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实录与评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 打 电 话 》教学实录与评析

忻城县实验小学 黄雪霄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在众多的方案中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创设情境,使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探讨最优化的方案。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谈话引入

师:谁知道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什么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会打电话吗?老师也会,可是啊!老师今天遇到一个打电话的难题,想 请大家帮一帮,好吗? 生:好!

师:“六一”快到了,为了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学校组织了一个15个人的合唱队。星期天,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想法 (教师引导)

1

3.小结入题,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

师: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生1:15分 生2:5分 生3:6分 生4:7分 生:……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学校组织了一个15个人的合唱队。星期天,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师:你怎样理解“尽快”? 生:用最短的时间。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

师: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

师:以小组讨论思考,把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都列出来,

2

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4.反馈

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你们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

(评析:各小组选代表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组1:要15分钟。 生2:这样肯定太慢了。

师: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组2: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师:你们能用图来表示吗? 组3: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师:有哪个组分组时,不是平均分的? 组4:4组(4、4、4、3)(要6分钟) 组5:3组(6、5、4)(要6分钟) 组6:5组(5、4、3、2、1)(要5分钟)

师: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 生1:不是。

3

师: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

师:如果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 组3:相互转告,一个都不闲空。 师:你们能用图来表示吗? 组3:大卡出示,边出示边讲解。

老师 队员 线上的数 第几分钟 2 1 1 1 2 3 2 2 3 3 5.生大动一次,看看组3的大卡

(评析: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 三、发现规律

师: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4

第n分钟 第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 数 到第n分钟所有接到的队员 和老师的总数 到第n分钟所有接到的队员 总数

师:第1分钟有几人在打电话? 生:2人在打电话: 师:哪两个人在打电话? 生:老师和1号学生在打电话。 师:接到通知人数有几人? 生:1人。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人。

师:第2分钟有几人在打电话? 生:4人。

师:这4人包括老师。 师:接到通知人数有几人? 生:3人。

师:第3分钟有几人在打电话?

5

生:8人。

师:这8人包括老师。 师:接到通知人数有几人? 生:7人。

师:第4分钟有几人在打电话? 生:16人在打电话。 师:这16人还是包括老师。 师:接到通知人数有几人? 生:15人

师:4分钟最多通知得多少个人?

师:2、4、8、16这几数都跟哪个数有关系? 生:跟2有关系。 师:发现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2的倍数。

生:2=2×1,4=2×2,8=2×2×2,16=2×2×2×2 师: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生:31人。

师: 6分钟,7分钟,8分钟呢?一共通知多少人? 师: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四、优化方案。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

6

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生:互相转告,这种方法较好,比较省时。通知当中没有一个人空闲。 五、巩固练习。

任选一个数(31人、62人、110人等),如果通知1个人需要1分钟,至少用几分钟? 六、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知道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工作效率会更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各项工作中都动起手来,节时间,提效率,为建设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方案 1:逐个通知 费时 方案 2:分级通知 节时 方案 3:人人参与 最优 打电话教学反思

《打电话》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打电话这一生活素材,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方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隐含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执教这节课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要充分相信

7

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思考交流时间,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有可能创造课堂的亮点。

在教学中,首先情景导入,然后提出问题,我为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每次提出问题之后,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从而得出各种方案,教师尽可能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多种情况,并努力搜集和捕捉学生中好的资源与好的问题,并呈现各种资源。因此才有了学生多种精彩的方案设计与层层递进的问题呈现。

其次,充分交流,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 从教学过程看,打电话的方案从低层次的“逐个通知”到较为常规的“分组通知”,从“平均分组”到“分组可以有不同”,从“老师、组长同时打”到“每个接到通知的人都同时打”,方法从低层次到最优化,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其“逐步优化”的线索是相当清晰的。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之目的。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有必要组织学生思考:“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方法是对的,哪些方法是错的,哪些方法比较好,为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思维之间的碰撞,学生就有可能认识到原先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或不完善的。这样,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学生群体

8

之间的讨论和思维碰撞而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关注捕捉信息、判断信息和处理信息,不断激发学生向高层次思考,从而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新方法、新观点、新创意的有效生成。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