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目标:
1、读懂文中所给资料,并能作适当的补充。 2、初步学会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3、学会口头向别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风俗。 4、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习作重点:
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习作难点: 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攻克重难点的措施:
通过例文的学习,结合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评说,完成习作。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2、准备相关实物资料或图片资料。 3、写有关文中资料的幻灯片。 4、把相关资料做成小卡片。 习作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同时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它们形式多样,凝聚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呀?
二、想与说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以及相关内容,能把你所了解的节日以及这个节日的来历呀,形式呀,有些什么特色呀,说给大家听听吗?
(师板书:名称、来历、内容、特色) 2.阅读有关端午节的资料(用投影打出来)。
小朋友,这是胡瑞芝同学找来的关于端午节的资料,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了解资料上介绍的内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3.开展“端午节知多少”竞赛
提出比赛要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材料内容和搜集途径、方法介绍清楚。
(提示:主要通过阅读报刊进行剪集,摘抄或上网查阅下载等方法搜集资料。)
4.阅读最后一部分内容,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5.选择资料,说说端午节
(1)小朋友,有个外国朋友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很感兴趣,不知道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很骄傲的把端午节介绍给他呢?说说把端午节介绍给外国朋友时应注意什么?
(2)思考讨论。
师小结:①要将材料按内容进行分类,并按板书顺序排排队。 ②可适当补充自己和其他同学搜集到的资料,突显资源共享。 ③必要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搜集,充实内容。 (3)学生练说,说给同桌听。 (4)指名说 6.拟定文题 三、引(范文引路) 1.出示范文 指名朗读。 2.生畅谈收获。 四、写
请小朋友把刚才介绍的话写下来,留给更多的朋友看,好吗? 学生写草稿。 五、评
1.朗读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好习作或自我推荐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六、改 学生修改、誊写
板书设计:
习作5
分类整理
按顺序 (名称 来历 内容 特色)
附范文:
我来说说端午节
每到农历十五,就是我们国家著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听妈妈说:以前,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包粽子。所谓粽子,就是用粽叶将米粒儿包裹起来,放在锅里蒸。一般都是用糯米掺和着大米,有的还在里面放一些小肉(就叫做肉粽)、或者赤豆啥的(就叫做赤豆粽子),可好吃啦。现在,商店里可会做生意啦——这不,端午节还没到,各式各样的粽子就早都已经粉墨登场了,看得我们这些小孩子眼花缭乱的,恨不得一口吞下几个去!
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传说是因为古代诗人屈原投江,老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不过,端午节除了裹粽子吃粽子,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呢。
比如,端午节又称天中节,因为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因此蚊虫苍蝇孳生,传染病很容易发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种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来去除各种毒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哩。
还有,端午节,因家家户户悬挂菖蒲避邪,所以这端午节还被称作是「蒲节」。 要说这端午节最有趣的习俗,还数划龙船竞赛,传说古代因为屈原投江而民众竞相划船,为了救屈原。现代则为一种表现团队精神的最佳活动,而且在全国各线市的主要河川,每年都举办划龙船比赛,近年来有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的情形。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它是一种有别于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各地的龙船赛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叫宜兰县二龙村的地方,那里的龙舟比赛,不因为他们的龙舟比其它地方长或漂亮而闻名,而是因为一项相传有两百年历史,而且只有两队:上二龙村的淇武兰和下二龙村的洲仔尾,他们各自拥有一条都绘有太极图案的龙舟,只是淇武兰以绿色为底,洲仔尾却以红色为底。比赛规则是两村的居民都是选手,反复在二龙溪比赛达数十次(从午后到黄昏),选手累了马上换同村的人上场,最后以胜的次数多的队伍为赢。
怎么样,关于端午节,我知道得还真不少吧——转眼,端午节就快到了,我都等不及要咬上一口香香的肉粽子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