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XXXX内生产场所和储存区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和管理。 2、引用文件 略 3、目的
通过对本公司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和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4、术语和定义 4.1、危险物质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4.2、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公司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4.3、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4.4、重大事故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和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4.5、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6、生产场所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储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4.7、储存区
专门用于储存危险物质的储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5、职责
5.1、安全办公室组织生产单位对生产场所及储存区危险物质最大储存量进行计算。 5.2、安全办公室负责组织生产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进行辨别、传递和建档。 5.3、安全办公室负责组织生产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监控。
5.4、安全办公室负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传递至相关单位、从业人员。
5.5、安全办公室、各生产单位负责组织对重大危险源相关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
5.6、安全办公室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5.7、安全办公室负责将重大危险源形成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6、管理要求
6.1.1、根据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别》中危险物质的界定。确定公司重大危险源:丙烯腈罐区:
6.1.2、安全办公室组织相应的生产单位,对存在危险物质的场所和储存区进行计算单元的划分,并进行最大储存量计算。
6.1.3、安全办公室根据各单元的计算结果,按临界值对重大危险源或一般危险源进行辨识。最大储量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为重大危险源,未达到临界量的单元为一般危险源,形成评估报告。
6.1.4、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档,对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检验,并做好记录。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档案内容包括物质名称、数量、性质、地理、位置、管理人员、安全规章制度、评估报告、检测报告等。 6.2、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6.2.1、安全办公室建立公司重大危险源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物质名称、数量、地理位置、管理人员、安全规章制度、评估报告、检测报告等。
6.2.2、安全办公室将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形成报告,报市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详细情况、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安全措施与预防措施、应急预案等。
6.2.3、重大危险源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新知识的获取、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修订,报告修订后重新到市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6.2.4、设备动力部门定期(根据国家对设备规定的检测周期)对重大危险源的主要设备、
安全设施和强检仪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复印件及时传递至安全办公室。 6.2.5、重大危险源实行公司、车间和班组三级监控。 6.2.6、重大危险源公司级监控管理要求:
1)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建立安全检查档案。
2)完善机、电、仪、操、管人员和有关管理部门职责。安全办公室定期对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3)各项工艺操作指标符合操作规程要求;
4)各种动、静设备、安全设施、附件达成完好标准,静密封点泄漏率小于0.5‰;压力容器符合《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规程》和《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与监督规定》,其安全附件必须齐全好用,关键设备实行特护管理。
5)各类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等齐全、灵敏、完好、符合有关规程和规定的要求,消防通道畅通。
6)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6.2.7、车间监控要求
1)确认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危险点,明确安全责任人;
2)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为题及时整改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6.2.8、班组监控要求 1)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
2)严格遵守工艺、操作、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 3)每周对安全设施,每天对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 4)及时报告险情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6.3、防护器具、设备设施的管理
6.3.1、安全办公室负责指导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按本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中规定的防护器具、设备设施的配备标准,对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所属岗位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和防护器具、设备设施,并将所配备的年劳动用品和防护器具、设备设施进行登记。 6.3.2、单位负责人和岗位人员经常检查防护器具、设备设施,保证防护器具、设备设施的齐全,作好记录。
6.3.3、安全办公室及时对防护器具进行校验和更新,保证岗位所配备的防护器具的有效性。 6.4、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的演练
6.4.1、重大危险源所属单位定置形影的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处置方案。
6.4.2、安全办公室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6.4.3、安全办公室、各生产单位每年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计划,计划应包括演练时间、地点。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每年公司至少进行一次,各生产单位进行二次。 6.4.4、安全办公室、各生产单位负责人在演练前组织对参加演练的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培训。
6.4.5、安全办公室负责公司级演练过程的记录,参加演练的人员和观摩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安全办公室将演练及评估情况作好记录。各生产单位负责车间级演练过程的记录,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
6.4.6、安全办公室根据演练的评估情况,及时对《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6.5、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安全办公室负责解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