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范围
为准确辨识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制定本程序。适用于本项目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二、相关文件
本公司《管理手册》、《记录控制程序》、《危险源清单》,国家、行业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三、 术语和定义
参照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术语解释。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四、 职责
1、 项目部经理负责审批和分管该程序,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审批公司“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 2、 安质部负责编制和更改该程序;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公司“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
3、 项目部负责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主管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机械管理员等人员进行。 五、工作程序 1、 危险源辨识
1.1危险源的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共分为12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 (7) 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中毒和窒息(12)其他伤害 1.2 危险源辨识方法
①调查法:辨识小组按上述内容在现场进行调查、辨识。
②安全检查表辨识法:辨识小组按辩识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辨识。 ③经验法:辨识小组按辩识内容,结合以往经验进行辨识。
④经辨识的危险源填入《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基础调查表 》内。 2、 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应由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成立评价小组,在熟悉作业现场、相关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后方能进行。 (2)危险源风险评价法(LEC法) 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a.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L值表示)。 b.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次(用E值表示)。 c. 可能出现结果的分数值(用C值表示)。
用上述三个值的积来表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用D值来表示)大小。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值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次E值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每天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的暴露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的分数值C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可能出现的后果 经济损失(万元) ≥1000 500~1000 100~500 50~100 10~50 1~10 伤亡人数 大灾难,死亡10人以上 灾难,死亡3至9人 非常严重,死亡1人 多人中毒或重伤 至少1人致残 轻伤
危险风险值D:D=L×E×C
风险值D D<20 20≤D<70 70≤D<160 160≤D<320 D≥320 3、确定危险源级别
(1)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风险级别危险程度 D≥320五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160≤D<320四级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70≤D<160三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20≤D<70二级一般危险,需要注意,D<20一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重大风险将是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2)项目部确定的危险源清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发布。 (3)项目部根据公司安质部公布的危险源清单,结合工程现状评价并确定本项目的危险源,同时编制“危险源清单及辨识评价记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并随工程进度不断识别、评价确定新的危险源。 六、风险控制
项目部应对重大危险源采取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安质部监督、检查有
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但可能接受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关部室和项目部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并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以降低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1、技术控制
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系统的目标是实现重大事故隐患危险源多媒体信息的数据管理,危险程度评价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应急预案的形象表述,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的手段。 2、人员管理
人员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员安全,其次是操作安全。 (1)加强教育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意义,本单位(岗位)的主要危险类型、主要原因,控制事故发生的主要方法及日常的安全操作要求,应急措施和各种具体的管理要求,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提高实行危险源管理的自觉性,掌握进行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2)操作安全化
制定合理的操作内容、形式和频次,运用正确的信息流控制操作设计,合理操作力度及方法,以减少疲劳;利用形状、颜色等因素的特点,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3、管理控制
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 (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罚制度
等。
(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的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应负的具体责任。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对照检查表逐条逐项,按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查,并作记录。专职安技人员要对各级人员实行检查的情况定期检查、监督并严格进行考评,以实现管理的闭合。 (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搞好安全值班交,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领导和安技部门定期进行严格的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信息反馈和整改的责任要落实到人。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安技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的奖惩。安技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不断改进危险源控制管理工作。 (5)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危险源控制管理制度的基础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健全危险源的安全档案和设备安全标志牌。 (6)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系统评价和奖惩
应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评标准,力求力量化,划分等级。定期严格考评评价,给予奖惩并与班组升级和评先进结合起来。逐年提高要求,促使危险源控制系统的水平不断提高。
八、危险源的更新
1、危险源的辨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在项目管理或日常工作中发现有未辨识的危险源,应将其上报、发布危险源更新信息。 2、根据危险源更新信息,结合各自的活动或承揽的工程项目,识别新的危险源是否适用于本项目,适用时对其进行评价。
3、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危险源的重新识别评价。 a.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b. 当公司的外部环境、内部管理体系发生变化时,应考虑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c.当本项目活动、产品、服务、机构、设施、范围发生较大变化时; d.当本项目环境方针有变化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