民生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这种影响更加深刻,常见的影响

有水体污染、水资源浪费、水土流失、水生态破坏等,这些影响都是水利工程建设,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期间不可忽视的问题。

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措施 2.1样品采集管理

工作人员需要就待采集水域进行实地调查,充分了解水域的水文情况以及周边的地貌情况。在实际采集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采样器具干净,避免在器具清洁性不足的情况下影响样品检测结果。同时针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的监测,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器具。比如针对水体中重金属,一般不能使用玻璃材质的器具。同时还需要提前准备好水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各种仪器,如pH测定仪、温度计、电导率仪等。在进行水样采集的过程中,采样方法包括了连续水样、周期水样、瞬时水样等。在采样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采样顺序以及水样分装要求。采样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监测项目形态,如果需要添加相应的固定剂,应当对水样进行过滤后待水样沉降再进行添加。而在对地下水水样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在采样之前应当着重对地下水水位进行测定。

2.2建立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为使水利工程切实发挥应有效能,保障农业灌溉以及社会民众有序生产与生活,有关人员建立并实行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以使项目施建不会对周边生态及自然环境造成较大干扰,同时也有效预控生态环境危机的形成。通过高效应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以污染严重程度为根据,对环境监测最终结果加以等级划分,并针对环境监测报告按期展开综合性探析研讨,将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在第一时间做出预警,同时呈交与监测相关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迅速采取具有指向性的处理对策,可使各职能部门实现协调配合、默契工作,同时也能使环境监测工作更具时效性、可靠性。

2.3健全水环境监测控制体系

水环境的质量监测控制体系是组成水环境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控制体系,对水质监测人员进行严格约束,对每个人的责任进

行清晰划分,避免因彼此之间责任不明确而造成的相互推诿。健全水环境质量监测控制体系,可以更好地保证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操作,避免样品收集与检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性;对人员责任之间进行明确划分,真正实现明确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做到每个职工都参与其中。

2.4构建完整环境监测制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速度极快,在此前提之下,构建完整的环境监测制度章程势在必行,同时也迫在眉睫,除上述内容以外,还需在实际工作中,对各项制度章程加以严格执行,依据实际的环境污染状况,采用适宜的监测方法,确保后续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通过科学构建环境监测制度章程,贯彻实行奖惩机制,合理划分监管权限与责任,将工作交由专门的职能部门开展,可使环境监测参与者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全面调动。

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路径 3.1结合当地情况建造生态设施

为了推进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必须结合当地情况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在正式启动水利项目之前,主管部门应详细审查水利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利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综合分析,对水利工程进行综合规划。第二,在水利工程建设时,主管部门应因地制宜地进行施工,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三,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第四,水利工程实施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边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建设。

3.2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流域生态补偿是以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为目的,在一定流域范围内河流上下游之间进行的一种直接支付生态补偿金的行为方式。水利生态补偿是以水生态系统为媒介,研究流域、区域内控制和调配水资源引起的利益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补偿问题,其包括水质改善、水源涵养、水资源贡献量、

节水效率、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的内容,以维护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稳定性、持久性为目标,保障水利工程实施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进一步推动各流域、区域的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水利生态补偿基于水利行政职能范围,以水利工程实施的生态困境为出发点,其补偿范围更加明确,补偿方向更具针对性,补偿权责更易厘清,机制运行更为通畅。

3.3完善监督评估体系,加强流域统筹

第一,建议结合水利行业工程建设及管理特点、陆生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实施特点,建立适用于流域及梯级层面的监督指标体系,以衡量保护措施在设计、实施及执行方面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效果。第二,建议依托各流域开发业主单位,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协调管理机构,统筹流域陆生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建设期保护措施的执行及运行期保护效果的评估和改进,同时进一步梳理各水利基地的开发现状、未来开发需求、开发权所属情况、陆生生态影响特征、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结合监测技术研究成果,探索流域层面陆生生态长期监测机制。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建设与社会持续发展形势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持续加大,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此相关部门还要从设计、建设、使用等阶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建设,提高生态监测技术水平,做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两者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多方面推动我国水利事业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海耀.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农家参谋,2020(19):172.

[2]吴瑶洁.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07):188-1.

[3]万远,甘萍.浅谈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9):1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