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层溶蚀风化研究及其在株洲航电枢纽基础处理中的应用》是他主持完成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历时三年,以株洲航电枢纽坝址出现的溶蚀风化深槽为契机,以中国及xx省广泛分布的红层岩石为背景,以红层岩溶问题为基础,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理论上研究了红层溶蚀风化的成因机制、溶蚀风化宏观和微观方面的规律性,提出了红层溶蚀风化的新概念,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红砂岩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结合株洲航电枢纽实际,研究了溶蚀风化物质的工程特性,研究不同类型的工程处理措施,为本项目地基加固综合处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案,获得缩短工期四个月、减少投资1000万余元的可观经济效益。课题获2006年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作为主要人员,积极参与《铜湾水电站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处治关键技术》课题研究,该课题以沅江铜湾水电站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右岸存在一个高度达200m的滑坡,左岸船闸开挖边坡高度约150m,边坡稳定问题是该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目前工程运行良好。本边坡处理的特点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有限的措施保证边坡稳定,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课题获2009年xx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 勤于总结,笔耕不断
2002年至2005年参加了国家技术规范《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的编写工作。作为编写组的主要成员(排名第二),独立完成第6章《技施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参与编写第7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由于是第一次做此项工作,感到肩上担子很重,赴福建、浙江、山东、东北等地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经常在火车上坐上几天几晚,回来后又查找大量的资料,不知疲倦地工作,成果得到了专
家和主管部门的认可。
人是要留下点纪念的,工作一辈子,应把自己的经验当做财富留给后人,左xx同志深深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他不断总结,勤于笔耕,写下了大量的科技论文,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他将自己所发表和没发表的论文,归纳成册,于20xx年10月出版专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若干经验》。全书21万余字,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是我院科技领域的重要财富,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方面不可多得的好书。
有多篇论文在各种刊物公开发表,其中在国家级期刊《人民珠江》2004年第5期发表的论文《株洲航电枢纽红层溶蚀风化土固结灌浆试验研究》,深刻阐述了红层溶蚀风化的成因机制和发生变化趋势,对地基固结灌浆加固处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论文获2006年度xx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四) 无私奉献,传帮后人
左xx同志把帮助年轻人当做自己重要的工作内容,他对年轻人和蔼可亲,从不保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主动将勘察处第一个研究生张拥军同志收为徒弟,在担任师傅的多年时间里,做到了修身立德,严格要求,全方位培养年轻人。
首先是修身为本,教徒弟学会做人。刚从学校走入工作岗位的学生,没有生活的历练,没有社会经验,左xx同志注重从育人入手,以身作则,教做人的道理和品行,教育徒弟干一行爱一行,从思想品德上严格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谦逊、勤劳、刻苦的传统美德灌输到日常工作中。
二是严格要求,教会徒弟做事。要求徒弟认真学习业务,学习基础理论,学习规程规
范,学习实践经验,根据地质工作的特点,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勤看、勤跑、勤记、勤问、勤思考。要求深入实际,注重细节,对技术问题不弄懂不放过,不解决不败休。
三是关心细节,教徒弟学会生活。徒弟刚来单位,举目无亲、生活单调,他把徒弟当做自己的孩子,把徒弟请到自己家里过节假日,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如结婚、买房等大小事情都帮助张罗。
