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尚车旅游网
浅谈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04-29T08:47:48.943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2期 作者: 俞月苗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认知也愈发全面、系统、规范和深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齐贤阳嘉龙幼儿园 3120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认知也愈发全面、系统、规范和深入。中小学阶段需要给予学生完善充分的教育,幼儿阶段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幼小衔接时期,正值幼儿身心茁壮成长,是引领和培育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文章以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为题,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简要探析,以期幼儿教育能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幼小衔接;合作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生涯中的关键环节,关乎整个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在学生的个人学习和身心发展上极其重要。应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切实培育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成为当下广大一线幼儿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是笔者立足幼小衔接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现状及问题 1. 缺乏培育合作观念

在一张纸上的同一点向同一方向画出两条射线,倘若起始位置的角度有些许偏离,就可能导致越往后画两条射线离得越远。幼儿学前教育亦是如此,教育开始阶段的稍许不同就可能导致今后人生的巨大不同,细微之处不同的选择与行动对今后的人生道路会产生质的影响。然而,当下我们的幼儿教育仍然过于注重提升幼儿的语言文字读写基础,忽略从小培育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幼儿合作学习能力的缺乏,影响幼小衔接之后的学习生活。 2. 缺乏情感导入

现阶段,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大都是流于形式的合作培育,没有从根本上让幼儿理解与体会合作精神和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在合作实践活动中,也仅仅注重幼儿合作技能的培养,缺乏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完善培育,尤其缺乏情感导入层面的合作培育。长此以往,幼儿在心理上会认为合作学习是一项单调而枯燥的学习任务,继而慢慢对其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如此一来,合作教学培育收获的只能是适得其反的效果了。 3. 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案

幼儿园阶段的学习过程,重点是幼儿对汉语拼音和数字的认识,还有一些简单的算数等。而这些都是为了以后的小学学习打基础。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是幼儿园时期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并没有围绕这个思想去做,把幼儿园硬生生地办成了托儿所。幼儿教师的专业程度不够,对教育也没有正确的理解,很多课程都没有开发,只是放任孩子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点自由活动。也有些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这些做法都严重阻碍了教育目标的落实。 4. 家长教育理念陈旧、落后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行为都有着榜样作用。一些家长的学前教育理念陈旧、落后,只关心幼儿是否吃得饱穿得暖,甚至还有些家长直接放手不管,把幼儿直接放在爷爷奶奶家或者幼儿园,这样就会对幼儿的教育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还有很多家长把幼儿掌握多少知识当作衡量一所幼儿园的标准。这种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会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感觉学习很轻松,产生马虎、不认真听课的心理,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策略及实践

1. 从游戏出发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阶段的学生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爱做游戏是他们的天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设计各式各样的协作游戏,带领学生一起玩耍。例如,动画片剧情的合作情境表演,做一些经典的儿童游戏(如击鼓传花)等。通过做游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巧妙地让学生懂得何谓合作,体会合作带来的益处,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育他们的合作意识,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 从情感体验导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情感上的共鸣和实际行动。教师积极创设情境,给予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合作唤醒和期望,可以令幼儿充分体验到个人对于集体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其更好地进行合作。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需

要集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给予学生分工合作的机会,令他们有机会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各显其长,在共同努力中体验合作的形式,在合作中收获感恩和成就感,分享愉悦,增进友谊。 3. 创设实践与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兴趣

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充分创设适合幼儿的实践活动,培育幼儿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遵守纪律、相互分享、相互协作的习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配合的重要性,对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开展活动时让小组内的学生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又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剪纸、绘画,或者开展乐器教学等,这些有趣且稍显复杂的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真态度和自律精神,使他们学会正确认知自己,理性把握学习和生活的时间与方式,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铺垫。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起点,也是奠定个人终身学习成长基础的关键。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于细微处观察并发现培育幼儿学习兴趣与合作能力的机会,把握幼儿的情感改变,用积极的心态鼓舞幼儿不断探索新事物,逐渐体会合作精神的魅力,在学习生活中更加主动、乐观地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之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露露.浅谈“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4(1). [2]吴丽.浅谈幼小衔接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

[3]高彩丽.浅谈幼小衔接过程中如何培养幼儿的习惯与能力[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2). [4]陈丽雅.幼小衔接教育:培养科学素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