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问题研究

来源:尚车旅游网
●●F A 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问题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山东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 徐绍荣 蔡华铭 杨晓杰 【摘要】文章从农村金融机构角度,对涉农贷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存在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涉农 贷款向城市和农村的涉农企业、组织倾斜,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竞争,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步伐缓慢等问题,并针对这些f-I题提出了相应的 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机构; 涉农贷款;信用体系 农村金融资源短缺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 素,增加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金额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现 代农业、改善农村发展体制的有效手段。 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现状 二、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金融机构资金外流现象严重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2007年12月末,全国县域金融 机构存款余额达到9.1 1万亿元,同期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和 一、国家开发银行等在内的涉农贷款余额为61 1 51亿元。其中 399亿元,农村大部分资金经金融机 首先,金融机构涉农贷款规模和比重都有所提高。根据 农户贷款余额仅为13 构由农村流向城市和农村企业。为了缓解农村金融资源供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08》数据显示,2007年末,我国金 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61 151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 需失衡的矛盾,银监会于2010年印发《关于鼓励县域法人 为22%,随着三农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支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 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 (试行)》,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 优惠,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用于当地放贷,促进 当地经济发展。 (二)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向城市和农村的涉农企业、组织 倾斜 大,截至2010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增加到117 657.5亿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提高到23.1%。其次,县域金融机构 服务网点不断增加。全国县域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营业性网点数分别由2006年末的52 089、 2 515、505个增加到2009年末的60 325、8 134、7 259个, 根据表1数据可知,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城市企业 “零金融机构乡镇”不断减少。最后,县域金融机构不断创新 及各类组织涉农贷款分别为71 974.1亿元、19 640.2亿 金融产品和服务。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 元,两者合计91 614.3亿元,共占涉农贷款总额的 政储蓄等成立专门的部门不断探索“三农服务”与“商业运 77 92%,而农户贷款仅占涉农贷款总额的22.08%,说明 作”有机结合的新模式,逐渐开拓外汇业务、理财业务、电子 出于收益、风险、抵押品、信用等级等因素的考虑,金融机 银行等,以缩小城乡金融产品和服务差距,加快农村城市化 构发放涉农贷款时虽然总额和比例有所增加,但受信主体 跟城市金融机构一样向资信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有政府 建设的步伐。 表1 201 0年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统计表 项目 涉农贷款 其中:农村贷款 农户贷款 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 总额(亿元) 117 657 5 98 017 4 26 043.3 71 974 1 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 23.1 19.2 5 1 14 1 占涉农贷款比例(%) 100 00 83.12 22.O8 61 04 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涉农贷款 19 640 2 3.9 16.89 注:(1)数据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olo>),第4页;(2)涉农贷款=农村贷款+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涉农贷款;农村贷 款=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 管理表2 2010年部分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总额和比例 FRIENDSOF AcCoUNTING■I_■—■曩■-曩曩 , 单位:万亿元,% 项目 农村信用社 农业发展银行 农业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邮储银行 其他 涉农贷款总额 3 87 1 67 1 47 0.86 0.2O 3 70 占涉农贷款比例 32 88 14 19 12 49 7.31 1.70 31.44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0},第9—14页。 担保的部门或组织倾斜,而对大部分农民来说根本得不到 贷款。 (二)增加农户贷款规模和比例 农户贷款主要分为两种用途:生产性用途和非生产性 用途。增加农户贷款规模和比例,可以直接扩大生产性农户 (三)县域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竞争 由表2可以看出,涉农贷款金额最大的前四家金融机 投资规模,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成本节约优势,提高资金利 构市场集中度累计为66.87%,属于典型的寡占市场,其中 用的回报率;对于非生产性农户,可以将这笔资金合理分配 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占比最高,达到32.88%;其次是政策 于购房、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缓解困难农户的燃眉 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涉农贷款合计 之急,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当然,增加农户贷款要以 占比达21.5%,投资领域为粮油收购、农业基础设施改造 等;第三大主体是农业银行,其涉农贷款中大约仅有0.30 万亿元投向农户。农村信用社在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占比 良好的信用信息征信体系为前提。 (三)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程度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2010年末,其贷款余额分别为3 87 万亿元、2万亿元,约76.80%的农户贷款由该社承担。政 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主要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新型 有效竞争的金融市场可以提高金融资源运行效率,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程度主要由 中国人民银行引导,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鼓励城市 商业银行在乡镇成立分支机构或村镇银行,提高各商业 金融机构数目虽然不断增加,但受资产规模、资金来源限 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渗透力,与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展 制,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农村金融市场有效竞争 不足。 开竞争;其次,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进入壁 (四)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步伐缓慢 垒,在全国县域范围推广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 农村服务机构,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促进其快速、健 2005年10月1日,我国才开始实施《个人信用信息基 最后,优化农 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发展至今仅有六个年头,且主要 康成长,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竞争主体;包括有过贷款经历的个人,在金融体系薄弱的农村征信范 村金融生态环境,为各金融机构创造一个积极、公平、良  围更窄。农民贷款受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少抵押品,所以 好运行的竞争氛围。(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许多农民宁愿选择信用贷款。截至9010年末,共有1.34亿 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约占农村居住人121的19.88%,约 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推动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 80%的农户至今没有信用记录,大大限制了农户贷款的发 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各类农村金融机构要与当地政府 展规模。积极探索适用于全国农村的信用评价新模式刻不 部门、村干部联手,明确各自的职责,合理分工,对农村企业 容缓。 三、对策建议 和农户的资产如厂房、设备、土地经营承包权、房权、动产等 进行评估,建立信用评估指标,探索征信体系的新模式,充 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的网点优势,对农村企业和 (一)鼓励农村金融资源为农村经济服务 农户开展诚信教育工作,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100%的 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农业自身具有低收益、高风险、 信用评价面,完善农村信用档案,为改善农村融资环境奠定 抵御自然能力差等特性,使得农村金融经营成本和风险普 良好信用的基础。● 遍高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积极性不高。为 此,国家要加大惠农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发挥央行的职 【参考文献】 能,结合各地实际规定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最低金额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农村金融服务报告 和比例。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督每笔涉农贷款的发放,确 2008[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7-9. 保惠农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在财政方面给予涉 [2]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农村金融服务报告 农贷款金融机构适当的补贴,降低运营成本。此外,对城市 2010[M 3.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3—5,12. 金融机构到农村发展业务的给予适当的奖励,以便更好地 [3]崔玉姝,邵红玲,张存彦.河北省农村金融产业的SCP分析[I] 服务于多层次资金需求者,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12—513. 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