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王益区王家河中学 高改荣
很多人都在晒过年,那些食品了,那些新衣了。我却以为小城里的年味实在太淡,除了大街上更拥挤仿似没有别的什么了。 但,小时候却不然。
陕北农村人的年,从腊月初就开始了。腊月里,村里总会有几户人家开始杀猪。那是养了一年的猪,除了大户人家之外,一般,一头百十斤的猪要供给很多人家的。因为极度寒冷,所以,户外就是天然的大冰箱。差不多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一个石头砌的仓子,里面放的是需要冷冻又要防止老鼠的年货。
腊月腊八是正式奏响过年号角的第一个日子。腊八要吃腊八粥。小时候的腊八粥里究竟有多少种豆类,我叫不齐全了。白芸豆,花豆,豇豆,黑豆,黄豆,包谷豆,高粱米,小米„„农田里种的那些 豆豆,几乎全都集合在大锅里了。
腊八之后,人们的全部注意力就都集中在过年这件事情上了。 打扫场院,背回柴草,尤其是木柴,因为担心大雪封山,所以要早早砍好,背回到场院里,以备打火塌子用。
碾子和石磨一天到晚不闲着 ,黄米馍馍、小米年糕、米酒,家家户户过年时都少不了。过年时吃腻了肉食和油炸食品,少不了陕北人最爱的钱钱饭,所以也要提前准备好一些,总不能正月里再在碾子、石磨上忙吧?那会被邻里邻居耻笑的。
小米酿酒需要的工序比较复杂,占用的时间也长,所以,这是动
手较早的活儿。同时,做豆腐和生豆芽也是要稍早一些动手的。其次就是黄米馍馍。黄米馍馍需要量比较大,陕北人一直要吃到农历二月二呢。所以,蒸黄米馍馍一般都要占用一家人整整一天时间呢。 陕北的冬天特别寒冷。蒸黄米馍馍时,大锅上冒出的热气迅速散开,弥漫整个窑洞。蒸黄米馍馍的主妇在锅灶上忙碌着,腾腾热气中,有人掀开门帘进来,往往都看不到。蒸好的黄米馍馍完全放凉以后,就会专门为她们找一个大瓮,规规整整放进去——放在不生火的窑洞里,那就是一个冰箱啊。有的黄米馍馍是纯粹的黄米,也有的包着豆馅儿和枣泥,有的人家干脆给黄米馍馍上插一个红艳艳的大枣,需要说的是,冰冻过的黄米馍馍酸中带甜,夹杂着爽爽的 冰渣儿,那味道,相信吃过的人都会难以忘怀。
年前还有大事,那就是理发和写对联。村里会理发的人并不多,但是过年前理发是必须的。所以,你看,打听到那个巧手的人要给人理发了,那一天,陆陆续续地,来他家的人便不会间断。乡里乡亲,理发是不要钱的。洗理干净,清清爽爽好过年啊。 同样,对于农村人,写春联也得找村子里的文化人,文化人同样也得忙一整天,可是,不会收钱。农村里写春联讲究也还不少,除了院子大门上,窑洞门窗上,几乎处处都要贴春联:院子里土地神灵位前是“天地土神”之类的,锅灶台前是“灶要卫生”,石磨石碾那里更是不能忽略,他们是白虎和青龙呢,所以就会贴上“ 白虎大吉”“青龙大吉”,牲口圈门上贴的是“六畜兴旺”等,就连要洞内都要贴上“抬头见喜”,烧香烧纸提着的灯笼上,也会写上“明灯高照”几个字,再和各种窗花一
起,整个院内院外都是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
该做年糕了。碾压好的米面,上锅蒸好,再趁着热,把糕胚揉好,年三十才好炸着吃。吃年糕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所以蒸年糕就不容忽视。记忆中我奶奶总是过于紧张,如果哪个孩子口无遮拦说上一句不对口的话,会被大声斥责一番的,假若年糕碰巧没蒸好,那简直就是“千古罪人”了,所以,每逢蒸年糕,长点心眼儿的孩子一般会躲得远远的。
年三十 终于如约而至。这天早上,空气中早早地飘着浓浓的油香。早上这顿油炸年糕是陕北人非吃不可的。烩菜里是农家人自己加工制作的土豆粉条、自己做的老豆腐、自己生的豆芽„„淡淡的原汁原味,就着软糯十足的油炸年糕。这一顿年年高的早饭,一般会持久几个小时,因为,趁着热油锅,一般人家还要炸麻花、马蹄酥等正月里的小零食。
饭后,一大家族提着篮子,一起去上坟。大人前边走着说着,暂时忘却了一年中的辛苦和不易,孩子们在后边打闹着追赶着,等着一会儿分享给“老仙人”们敬享过的各种美食。
午后,人们不敢歇着,早早开始忙碌。一拨人要准备晚上的年夜饭,另一拨人要负责贴春联,贴窗花,准备晚上放的炮竹烧的香纸等。 孩子们吃好玩好之后,怀着憧憬早早进入梦乡。他们知道明天会有新衣新裤新鞋袜穿,会有压岁钱,能好好放鞭炮,还能东家进西家出到处拜年——拜年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想要的是新鲜的小零食,或者还会有大方点的长辈给的几毛钱?总之,一切都是那么好。正月
里,只要不犯特别的大错,大人轻易不会打骂斥责的。
正月初一,吃饺子。陕北有句话叫“正月的饺子不走空”。所以,家家的饺子里都会包上铜钱,谁要是吃着了,这一年运势必定红火。也有捉弄人的,包一个纯辣的饺子,等“幸运儿”吃出“辣饺子”,被辣得龇牙咧嘴时,整个窑洞内都是一片笑声。
吃过饺子后,就是互相拜年的时光了。大人小孩互相见面都是问好,问健康的。平时看不惯的人,这时也会给你挤个笑脸出来。正月里,喜气洋洋和和美美是大家都希望的。小孩子吃零嘴,放鞭炮,玩陀螺,踢毽子„„放开玩,没有大人的和训斥了。各家各户的墙壁上都贴了年画,有整幅的,但是也有连环画,什么《花打朝》《打金枝》《抬花轿》《罗通扫北》„„ 爱好读书的就逐家逐户读过去,大人们不反对,反而会赞几声:“你看人家娃娃„„”
正月十五、十六还有正月二十三和二月二晚上都要在院子里打火塌子,用意各不同,但是都给农村人的年庆更增加一些特别的气氛。 直到二月二,陕北农村人的年才算过完了,这时,紧接着的就是春耕了。一年的忙碌又开始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