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6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及备考策略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一、考纲解读

(一)大纲要求:

1、学会从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联系区域,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

(二)与2015年考纲对比

1、从“考试性质”看,无任何变化。

2015、2016年的表述均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看,无任何变化。

2015、2016年的表述均为: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 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3、从“考核目标与要求”看,无任何变化

2015、2016年的表述均为: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4、从“命题原则来”看,没有变化

2015、2016年的表述均为: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从“题型示例”看,也没有变化

总之,近年来地理高考大纲没有本质的差异和变化,可以理解为高考的主导方向就是力求稳定,大纲中对于考生地理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尤为突出,即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考考点三年对比

全国1卷

考点 年份 题序 2015 2014 2013 农业生产条件 交通运输方式选择 交通运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区域定位 自然带(植被)分布 人口变化与城市化 美国城市人口变化 等压线判读与风向判断 地理计算 天气系统的时间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6 37 地表覆盖物的水土保持作我国太阳能的分布特点 用 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太阳能开发的影响 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飞机场的地理区位因素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影响铁路选线的因素 技术进步对飞机场区位的影响铁路选线的因素 影响 地理计算 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 等值线的判读 实验植被变化 影响海冰资源分布的因素 图表判读 目前没有开采渤海海冰的大气污染对植被的影响 原因 海岸的变化趋势 某国人口增长特征 海岸变化的原因 大盐湖卤虫产业 人口增长 错那湖沙源及成因,对建铁中国西南攀枝花地区的气温路的影响 特征和天气特征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及其沙特阿拉伯磷酸盐工业的非洲维多利亚湖和尼罗河沿影响、热棒的倾斜的原因 区位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岸及尼罗河鲈鱼产业 的影响 徒步旅游风险 M城水患严重的原因 喀斯特地区土壤保护 旅游地的自然环境 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 坡耕地侵蚀的危害及措施 南海三沙市旅游开发 江南丘陵洪灾成因与治理措施 矿渣的危害及治理 42 43 44

全国2卷

考点 年份 题序 2015 基塘农业的环境的影响 基塘农业的经济价值 基塘生产变化的原因 曲线图判读 沙尘暴天气 2014 建“握手楼”的目的 城区房价昂贵 区域定位 正午太阳高度 重要的国际海运航线 2013 地理图表判读 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不同地区地膜的作用不同 地膜的负面作用 影响台湾年均温分布的因素 台湾降水量的分布 影响樟树分布的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6 37 42 43 44 中资企业在国外进行渔业我国不同流域的水循环 生产 交通运输对生产的影响 农业生产对水循环的影响 区时与地方时计算 地理图表判读 科隆群岛的地理环境特点 科隆群岛的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寒流的降温作用 影响海雾的因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纬度和水域对气温的影响 影响降水的因素 减少河流凌汛危害的措施 农业地域类型 尼日利亚铁路、气候特点及沼泽形成的原因、河流沉积作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 其影响 用与含沙量、河口渔业资源 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及其三江平原的环境特点及其对农种植桉树对地理环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业生产的影响 影响 旅游交通方式及其原因 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 神农架吸引游客的原因 M市涝灾的原 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及原因 低温对东北农作物的影响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环境问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的原因及保环太湖泉水污染的危害题 护 和治理

三、高频考点

可以看出,高频考点有

①地球运动 ②大气运动 ③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④区域可持续发展 ⑤水循环和洋流⑥综合题:

第36题考查的热点(1)、(2)小题分析当地地理现状形成的原因,(3)、(4)小题相对开放性较高,多半带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支持或反对);第37题区域现状、地理位置、分布现状、现状成因。

四、试题特点(以2015年全国1卷为例)

第一、彰显地理学科区域特点。本套地理试题大部分从区域特点入手,考查了青藏地区太阳能利用、新疆兰新铁路选线、青藏地区错那湖风沙、沙特阿拉伯磷酸盐工业等。选做题也均考查了中国不同区域的区域发展问题。如青海湖鸟岛深度游、青藏地区东北部地质灾害、季风区坡耕地切沟等环境生态问题。

第二、突显了地理学科的地图功能。每一题组都附有地理图像,全套地理试题共用了10幅。今年对地理统计图应用篇幅较大,既有图表统计又有坐标统计。这说明地理高考要求中对学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选择题7~9题、10~11题、36题、37题都具体反映出这一思想。7~9题根据实验统计数据推断生物量变化,10~11题根据美国人口迁移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统计图推算美国人口自然增长规律、总人口数量,36题是通过错那湖周边环境推断风沙来源及成因,37题是根据沙特地理环境对沙特磷酸盐工业生产条件、工业生产影响进行探究。

第四、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现实生活、生产为背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发展。以“太阳能光热电站”“青海湖鸟岛深度游”“坡耕地切沟危害”等地理时事为素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启示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第五、试题设计更细节化、更灵活化。导致试题难度比去年稍有提高。选择题第3题很巧妙地将地球运动与太阳辐射能分布结合在一起,选择题第6题兰新铁路沿线城镇分布受限因素,选择题10、11题利用某国1900年到2010年人口迁移数、移民比重计算推出该国人口增长、人口数量,综合题36题西藏错那湖东北部风沙沙源、起沙原因以及对该路段铁路、运行列车的危害,选做题42题青海湖鸟岛深度游所需生活用品、43题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灾害严重的原因等,这些设问非常的细化、非常的具体。

五、复习建议

1、了解考纲,把握复习方向。考纲规定了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及考试范围,是确定高考命题范围。难度的基本依据。

2、梳理教材,构建知识体系。一轮复习阶段要全面梳理高考考查要求的内容和知识点,熟悉教材;二轮复习阶段要侧重于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构建知识体系。

3、专题复习,进行归类整合。整合教材内容,同类知识集中归类复习,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复习效果。

4、重视典例,掌握分析方法。通过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了解。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也是新课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要求。考生在复习中,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这方面的能力。

5、联系区域,学会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的复习要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相结合。 6、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地图(包括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 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是近年来地理试题命题的重要形式。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识记。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时要结合。运用相应的地图。

7、学会运用地理思想、地理方法观察和认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8、学会从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存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存联系。

9、学会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以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地图为载体,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多角度展开综合分析评价,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