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克热木-阿布都瓦依提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期
穆克热木-阿布都瓦依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材,畜产品质量安全与食用者自身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必须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有效处理质量安全水平不达标的畜产品,继而保证我国食品加工行业的安全。动物检疫作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首要环节,其对于畜产品质量安全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该文主要论述动物检疫工作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同时阐述各项动物疫病和检疫对策,提升动物检疫力度,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动物检疫;畜产品;质量安全;作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1.077
0 引言
开展合理的动物检疫工作,能保证相关人员在短时间内了解动物疫病,并按照动物疫病表现形式和蔓延幅度规划合理的控制对策,防止动物在养殖中感染疫病,确保相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由于不同动物感染的疫病存在差异,无形中加大动物检疫工作难度。因此,应规划一系列动物检疫对策,在保证动物检疫工作实施效果的同时,更好地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1 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动物检疫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检验检查,其目的是防止有病害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入市场,保证消费者食用的动物性产品、食品安全。近年,各种动物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2006年的苏丹红鸭蛋事件、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2013年的鸭舌制品含甜蜜素事件等,这些动物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看出,这些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动物检疫是一种防治动物产品进入流通渠道的行政执法手段,肩负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组织,只有加强动物检疫工作,才能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动物产品,防止有问题的动物产品进入市场,进而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保障,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另外,动物检疫工作对促进国际贸易也有积极的作用。对进出口的动物进行检疫,一旦发现有病害的动物,一方面,可以防止病害的动物出口,避免国家受到损失,提高国际声誉;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外来病原体进入国内,保证产品质量,减少对公众卫生造成的损害。
2 动物检疫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
从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出发,动物检疫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对动物检疫工作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展开有效分析,强化动物检疫工作作用效果。同时,还应分析各项动物检疫工作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阐述畜产品各加工环节中动物检疫工作,在保证各项动物检疫工作实施效果的同时,确保相应工作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效果得以彰显[1]。从多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动物检疫工作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畜产品产地检疫中的作用
对于畜产品,在进行质量安全检测时还需要分析相应动物养殖地的环境状况,并根据产地状况分析动物感染疫病的概率,开展合理有效的动物检疫工作。在相应产地进行动物检疫工作时,需要检疫人员对禽畜养殖场所和周边生态环境等方面实施有效分析,并要求相关人员针对动物产地和常见疫病类型规划合理的动物检疫方案,彰显动物检疫技术效果,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有效抵抗各类动物疫病传播。在产地对动物开展检疫工作,能保证相关人员及时有效的处理动物各项疫病,避免动物疫病在各类畜产品加工环节蔓延。有效控制各类有害的畜产品流入食品市场,以保证我国畜产品加工行业能满足各项食品安全规章条例要求。从这一论述中可以看出在产地对各类动物实施综合检疫,能实现动物疫病全面预防和控制的目标,大幅度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畜产品安全加工效率。
2.2 动物屠宰检疫中的作用
动物屠宰作为畜产品加工的重要流程,保证动物屠宰效果,对于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动物屠宰环节综合检疫力度,通过观察动物解剖病理变化分析动物本身携带的疫病因子,全面落实动物疫病鉴别工作。而且在动物屠宰阶段开展动物检疫工作,能提高动物检疫的准确性。对于大型动物,可在屠宰过程中对动物内脏实施有效解剖,了解各类动物疫病的成因和感染器官,扩展大型动物检疫范围,处理动物潜藏的疫病因子。在控制畜产品病害的同时,更好地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如果在动物屠宰检疫中发现动物本身携带难以治疗的疫病,需要动物屠宰机构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章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对恶性传染病动物和病死动物开展无公害处理工作。避免这类动物以及相应畜产品流入市场,进而保证我国各个食品加工行业畜产品质量安全[2]。
2.3 畜产品综合检疫的作用
由于畜产品加工生产较为复杂,在畜产品加工生产中也可能会因为一系列外在因素影响产生质量问题,甚至会激发相应动物在养殖中遗留的疫病因子,加大畜产品加工生产中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难以满足我国食品加工以及有关规章条例要求。因此,需要针对畜产品加工生产开展综合检疫工作,挖掘畜产品自身携带的疫病因子,积极调整畜产品加工生产流程,进而保证畜产品加工生产工作的进行。此外,在畜产品加工生产中开展综合检疫工作,还能调整畜产品加工生产步骤,抵抗各项疫病因子对畜产品整体质量产生的影响,优化畜产品加工模式,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如果相关人员通过各项检疫工作发现畜产品成品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则需要相关人员在各项检疫工作的支持下制定畜产品病害终极控制模式。有条件的加工企业还可以利用高效合理的方法对病害畜产品实施全面优化处理,全面清除畜产品成品中潜藏的疫病因子。在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避免畜产品加工企业原材料浪费,保证畜产品加工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强化综合检疫工作在畜产品加工生产中的作用效果。