徒弟在他的帮助下进步快,人品好,成绩突出,20xx年被评为水利厅直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xx年提为地质大队副大队长,20xx年破格提拔为勘察处处长助理。
左xx同志为培养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20xx年喜获“xx省高技术人才培养名师奖”。
三. 爱心做证,他为工作和社会奉献一辈子
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有了对工作的爱,对事业的爱,对社会和家庭的爱,他必然浑身充满力量,必然事业有成,工作和生活多姿多彩。左xx同志就是一个具有博大胸怀充满了爱心的人,他爱工作,爱事业,爱家人,爱同事,是我们身边值得学习的楷模。
他热爱自己的工作,珍惜自己的专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从没动摇过。
由于长期在野外工作,吃住没有规律,慢性结肠炎成为伴随他一生的“职业病”。新世纪初,随着洞庭湖治理大量前期工作的开展,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他的担子重了,没日没夜在湖区奔波,生活也没有规律,他的病情也日趋严重,2003年上半年,发展到每天要数次拉肚子,每次都是鲜血直流,其实别人都不知道,只有他爱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恰逢我院有数位搞地质的老同志都有同样的症状,并相继确诊为肠癌,可想而知,
那时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有多大。但为了洞庭湖的工作,他也没在意,在家人的万般催促下,才借我院统一体检的机会到湘雅附二做了相关检查,检查结论是结肠糜烂,医院要求请假休息,需要住院观察治疗。但他深知,洞庭湖前期勘察时间紧,难度大,作为技术负责人是不能离开现场的。体检结束,他没住一天院,没打一次吊针,开了一些最普通的消炎药随身带着,也带着妻子和岳父母的牵挂,又出发去了工地,风里来,雨里去,足迹踏遍洞庭湖重点垸和蓄洪垸四千多公里堤防,大大小小一千多座建筑物,也许是他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也许是他忘我的工作精神支撑,他的病情没有恶化,也没有发生病变,还在逐步好转。如今,谈起洞庭湖的地质情况,他总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他常说,以前洞庭湖没有系统的勘察,为了做好洞庭湖的的工作,为洞庭湖治理提供完整有力的地质资料,作为新一代地质勘察人,牺牲点个人利益也是值得的。
为了干好一件事,他可以孜孜不倦,达到忘我的境界,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
“九八”洪水后,随着洞庭湖和长江堤防治理大规模开始,水利工程勘察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大规模使用计算机成为当时的紧迫的任务,地质勘察软件的缺乏成为制约计算机使用和发展的瓶颈。为了大力推广计算机应用,拥有自己的软件成了他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从那时起,他带领团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地质软件开发研究。当时,计算机并没有普及,在学校,只学过简单的计算机基础语言,对计算机本身也不了解,平时还有大量的工作任务,要开发一个系统软件,其困难可想而知,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但他和团队的同事,说干就干,自费买了大量专业书籍,利用一切业余时间钻研,其中碰到过许许多多难题,有些专业问题简直是读天书,不懂就请老师,虚心请教,开发工作从最基础的地质符号和图案线条开始,一步一步深入。当时地质队的计算机数量很少,要几人共一台,白天甚至夜晚要做工程设计,搞软件开发只能利用节假日和夜晚等业余时间,最初几年,他们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是在计算机旁度过的,一年加班上1000个小时,夜深人静时,是他们的最佳工作时间,办公室里经常是通宵达旦,毫不夸张,有时连走路都在思
考问题。他们看过的书本和查过的资料,堆满几个书柜,他们写过的稿子超过一人高,自费投入经费上万元,经过前后近二十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果,他也由一头青丝熬成了白发。
2004年,为了迎接全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长沙召开,我院决定主编出版《xx水利水电勘察技术研究与实践》一书为大会献礼,本书决定收录我院工程勘测各专业所写的代表性论文,要反映我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代表我省在全国同行业的水平。院里确定左xx同志为主编,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没有额外的报酬,也有许多是看不见的工作,搞得不好还要得罪人。但左xx同志二话没说就接受了任务,夜以继日投入工作。由于文章时间跨度达40余年,内容涉及到五六个专业,作者水平高低不一,技术在飞速进步,文章编辑难度很大,很多内容需要校正,有些文章要作修改,好多插图不清楚需要重新整理,作为主编,他必须逐字逐句阅读,必须一丝不苟,要与作者沟通,包括文章的收集和排序这样细节的问题都必须慎重考虑,不能出任何差错。书本样稿出来后,全书59万余字,出版社要求我院自己校稿,这个任务又责无旁贷落到了他的头上。校稿可是个苦差事,没有校过稿的人不知道个中艰苦,不但要校错别字,而且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段落的排序空格,每一个计算公式的格式和写法都必须统一。付印前,为了赶上会期,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虽然没人要求他,但为了保证质量,他日夜加班,一丝不苟,一字一句通读了三遍,眼睛肿了,流泪变模糊了,最后不得不借助放大镜工作,最终他的视力也由1.4骤降到了0.7,致今也没有恢复。但他没有怨言,没有跟任何人提起。
