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融危机下圜 流爱新特 履其影响 ■孙中和王红霞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 作为金融危机中的资本运送 致企业资金筹集告急,难以保证 一金融危机使国际资本 并购所需巨额资金;二是由于市 渠道,FDI正从资本充裕的地区流 流动趋势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场状况恶化,并购双方就并购条 向资本稀缺的地区。在全球FDI 、件无法达成妥协的情况增多。Dea— 总流量急剧下降的背景下,经济 1.全球FDI总量显著下滑,前 logic数据显示,2008年共有1309 合作与发展组织(0ECD)预测, 景黯淡 宗并购交易被取消,价值9l10亿 2008年非OECD国家跨国公司在 据联合国贸发会预测,2008 美元,而2007年被取消的交易只 OECD国家的并购将增加25%,成 年全球FDI流量会降至1.6—1.2 有870宗。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报 为金融危机下少有的亮点。从占 万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 告显示,2008年全球企业并购活动 全球跨国并购总额50%的100起 10%一30%。2007年发达国家FDI 下跌30%,其中,加拿大企业并购 最大的跨国并购交易趋势看,到 流出占全球FDI流出的85%,由于 交易金额下跌50%。以金融全球 2008年l0月22日,OECD国家源 此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是发达国 化为背景的企业并购浪潮正面临 白非OECD国家的跨国并购已达 家,发达国家FDI流出的减缓必 重大转折,提高竞争力所必需的 到710亿美元,相当于OECD国家 然导致全球FDI流动的放缓。根 重组或将陷入停滞状态,而且这 100起最大跨国并购交易额的 据0ECD2008年11月份发布的报 种形势在2009年中期前难见好转。 15%,而2007年仅为9%。 告,2008年FDI流入估计下降13%, 3.金融危机加速改变全球投 4.商业信心下降使跨国公司 流出下降6%。与2001年FDI流 资格局 放慢海外投资步伐 入和流出分别下降了49%和43% 相比,此次下跌虽较为缓和,但预 计2009年将延续2008年后半年 金融危机深化后FDI急剧下挫的 趋势。 2.全球并购形势发生重大转折 OECD国家进入 OECD国家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表1 1O0起最大的跨国并购分布情况(以并购所在地为标准) 百万美元 增幅% 07一O8 218564 289908 4O8395 675008 367552 .46 非OECD国家进入 OECD国家 17419 26839 56428 68894 70836 3 2007年,全球跨国并购达到 创纪录的1.64万亿美元,占全球 OECD国家进入非 OECD国家 24266 39177 32685 38854 28049 —28 FDI总量90%。金融危机导致持 续近五年的全球并购交易额增长 态势宣告结束。金融危机对并购 活动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 非OECD国家进入非 7965 OECD国家 总额 14006 32260 22218 10608 .52 268214 369930 529768 804973 477045 注:数据统计到2008年1O月22日。 来源:DeaIogic 2008 面:一是各金融机构收缩信用导 2008年上半年,公司利润及 6.中国依然是最受青睐的投 能成为未来投资的热点,这些领 吸收银行贷款仅为2008年同期 资目的地,但领先优势受到挑战 域的技术创新、市场增长、组织变 的一半,商业周期敏感型企业的 UNCTAD调查表明,未来两 化或这三种因素的结合可能导致 财务状况明显恶化。普华永道调 年,最受跨国公司青睐的前l0大 FDI流动的迅速增长。 查指出,世界范围内公司领导人 投资国依次为:中国、印度、美国、 前景普遍表示悲观,尤其是欧美 澳大利亚、加拿大。金砖四国均 8.矿产能源仍是全球资本竞 受金融动荡和美元升值等因 信心指数下降,跨国公司对经济 俄罗斯、巴西、越南、德国、印尼、 逐的主要领域 国家的CEO们对海外投资正变 进入前五,而欧盟国家仅德国进 素影响,国际油价和部分矿产品价 得越来越谨慎。联合国贸易发展 入前l0名。市场的规模和增长 格一直呈下降趋势。然而从中长 会议(uNCTAD)2008年上半年调 查显示,拟增加投资额超过30% 的跨国公司比例从2007年的32% 下降为2l%,拟减少投资的企业 比例则由l0%上升为l6%。即 使计划在未来3年增加投资,但 规模会低于预期。50%的公司认 为,全球经济下滑对其正在进行 的投资计划构成重大威胁。39% 的公司认为,金融危机对其未来 3年的投资计划产生严重负面影 响。 5.热钱大量抽离金融市场 根据摩根斯坦利和汇丰银行 统计数据,2007年8月全球金融 市场热钱达到峰值,总量近12万 亿美元。2008年年初热钱总量降 为10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境内约 6万亿美元,亚洲境内约2万亿美 元,欧洲境内约1万亿美元,其他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约1万亿美元。 随着金融动荡在全球范围内愈演 愈烈,大量热钱抽离金融市场,转 而投向政府债券等低风险领域。 据韩联社报道,2008年年初以来, 外国投资者在韩国KOSPI市场和 KOSDAQ市场分别净抛售40.7万 亿韩元和1.9万亿韩元市价股票, 合计净抛售额约为42.6万亿韩 元。据美国一家金融研究机构预 测,2009年外国投资者将继续从 韩国股市撤出约250亿美元。 潜力是最重要的选择标准,其次 是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供应 链、政府效率等在内的资源和商 业环境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中 国虽然依然位居最具投资吸引力 国家榜首,但从受访公司引用数 量来看,比2008年有所下降,而 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吸引力 相对增强。日本国际合作银行调 查发现,计划在中国扩大市场的 公司数量持续下降,长期来看,印 度将取代中国成为日本跨国公司 商业运作的首选地。 7.服务业投资受危机影响程 度相对较低 UNCTAD调查表明,对服务 业的投资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低。 该部门27%的公司表示在未来2 年将努力增加其投资,高于20% 的平均水平。特别是电信、运输、 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领域,70%的 公司表示将增加其FD1支出。与 此相反,跨国公司在制造业领域 的投资则相对谨慎,仅有17%的 公司表示将实质性增加其海外投 资。特别是对纺织和服装等中低 技术领域,投资前景远低于总的 平均水平。此外,UNCTAD认为, 生命科学、健康方便食品业、运输 设备、商业服务、个人服务、机械 设备、信息和通讯技术、能源、化 学和塑料,环境保护等领域将可 期看,矿产能源类产品供求仍整体 偏紧。尽管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 预期看低,但在新兴市场国家拉动 下,全球对资源类产品的需求仍然 强劲。影响油价的地缘政治风险 仍可能增大。