3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动物疫病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动物疫病有很多,在我国的畜牧业产业发展中,对畜产品的安全质量愈来愈重视,而动物疫病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涉及到药物中毒以及药物残留和环境卫生
等因素,这些都比较容易造成动物疫病。从当前的几百种动物疫病中,确诊的能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染的就有200多种,常见的有禽流感以及口蹄疫等,动物患病后也会造成畜产品携带相应病原体以及病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胁,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显得比较关键。而在进行防疫时,有的养殖户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药物防治,使药物过量,造成病原体有了抗药性,或者药物残留较高等。动物疫病主要通过病毒以及细菌和寄生虫等方式依附在畜产品各组织中,使组织结构产生变化,造成食用病变等。因此,需要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的实施效果,及时有效地处理动物疫病,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为后期畜产品加工生产顺利开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动物检疫人员对各类动物疫病传播途径展开全面分析,并按照各项分析结果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阻碍动物疫病的传播,降低某区域同种动物感染同种疫病的几率,为动物健康养殖和相应畜产品加工提供动力支持。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导致动物感染疫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各项动物疫病,必然导致动物养殖业大规模感染相应疫病,严重影响动物的健康养殖水平,进而导致我国畜产品加工行业质量安全危机越演越烈,我国各地区食品安全水平直线下降。为改善这一现状,应按照我国各个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其他方面因素开展动物检疫工作,使相关人员对动物疫病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逐步提高动物防疫水平,彰显动物检疫工作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使用价值[3]。
4 提高动物检疫工作的对策
由于动物检疫工作较为复杂,在实施相应工作时经常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因此应在开展畜产品加工前,规划标准化动物检疫工作,保证动物检疫工作的合理性和完善性,检测畜产品加工中各类动物疫病,或者根据动物检疫工作结果改善畜产品加工生产流程。彰显畜产品加工生产特点,有效改善我国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提高畜产品食用者自身健康。目前提高动物检疫工作水平的对策有很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保证各项动物检疫法律法规的合理性
在开展动物检疫工作时,应加强基层检疫站建设力度,同时完善动物检疫工作中各项法律法规,为动物检疫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更好地提升动物检疫工作水平。对于应用于动物检疫工作中的各项法律法规,还应保证相关人员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所掌握,严格遵循各项法律法规要求创建基层检疫站,有效处理动物检疫工作中不合理的地方,使动物检疫工作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充分彰显出来。此外,还应建立标准化动物检疫控制模式,找出动物检疫工作中潜藏的问题,在提升动物检疫工作水平的同时,预防动物疫病。在基层检疫站升级改造的条件下,也需要遵循各项法律法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基层检疫站升级效果,更好地检测动物疫病,提升畜产品加工生产安全效果,落实食品安全加工要求。
4.2 控制重大疫情蔓延
如果动物养殖场出现重大疫病,需要相关人员针对动物检疫工作结果做好重大疫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动物养殖场疫病蔓延,尽可能地提升动物养殖场综合发展水平,为畜产品加工提供充足的动物原料。如果动物养殖场疫病发展形势较为恶劣,则需要当地检疫部门遵循相关要求分季节开展动物检疫工作,提前预防各项动物疫病。从本源上控制动物疫病蔓延。保证动物健康水平和无公害效果,用于开展畜产品加工生产工作,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因疫病死去的动物,必须采取一系列无公害处理方法,无公害处理方法包括焚烧、掩埋和石灰化等手段。需要相关人员灵活应用各项无公害手段处理疫病动物尸体,从源头上处理动物疫病。在完成动物疫病处理后,还应对动物养殖场再次开展动物检疫工作,了解动物疫病整体处理效果,之后规划高水准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模式[4]。
4.3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
为实现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的目标,还需要当地政府机关优化改善不合理的动物检疫模式,并要求动物检疫部门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动物健康综合监管工作。避免动物在养殖中感染各项疫病,大力推进畜产品加工生产的实施。此外,在实施动物检疫工作时,还可以引入一系列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系统开展动物检疫工作,有效提升相应工作的实施效率,确保相关人员对动物检疫工作结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于不同动物疫病,制定疫病防治模式存在一些差异,这就需要根据动物疫病仿治模式规划标准合理畜产品加工生产方案。保证畜产品加工生产中各环节的衔接性,减少畜产品加工生产中投入的时间和资金。在保证畜产品加工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凸显检疫工作综合作用内涵[5]。
5 结束语
动物检疫工作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动物建立工作实施力度,对携带疫病的动物实施有效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动物疫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影响。在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保证我国食品加工行业安全效益。此外,本文还介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动物检疫对策,有效控制动物检疫问题,使动物检疫工作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效果得以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杜平安.动物检疫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J].今日畜牧兽医,2017(7):5.
[2] 魏爱群.动物检疫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J].今日畜牧兽医,2017(4):10.
[3] 毛世彬.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8(11):47-48.
[4] 庞红霞.动物检疫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J].北京农业,2014(12):158.
[5] 李景致.动物检疫在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7,38(11):40-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