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疼痛(sore throat)是口咽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以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为特征,又称“喉痹”。咽喉肿痛见于西医学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和单纯性喉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
咽喉肿痛的是因为咽喉有炎症,炎症有很多种,有的是上火引起的,有的是病毒引起的,有的是因为长期生活不良或环境影响,致使咽喉部位粘膜受损或发生病变。甘之露饮对咽喉肿痛有特效,甘之露饮的主要作用是抗菌消炎,消肿止痛,并能防止咽喉粘膜癌变。甘之露饮汇集虎掌草、午香草等20余味草本精粹,并融合现代高科技萃取技术,保有草本脂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可直接作用于咽部,能迅速化解死痰,清除咽毒,重建咽部的免疫防御屏障。甘之露饮对咽干咽痒、恶心干呕、异物感、咳嗽痰多、咽部红肿、灼痛等症均有很好效果,为众多咽炎患者带来了福音。
对工作压力大的中年人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绝对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保健茶。
咽喉疼痛基本治疗 (1)实热证
治法 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以手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少商 合谷 尺泽 内庭 关冲
配穴 外感风热者,加风池、外关;肺胃实热者,加厉兑、鱼际。 操作 毫针泻法。
方义 少商系手太阴的井穴,点刺出血,可清泻肺热,为治疗喉证的主穴。尺泽为手太阴经的合穴,泻肺经实热,取“实则泻其子”之意。合谷、内庭分属手足阳明经,二穴能泻阳明之郁热。配以三焦经井穴关冲,点刺出血,加强清泻肺胃之热,达到消肿清咽的作用。 (2)阴虚证
治法 滋阴降火,养阴清热。以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太溪 照海 鱼际
配穴 入夜发热者,加三阴交、复溜。
操作 太溪、照海用补法,鱼际用泻法。配穴用补法。
方义 太溪是足少阴经原穴,照海为足少阴经和阴跷脉的交会穴,两脉均循行于喉咙,取之能调两经经气。鱼际为手太阴经的荥穴,可利咽清肺热。三穴同用,使虚火得清,不致灼伤阴液,故适用于阴虚的咽喉肿痛。 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咽喉、心、下屏尖、扁桃体、轮1-6。毫针刺,实证者强刺激,每次留针1小时。
1、食醋治疗:若喉咙肿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即可减轻疼痛。 2、炒盐治疗:将盐炒熟研细,吹入喉中,吐出涎水,可消炎止疼。
3、生梨治疗: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疮和咽喉肿痛。
4、藕汁巧治咽喉肿痛:用藕汁加蛋清漱口治感冒后咽喉肿痛有特效。蛋清可滋润咽喉,止咳;莲藕能消除疲劳,安慰精神。方法是将莲藕削皮洗净,捣碎挤出藕汁,与蛋清(鸡蛋1个可分3次用)一起拌匀,保存在阴凉处,即可用来漱口。
5、甘之露饮茶疗:甘之露饮含有特殊的管壁粘膜修复因子,能直达病灶,滋养、修复病变功能细胞,可以保护咽喉及体内粘膜,修复感染发炎引起死回生粘膜伤害,恢复咽黏膜正常的排毒功能,促进粘膜细胞再生。
相较于其他的治疗方法,甘之露饮茶疗无论是在使用、效果和口感上都更能让患者接受和更受患者的喜爱。 民间偏方
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九卷记载“细理石,又名“寒水石”,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牙疼等功能。乃祛瘟解热之良药。”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咽喉肿痛属热症,以寒克热,可有效地控制咽喉肿痛症状,从而起到了“内病外治”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