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2年学年度第一学期《贵州省情》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考试题型为单选、多选、填空、简答、论述)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省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3、贵州省东南西北相邻的省份是(东与湖南交界,南与广西毗邻,西与云南接壤,北与四川重庆相连)
4、贵州的地貌类型是(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5、地貌特征是(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6、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东部(玉屏),最高的地区是西部的(威宁);从点上看,最高点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最低点是东部(黎平县水口河出省处) 7、四大山脉的特征(贵州北部有大娄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其上有娄关山,人称黔北第一险要。 东北有武陵山,是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 西部有乌蒙山,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韭菜坪。 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有雷公山,被誉为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8、贵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左右。最高温度在(铜仁42.5度),最低温度出现在(威宁-15.3度)。 9、贵州年降水量多在(1100~1300mm),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西南部和东南部的苗岭东段)南坡的晴隆、丹寨和(东北部武陵山的)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赫章)。 10、在2006年中国避暑城市排行榜上,(贵阳市)名列第一,获得‘中国避暑之都’的称号 (六盘水)排第六,号称‘凉都’。 11、贵州省面积在一万平方千米的河流水系有7条。(乌江,赤水河,沅江,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
12、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 “美酒河” “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赤水河) 13、贵州省的耕地条件:(林地多,耕地少,没有平原支撑的耕作条件) 14、贵州省2006年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9.9%),森林资源的分布以(黔东南)最多,森林覆盖率过47.2%,其次是(黔南)森林覆盖率过36.5%,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5、煤炭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16、贵州建省的时间(明) 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的时期(清)人口快速增长期是(解放后)
17、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12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是12月26日。
18、土家族在(铜仁地区)彝族在(毕节各县,六盘水各县)。
19、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0、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是三都。 21、遵义下面的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22、贵州三大教案:(清岩教案,开州教案,遵义教案) 23、1907年,周素圆创办了省内第一张日报《黔报》。 24、贵州历史文化名城是遵义和镇远。
张尚举
25、全省有(黄果树,龙宫)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有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6个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遵义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26、贵州的特色食品;茅台酒和都匀毛尖茶。贵州省有(74)种珍惜植物列入国家珍惜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27、贵州省最大的河流是(乌江)。 28、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贵州黔东南观音洞) 29、贵州省清代状元(贵阳的赵以炯,麻哈的夏同酥)工农红军历史纪念地是(遵义)。 30、(东汉)尹珍是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推行新教育的先驱是(李端棻) 31、黔北崛起“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沙滩文化”。 32、抗日战争时期国立浙大迁入贵州。校长是(竺可桢)。 33、草地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黔南,最少是六盘水和贵阳。
34、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情况;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10年的三、二、一。 35、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的“三大战略”。(科教兴黔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3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08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37、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黔电送粤”为主。
二 简答题;
1、简述贵州地貌的地域差异。 答:第一、贵州东部山地丘陵区。 第二、贵州北部中山峡谷区。 第三、贵州中部山原盆地区。 第四、贵州南部山地河谷区。 第五、贵州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 第六、贵州西北部山原山地区。
2、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答:第一、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为了保持局势的稳定,加强对西南的统治和巩固边防,实行“军政分管、土流并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第二、在贵州大规模地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移民就宽乡”原则下实行屯田制,使人口从稠密地区向地广人稀地区流动。大批移民进入贵州,开垦了大量土地,也带来了农耕技术,引进了新的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注重发展交通。明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出省驿道干线加以拓宽和改造,增加驿站,是驿道有了较大的发展。
第三、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原有的生产关系被打破。地主经济飞速发展。 第四、大规模的进行改土设流。
3、请描述贵州自然风光资源的特点。
答:贵州环境独特,地貌类型多样,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其自然风光资源的特点是:第一、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
第二、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
第三、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 第四、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
张尚举
第五、森林美景多,贵州山多林茂,森林景观多而秀丽。 4、结合实际描述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答:第一、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式进展
第二、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第四、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第五、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第六、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5、请描述解放后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 答:第一、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 第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第三、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第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明显变化。 第五、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成效卓著。 第六、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七、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
6、贵州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概况。 答:第一、反腐倡廉教育
第二、抓源头治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第三、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第五、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第六、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7、简述贵州土壤耕作条件的特点。
答:第一、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第二、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第三、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第四、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张尚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