那是2006年春天,在去巴基斯坦考察的当天上午,意外摔伤了手臂,他强忍着疼痛,将红肿的手臂挂到自己随身的小背包上,一路风尘去了巴基斯坦,夜晚是靠同事的帮助才勉强脱掉外套。在考察的十多天里,每天起早贪黑,跑遍了七、八个项目,行程3000多公里,写下了5000多字的考察记录,拍了大量有价值的照片,外国人不得不佩服这个中
国工程师的吃苦、执着和认真。回到长沙,去长沙市中医院检查,医生都感到吃惊,原来是手臂关节骨裂。由于没有及时处理,至今落下了后遗症,一到天气变化就会疼痛。也只有这时才忆起当年的情境,平时也就泰然处之了。[莲 山 课件 ]这就是一个老地质工作者的情怀。
左xx同志不但担负大量的实际工作,同时担负大量的社会兼职,他担任着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担任xx省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面负责专委会的工作,被聘为水利厅科技委员会成员。他觉得,作为科技工作者,普及科技工作,为社会作贡献,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尽管学会工作是劳累的,也没有任何报酬,为了日常开销,甚至需要求爷爷拜奶奶搞活动经费,但他总是不知疲倦,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在他担任专委会负责人的多年时间里,按时组织召开全省学术年会,经常向上级学会推荐论文,提出建议,也为会员单位解决技术困难。他领导的勘测专委会,在省水利学会是活动开展得最多最好的,20xx年被省学会评为先进集体,他自己也被评为第八届水利学会先进个人。
左xx同志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他多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荣立省政府二等功,20xx年荣获xx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他除了热爱工作,还爱身边所有的职工和同事,是有名的热心肠。许多职工都说左xx有爱心,是个好人。能有这样的评价十分不易,他的付出真心实意,不计得失。
多年前,同事老彭身患癌症,在省肿瘤医院突然大出血,当晚深夜,左xx和妻子赶到医院,为他又是护理,又是联系转院抢救,在湘雅医院治疗期间,总是隔三差五去探望护理,经常通晚留在病房里陪护,和老彭说些话,回忆些开心的事,为其缓解痛苦。老彭知
道自己不行了,弥留之际,劝左xx回家休息,而左xx毅然留下。临终时,老彭眼角上流出了最后一粒热泪。同事情,不是亲情,胜似亲情。有一年,一位同事,大年三十深夜在单身宿舍突发胃出血,身边没有亲人朋友,左xx得知消息,二话没说,把他送往湘雅附二医院抢救,为他端屎端尿,递水擦身,直忙到正月初一大白天才回到家里和妻儿团圆。
十年前,地质大队有位年轻职工因意外身亡,由于是独子,留下了年迈体弱的父母无人照顾,特别是家里的住房年久失修,风雨飘摇,作为同事,左xx年年捐钱捐物去看望,并倡议身边的同事捐款为他们修建新房。在他的努力下,20xx年筹款六万余元建起了新家,这对老人在春节前顺利搬进了新房,搬家那天,左xx带领自己的妻子和部分同事去祝贺,老人相当感动,在当地传为佳话。
左xx在农村长大,乡下还有兄弟姊妹,亲朋戚友多。农村的人总避免不了要来城里读书办事看病等,左xx知道这是小事中的难事,从不漠视,反而热情接待,遇着要看病的,就带他们去看病,甚至提前去到医院为他们排队挂号。遇到来城里办事没有地方住时,就挤在自己的小屋里,里亲外戚,同甘共苦,让他们来得安然,去得泰然。农村里谁家有个三长两短,左xx还总是设法给予一些经济上的资助。“人吃良心树吃根”、救难救急这是他的母亲一直告诫他做人的准则。
在他的倡导下,他们家乡在长沙工作的部分爱心人士自发组织了助学爱心基金会,他担任会长,每年为家乡资助20来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小学、中学阶段的学业,此事在他的家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了表彰他为家乡作出的贡献,在建党九十一周年时,被评为荷叶镇十佳道德模范。多年来,他为社会各种捐献超过了十多万元,但他总是朴实地说,人应该做点好事,积点德,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帮助别人理所应该。
多少年来,左xx悟出一个道理,爱心力量无穷,有了一颗博爱仁慈的心,生活才有乐
趣,工作才有力量,他一直在努力践行自己的言行。
左xx同志为野外工作奔忙一辈子,为水利科技事业追求一辈子,为工作和爱心奉献一辈子。他在不断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年纪大了,还将和同事们一道出发,到新的工地去奔忙。水利水电的勘察事业里,水利建设的山水之间,永远有一颗火热真诚的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