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三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三篇】

来源:尚车旅游网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三篇】

【导语】语文课不能只满足于进行语言训练,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酷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尚情操,既有利于学生知道语言,掌控语言,运用语言,学习表达,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作者为大家准备了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三篇】,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形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2人。基本上的学生有良好的语文课堂习惯,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爱好浏览等习惯,学习目的性明确。20%左右的学生特别爱好浏览,书写端正漂亮,爱好爱好广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存在得过且过,屡屡作业拖拉的现象。因此,本学期的重点任务在于全面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连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期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顺次是:自然奇迹、视察与发觉、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绩。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情势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环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摸索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浏览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干资料或丰富学生的浏览。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觉”“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现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绩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现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换展现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显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显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动身,从“知识与能力”“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二)加强整合,环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连续按专题分组编写,肯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情势。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环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环绕专题来安排。而且,环绕专题安

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管,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推敲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推敲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出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情势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摸索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觉”“展现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年级上册的“我的发觉”,在“发觉”的范畴上有所扩大,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觉,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知道词语,认真、细致地视察才能表达清楚。“我的发觉”栏目的出现方式也产生了变化,由本来的吐泡泡情势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可以知道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样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换某一方面的发觉留有较大的余地。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当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知道;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浏览,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展开情势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教学措施及建议

上述四个方面的特点,是教材各个部分的共同特点。由于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编排上还有些不同的特点。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能力,在浏览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进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镇定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显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存,还可采取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控的情形。

四年级上册,仍旧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要凭借这些教材,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二)浏览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浏览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诵和默读;知道内容,体会感情;领会表达的方法;积存语言;向课外扩大延伸。

1.练习朗诵和默读。

朗诵是浏览教学中最重要,最常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知道内容,体会思想感

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诵的具体要求,进行浏览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诵,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诵的实践,逐渐提高朗诵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上册浏览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渐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摸索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进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摸索,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成效,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情势。

2.知道内容,体会感情。

四年级上册教材,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情势引导学生知道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知道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知道重点词句进而知道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等。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换各自的浏览感受。

不论是知道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浏览。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进程,都能通过浏览,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换,相互启示、补充,加深知道与感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学生。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特殊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换偏离了对课文的知道,蛮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

3.领会表达的方法。

通过浏览,既要知道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会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材中对领会表达的引导,触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会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标新立异。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好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过对照浏览,学生会遭到很多启示。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会,教材中都采取了启示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觉,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经历这样的领会进程。

4.积存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进程。学生在浏览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点、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教材中引导积存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挑选,背诵自己爱好的部分。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样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当通过交换、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存语言的爱好和主动积存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取让学生背诵自己爱好的部分,抄写自己感爱好的语句的情势,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存,培养爱好,使之逐渐形成习惯。

5.向课外扩大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渐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大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动身,有的引导课外浏览、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视察,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摸索。

以上五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某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异,并从学生的实际动身,设计和安排教学进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掌控住重点,又教出每课的特点。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要求不同,一样只要求读后能粗知文章大意。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依照浏览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适当组织交换,让学生说说对内容的大致知道和读后的感受,有爱好的地方还可以再读读,特别感爱好的也能够背背。在词句的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三)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

口语交际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聆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四年级上册教材注意突出口语交际的这个特点,而且安排了多种情势的双向互动,有的以交换为主,如,交换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迹,自己爱好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性质,如,看图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点。如,进行以交换为主的口语交际,第一要激发爱好,引发学生交换的愿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换逐渐深入。再如感谢和安慰,这次口语交际,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或引导

学生回想,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如果能捕捉学校或班上产生的具体的相干实例引入教学,面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成效可能更好。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几种挑选,除了讲成长故事,演成长故事外,还有交换读了《乌塔》以后想到了什么和讨论王虹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爱好的话题进行交换讨论,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四)习作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这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小练笔。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写想象。

教材中安排的写一处自然景观、写视察中的发觉、写自己爱好的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

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照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应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掌控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对于写想象的习作,则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四年级的孩子受生活体会和知识水平的,想象不一定公道,所以在这方面的要求不能过高。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

2.注意激发爱好,让学生不拘情势地自由表达。

教材中的习作都不搞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一个范畴,而且所提的范畴很宽泛,在内容和情势的挑选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提供了多种挑选,而且有的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有的则可以先写再说。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能用自己爱好的情势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换和展现。

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一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四年级上册教材,采取多种情势引导习作后的交换和展现。例如,“语文园地七”的展现台中:“这是我给王虹写的回信,我给大家读一读。”“语文园地二”的习作提示,让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在一起交换。再如,“语文园地五”练习写导游词,“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授。”期望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从交换和展现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渐提高习作的能力。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编写的中年级习作教材,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就是: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对修改自己的习作连续作了引导。

(五)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主体性。教材注意体现这个特点,同时推敲到孩子还小,活动的能力有个培养锤炼的进程,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既放手,又适当辅导的思想。教材中对综合性学习引导的具体步骤是:先在该组的导语中点出,再在第一篇课文的后面作具体的布置,最后在语文园地中进行交换展现。与三年级的教材相比,去掉了“综合性学习提示”这一步。这体现了逐渐放手的思想。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侧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展开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展开的情形,及时夸奖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取多种情势,充分展现交换。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习作、展现台,都是展现交换的情势。展现台中提到的只是举出几个例子,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创造,例如,“成长的故事”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可能还会有采访的录音,拍的照片等。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

