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歌唱活动《小鼓手》说课稿
设计意图: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小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乐器,在幼儿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小鼓的鼓声活泼、节奏轻快,适合幼儿欣赏与学习使用。歌曲《小鼓手》描绘了小鼓手神气地演奏小鼓引得大家心情愉悦地场景,内容充满童真童趣,同时歌曲中的渐强与休止适合大班幼儿的学习与认知特点。
活动目标:1.通过与老师、同伴合作,体验分角色歌唱活动的愉悦,锻炼同伴合作的能力。
2、初步学习歌曲《小鼓手》,并有感情地演唱,激发对演唱歌曲的喜爱。
3、能正确感知歌曲的休止与渐强。
活动重点:能与老师、同伴合作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正确感知歌曲的休止与渐强。
教学法:1、图谱法,利用图谱所展示的与歌词相关的图片直观地记住歌词
2、范唱法,教师范唱歌曲《小鼓手》,幼儿形成对歌曲的初步感知。
3、接唱法,在接唱这一环节中师幼分角色演唱歌曲,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教学图谱
2、教师和幼儿人手一个小鼓
3、歌曲《小鼓手》伴奏
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教师出示小鼓,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通过观察小鼓,了解小鼓的基本用途。
2、感受节奏,难点前置。首先教师敲鼓:×××∣×× ××∣×—︱,引导幼儿仔细听鼓声,感受节奏的特点,提问:谁能拍出刚才的节奏,请幼儿尝试后教师边拍边唱正确的节奏,强化鼓声节奏在幼儿脑中的印象;其次,教师再次敲鼓:×× ××∣×× ××∣×× ××∣×× ××∣,这次的增加了难度,鼓声由弱渐强,再次引导幼儿仔细听鼓声变化,发现不同,如幼儿听不出可以再拍一遍,然后幼儿自己拍出节奏,教师接着边拍边唱出正确鼓声与节奏;最后,教师第三次拍鼓,×× 0︱×× 0︱×× ××∣× 0∣,这次强调了鼓声的休止,教师请幼儿尝试拍出鼓声的休止,最后师幼一同边拍边唱出正确的节奏。这一环节教师将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单独拎出来放到学唱歌词与曲调前,经过多次听鼓声、拍鼓声节奏强化了这些节奏在幼儿脑中的印象,有利于幼儿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征从而学好《小鼓手》这首歌。
3、学唱歌曲。这一环节分三个步骤。首先幼儿学习歌词,教师完整范唱《小鼓手》这首歌,引导幼儿仔细听歌声唱出了什么景象并提问: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当幼儿一一说出各种小朋友、大鼓、太阳和鲜花等意象是教师一次出示歌曲图谱,因为学前期的幼儿的思维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以直观的卡通形象展示歌词内容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又快又准确地记住歌词内容,接着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图谱念歌词。第二个步骤幼儿学唱
歌曲,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幼儿轻声跟着唱,接着教师提问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唱?开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的情感,了解应该有感情地演唱。然后教师再次演唱歌曲,这次教师放低声音,幼儿跟着教师初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三个步骤分析每段音乐性质,有感情地唱。教师提问:你最喜欢歌曲里面的哪一句?为什么?通过幼儿描述自己喜欢的乐句和原因,师幼共同分析每个乐句的性质和歌唱方法,加深幼儿对这首歌的认识,从而准确掌握这首歌的情感和曲调节奏。接着教师再次低声完整唱歌曲,幼儿有感情地演,把每一段不同的情感表现出来。最后教师请幼儿跟着伴奏有感情地唱《小鼓手》。通过以上的学习,幼儿已经能够掌握歌曲的曲调、节奏、歌词和感情。
4、分角色演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有两次分角色演唱,分别是教师唱“小鼓咚咚”的部分,幼儿唱前半部分歌词;一部分幼儿唱“小鼓咚咚”部分,剩下一部分幼儿唱前半部分歌词。当教师唱“小鼓咚咚”的部分时按照节奏拍击小鼓作为伴奏,轮到幼儿唱这一部分是要求幼儿也拍击小鼓。通过分角色演唱的多次练习,幼儿不仅熟练掌握了歌曲还在分角色演唱中互相合作,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