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班级: 姓名: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__ 年,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访同印度,意图开启新型的防务关系,以遏制不断强大的中国,报道称,中印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印度不愿意和美国走得太近。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可追溯到唐朝,当时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A.阎立本 B.鉴真 C.玄奘 D.阿倍仲麻吕 2.右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3.“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的特有文化气象。以下各项中,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第 1 页 共 6 页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张骞出使西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面四幅画像中的人物,他们生在不同的时期,彼此不相识,但他们的事迹所反映的历史主题却是相同的( )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反抗侵略 D.民族团结
5.印度电视剧《奇迹》继承了宝菜坞电影的优良传统,歌舞和异城之风充满剧中。这部电视剧引发了人们对印度社会风情的无限遐想。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A.《徐霞客游记》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史记》
6. 公元9世纪出现的日文字母“平假名""片假名”是根据汉字创造的。如今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汉字,而且字意同汉语基本致。这种日本文字起源于中国的(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第 2 页 共 6 页
7.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佛教”“《东征传绘》”"唐招提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8.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
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9.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
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第 3 页 共 6 页
D.①②③④
10.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
唐朝中外交流:两位高僧:玄奘、鉴真两种方式:对外输出,对内引进
唐朝中外交流:两位高僧:玄奘、鉴真 两种方式:对外输出,对内引进
两种作用: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 三种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鉴真盲目渡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二 国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行人由此路
第 4 页 共 6 页
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材料三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第一次是以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动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 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远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1386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事件有何历史作用? (4分)
(2)据材料二,你能想象出玄奘西行的艰难程度吗? 20__年7月“重走唐僧西行路”大最国有文化交流活动全面展开,本次活动计划以真人徒步行走的方式重走部分当年玄奘西行印度取经之路。请何"重走唐僧西行路“有何意义?(8分)
第 5 页 共 6 页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材料一、 二中涉及的两个历史人物都在某些领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请你说说哪些是他们共同的贡献?(8分)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