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通过读一读、比一比、画一画、演一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难懂的词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读出秋雨的韵味, 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中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制作生字卡片。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有关秋雨的视频,教师描述优美的情境:
秋天,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秋雨也来点缀这个多彩的季节,它不像春雨缠缠绵绵,不像夏雨急促暴躁,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秋景图片) 2.板书文题,齐读文题。
设计意图:直观引入,让学生感受秋天,感受秋雨,同时与春雨、夏雨对比,为学习秋雨的特点做铺垫。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组织学生借助生字词卡片,在四人小组中互教互学,巩固生字词的读音,记住字形。
3.检查反馈,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1)出示词语。
钥匙 五彩缤纷 一枚枚 勾住 小喇叭 厚厚的 一曲 丰收
(2) 指名朗读,相机正音:“钥匙”的“匙”读轻声;“缤”是前鼻音;“丰”是后鼻音。 (3)齐读。
4.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钥”可以与“阴”比较,用字族识字法。
(2)“匙”与“是”的读音和字形相近,可以比较记忆。 5.练习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中要求书写的生字,说说生字的书写要点,教师重点强调: “曲”和“丰”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颜”左边被包部分的三撇是短撇,而且要写在一条竖线上;“争”中间的“一”要写得长一些,右侧出头;“料、仙、油”要写得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3)选择部分学生书写的生字进行反馈、修正。 6.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从每个自然段中找一两句话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发现第 2~4 自然段都是由一个总起句领起,接着进行分述。 引导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来回答。 第 1 自然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 2 自然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 3 自然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 4 自然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第 5 自然段: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首先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然后
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研读,边读边想:为什么喜欢它? 2.组织小组交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小伙伴听,交流读书体会。 3.交流汇报: (1)第 1 自然段:
①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喜欢这一自然段的理由。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 1 自然段,找到秋雨的神奇之处。 (2)第 2 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思考:第 2 自然段主要写了秋雨的哪些内容? ②朗读接龙活动。每人读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③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3)第 3 自然段:
①谈一谈自己喜欢第 3 自然段的原因。
②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点评→男生读→女生读。 (4)第 4 自然段:
①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喜欢这些语句的理由。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自然段。 (5)第 5 自然段: ①学生交流喜欢的理由。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中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为下节课深入细致地品析词句做好准备。
四、布置作业,积累词句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