因此,资源富集国的 矿产能源部门仍将是国际资本十 分看重并将长期投资的重点部门。 尤其在网络科技泡沫和房地产泡 沫相继破裂后,矿产能源部门将成 为国际资本的首选。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吸收外 资和海外投资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我国吸收外资 影响尚未全面显现,今后两年吸 收外资形势不容乐观 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我国 吸收外资呈现回落态势,2008年 10月以来实际使用外资连续出现 同比负增长。11月和12月当月, 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同比下降36.52% 和5.73%。金融危机对投资影响 的滞后期一般为一年左右。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当年,我国 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5%,达到453 亿美元的记录水平,高于当年出 口增速,但1998年形势急转直下, 实际使用外资出现零增长,并连 续两年下滑。2000年实际利用外 资比1997年减少10%,2001年才 开始缓慢回升。目前,金融危机 低迷条件下,企业盈利能力难以 进,杜绝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 对吸收外资的影响虽已显露弥 达到预期。如母公司注资能力不 信心短期内难以恢复,可以预测, 被拖垮的可能;我国金融机构海 临严峻挑战。 3.引导企业强化风险意识. 端,但尚未完全显现。由于投资 强,必将背负沉重负担,甚至存在 避免盲目涉险“抄底” “走出去”是一项长期战略,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吸收外资将面 外网点本来就少,此次危机又将 要引导企业不能抱着炒短线的思 进一步放缓我国金融国际化进 路,只看一时涨跌,要密切关注 2.金融危机对国际投资的流 程,使我国金融服务难以适应“走 危机的演变及深层次影响,从长 向和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我 出去”需要;金融动荡使各国经济 计议。鉴于西方大型金融机构 国开展以研发、市场网络、品牌为 政策趋向内顾和保守,如韩、越等 的问题不断暴露,加之我国金融 目的的海外投资提供不少机遇 2008年,在金融危机愈演愈 烈的背景下,我国海外投资依然 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实现非金融 类对外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同 比增长63.6%;其中以收购方式实 现的直接投资205亿美元,占同 期我国投资总额的50.4%。今后,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还将面临很多 新的机遇。例如,危机使华尔街 减少数万个工作机会,大量金融 人才面临重新就业。人才是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适时实施“人 才采购”,将是有效提升我国企业 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国资产 价格不断大幅缩水,众多能矿企 业利润骤减,经营陷入困境,为我 国有准备有条件的企业适时进入 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流动性不足 使发达国家对外资并购的排斥心 理有所减轻,对主权财富基金的 偏见也正在扭转,“中国威胁论” 有所淡化。 3.全球金融危机也给企业海 外投资带来了外需回落、财务紧 张等多重困难 随着危机的发展,各种问题 还在不断暴露,海外投资交易风 险极大。同时,危机深化导致企 业违约率提高和资金链断裂等, 都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机隐 患。特别是当前需求下降、价格 国已出台一系列外汇管制新措 施,一些发达国家为强化金融监 管,正在推出新的会计准则和风 险评估标准,其经济和金融规则 调整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 新的不确定性。 三、关于做好吸收外资和对 外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1.强化鼓励外资政策。积极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住资本向外寻求安全避风 港意愿强烈的机遇,改进对外资 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积极为发达 国家来华投资提供安全快捷通 道,优化引资结构;提高外资在节 能环保、医疗、农村发展和专业服 务等领域的市场参与度;进一步 研究落实服务外包产业扶持政 策,加快服务外包产业提升;积极 利用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 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把握好外汇监管和资金往 来便利的平衡点 在科学优化现有外汇管理措 施、防止干扰企业正常资金往来 基础上,既要防范当前我国股市、 楼市走低,人民币升值放缓可能 出现的热钱抽逃,又要关注撤出 西方市场的国际热钱可能再次进 入我国的苗头,防止热钱大出大 人才储备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差 距,对虚拟经济的投资要尤其审 慎;由于危机仍在发展,对实体 经济的投资要结合企业自身的 发展战略,做好准备练好内功,择 机而入。 4.积极参与化解金融危机的 国际努力和新的游戏规则制定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和金融对 话,加强与其他新兴大国的协调 与配合,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 益;主动参与国际金融、投资规则 的制定,为我国对外投资长期发 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5.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 促进投资便利化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服务 功能,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更有 针对性地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发 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落实投 资决策权;加强宏观监测,加强资 本跨境流动的监督,防范潜在风 险。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完 善灵活的用人机制,积极引进发 达国家在危机调整中裁减下来的 高端人才,特别是华语人才。同 时,加大国内跨国经营人才的培 训力度,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 视野,熟悉和掌握国际规则特别 是国际金融规则的高级跨国经营 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