五、教学进度: 周第二天期教学内容 一9.3—9.71.观潮

二9.10—9.14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 三9.17—9.21语文园地一、5古诗两首 四9.24—9.28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 五9.29—9.30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觉、语文园地二 六10.1—10.7国庆放假

七10.8—10.129伟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 八10.15—10.19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 九10.22—10.2613白鹅、14*白公鹅、15猫、 十10.29—11.216*母鸡、语文园地四

十一11.5—11.917长城、18颐和园、19*秦兵马俑、 十二11.12—11.16语文园地五、20古诗两首、21搭石、 十三11.19—11.2322跨过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

十四11.26—11.3024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

十五12.3—12.7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十六12.10—12.1427*乌塔、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 十七12.17—12.21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

十八12.24—12.2832*飞船上的特别乘客、语文园地八 十九12.31—1.4期末复习

二十1.7—期末复习迎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到达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爱好。

一、学生情形分析

根据我与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广泛交换,了解到本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爱好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孩子们基础知识不坚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据前任老师给我讲:本班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聆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少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当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增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情势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摸索练习,浏览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觉,日积月累,展现台或成语故事等)。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进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浏览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到达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到达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谊的作用。

5.能初步掌控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换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聆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掌控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意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毛病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展开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建自主学习的情境。

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浏览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成心义的浏览。通过对文章结构情势的揣摩和估计,知道文章的内容,到达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域。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换,学生边读书边知道,就是在和作者交换。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浏览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浏览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建了学习环境。终究使学生到达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控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增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出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渐渐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换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特别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浏览。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当逐渐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进程。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注意问题 (一):识字、写字

完成认字任务主要靠学生自查自学,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检查,少数字作指导。

要求写的字,要把写字任务妥善安排在教学进程中,课内有比较镇定的时间,不要把写字作业留到课外。

(二):浏览课

1.要练习朗诵和默读,注意检查成效,不流于情势。

2.根据课外不同特点,采取多种情势引导学生知道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应注意学生的自主浏览。

3.还要注意领会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4.重视培养学生积存语言的爱好和主动积存语言的习惯。 5.要向课外扩大延伸。 (三):口语交际

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聆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四):习作

1.写实习作要强调照实表达,写想象习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2.注意激发爱好,让学生不拘情势地自由表达。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换和展现。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

1.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

2.在学生自行展开活动中,要时时关心,了解展开情形,及时夸奖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3.采取多种情势,充分展现交换。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11观潮

2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 3语文园地一5古诗两首

4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觉 5语文园地二9伟人的花园 610幸福是什么

711去年的树12小木偶的故事 8语文园地三13白鹅 914白公鹅15猫16母鸡 10语文园地四17长城

1118颐和园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 1220古诗两首21搭石22跨过海峡的生命桥 1323卡罗纳24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

14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7乌塔

15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

16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 1732飞船上的特别乘客语文园地八 18期末复习 19期末复习

20期末考试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3

一、班级分析

本班学生一共47人,学生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已初步学会了听懂别人讲述的事,能复述主要内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摸索,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知道课文内容。能浏览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能视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了写日记、作文,但也有个别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差,一是书写不是很规范,二是习作水平,缺少表达技能,不能把平时读书积存到的优美词句运用到习作当中去。因此本学期应当着力于学生书写和习作水平的提高。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情势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摸索练习、浏览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觉、日积月累、展现台或成语故事等)。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进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浏览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到达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三、学习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谊的作用。

5.能初步掌控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换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聆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掌控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意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毛病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展开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要坚守不移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存与运用。

3、要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重视读写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习作教学。

4、要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 5、要妥善安排教学时间。 五、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

13/9--7/9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 210/9—14/94、火烧云语文园地一

317/9--21/95、古诗两首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 421/9—28/9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觉语文园地二 51/10—7/10“国庆”假

68/10—12/109、伟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 715/10-19/10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 822/10—26/1013、白鹅14、白公鹅15、猫 929/10—2/1116、母鸡语文园地四

105/11—9/1117、长城18、颐和园19、秦兵马俑 1112/11-16/11语文园地五20、古诗两首

1219/11—23/1121、搭石22、跨过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 1326/11—30/1124、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

143/12—7/12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7、乌塔

1510/12—14/12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

1617/12—21/12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

1724/12—28/1232、飞船上的特别乘客语文园地八 1831/12—4/1期末复习 195/1—9/1期末考试

六、教改教研实验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浏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浏览实践。”许多国内的语文教学实践也告知我们,真正有效的浏览,必须依靠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知道,掌控其所反应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到达浏览的目的。浏览是个性化的行动,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教师的职责,就是营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氛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专心肠浏览,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珍视学生特殊的感受、体验和知道,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充分地读书、摸索、讨论、表演等,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和条件,都能实现自己的富有个性特点的发展。通过对“个性化”浏览教学课题的研究,指导学生学会浏览,能用自己特殊有效的方法进行浏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创新意识,进行多元化的浏览评判,重视学生的自我评判,以实现浏览教学的化,提高浏览质量。

七、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语文课不能只满足于进行语言训练,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酷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尚情操,既有利于学生知道语言,掌控语言,运用语言,学习表达,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学生进行爱惜故乡、学校一草一木,净化、绿化、美化学校的环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方面进行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环保的社会心识、道德意识。

2、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培养学生建立酷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3、语文学科展开研究学习,学生收集“我爱好的动物”,从中使学生感觉爱惜动物、酷爱生命、培养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