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应用型汉语言文学进行探讨,介绍该学科的主要特征,分析其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所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使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充分发挥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作用,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文学修养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汉语言文学;学科特征;人才培养定位
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大学更是如此,其应当设置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学科,强化学生基础,提高其在应用方面上的能力,使其在工作岗位上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应用型汉语言文学在该方面的特征更为明显,该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上很难有与其专业相匹配的职位,很多学生都只能够选择其它岗位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培养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变得更为人们所重视。
1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1.1梯形形态学科特征
梯形形态学科特征主要是指在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该专业基础较为深厚,却不会一味追求较为高大上的科研项目。在这种学科特征下,其所追求的是具有高素质教学人才,而并不是多么厉害的科研人才
[1]
。在学科建设、论文发表等方面也并不要求多么顶尖,只
要能够发挥应用型学科的特征即可。所以,应用型大学与一些学术型大学相比较,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弱势的地位。
在学术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两种大学文学学科设置的问题上,如果学术型文学属于“狭义文学”,那么应用型文学就属于“广义文学”。其中,狭义文学主要是指一种艺术行为或是艺术作品等,而广义文学则是指一切文化形态。
1.2文学学科概念的泛化
我国文学这一概念出现的时间很早,最开始的文学主要是指博学与文章。但是到了魏晋时期,文学却将博学这一概念剔除出去,只保留文章,使当时人们非常专注对文章语言的研究,这便使文学产生了一种狭义的概念。直到五四时期这一概念才被打破,形成了一种西化的文学概念。
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大众化教育,各个领域的顶尖学术研究人才是很少的,绝大多数还是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在汉语言专业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汉语言专业毕业生去到科研机构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数只占到
总体的千分之几,该专业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去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2]
。所以,应用型高等院校在成立汉语言专业时,应当打破狭义文学的束缚,将文学这一概念变得更加的泛化,使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也不要受到学术型汉语言文化课程的影响,创设更多满足应用型文学需求的课程。
2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人才定位问题2.1专业与职业之间的问题
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一个领域的专家,还是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人,学校在这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一个领域的专家毕竟是少数人,在该专业中的学生占比是很少的,应当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以满足社会发展为需求去培养人才。这一观念不仅适用在应用型大学中,也同样适用在学术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的学生从其主观上来讲,非常希望其所学习的专业和职业是相匹配的,所以其在培养学生上尽量使学生的专业能够对应更多的岗位,为社会输送所需人才。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能够当老师和专家以外,很难再有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尽管很多工作都需要拥有一定的写作功底,但是却与汉语言之间没有实质的关系,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更高。这便说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所具有的更多文学方面上的素质,仅仅依靠该素质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在其他方面的素质。因此,应用型汉语言文学应当明确其培养学生的目的。根据目前的情况,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以满足社会岗位需求为主要目标,而并非只一味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知识,培养出专业型人才,如此才能够使其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在社会中不断得到发展。
2.2培养目标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将在该专业的学习视为其未来职业方向,这种观念已经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该专业的专业性正在被逐渐弱化,而其修养性则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甚至比其专业性更为重要。所以,为了克服该学科培养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应该改变其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也就是在汉语言专业的基础之上,实施专业课与基础课相统一的教学方式,采取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加有利于夯实学生基础知识[3]。
根据当前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那种只具备单一专业素质的学生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当培养其具有综合素质。只有具备全面综合素质,才能够适合岗位需求,在工作中也能够更加轻松和自如。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应当正确认识到其培养人才的目标,所培养出来的汉语言人才并不是该领域的工具,而是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3总结
汉语言文学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冷落,并且由于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面过窄,严重影
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所以,为了能够使汉语言文学该学科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应当正确审视其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定位,改变以往培养领域专家的目标,更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其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使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黄雅琪(1992~),女,汉语言文学专业。参考文献
[1]杜刚.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06):86-90.[2]李九云.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趋势为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5,02(04):141-143.
[3]徐汉晖,章琼.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凯里学院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6,01(01):160-164.
1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