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环境保护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论环境保护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尚车旅游网
论环境保护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徐高田

・环境管理・

论环境保护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Discussion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

徐高田 (上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 200072)

摘要 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本文首先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它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和含义,接着又根据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最后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Abstract Sustainabledevelopmentcomesfromenvironmentalprotection.Firstly,theputtingforwardofsustainable

developmentviewpoint,thebasicprinciplesitembodideanditsimplictationareintroducedinthispaper.Therefroethe.Intheend,relativemeasuresadoptedareexplainedthoroughlyinaccordancewiththeenvironmentalproblemsChinafaces.itisexpoundedthatsustainabledevelopmentistheonlywayChinatakes

Keywords Sustainable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其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

1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自80年代以来,随着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保护日益引起人们的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目前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出现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长篇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其定义为〔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该概念1989年在最概括的意义上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全球范围的共识。

可持续发展概念鲜明地表达了二个观点〔2〕: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概念体现了公平性、持续性及共同性等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指发展应满足整代人的需求,而不是一部分人的需求。强调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的发展权。持续性原则是指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必须有限制的因素,

收稿日期 1999-11-20

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是指尽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唯一的,但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应是共同的,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应有全球的共同行动。

2 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经济发展是物质基础,没有这一基础,一切都是空话。但要注意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重视生态和环境问题,否则,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环境保护走的是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没有将环境问题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谋求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解决环境和生态问题,而是将环境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使得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能力与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4、5〕

目前,中国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1、:

2.1 大气环境和大气污染

目前,中国的大气污染严重,大气环境日趋恶化。中国的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烟尘和酸雨的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所谓煤烟型污染,

—19—

环境保护科学 第26卷 总第99期 2000年6月是指能源结构中由于一次能源煤所占的比例很大(中国为75%左右),燃煤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进入大气而产生的污染。据统计,1995年工业烟尘排放量为845万t,工业粉尘排放量630万t,二氧化硫排放量1396万t,并且逐年上升。另外,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汽车尾气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也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2 水环境及水污染

中国水资源的短缺、用水的浪费和水污染的不断加重,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水污染是中国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水污染同时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的短缺。据统计,199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356.2亿t(不含乡镇企业),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2.5亿t,工业废水一半不能达标排放,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也很低。大量污水直接排放环境水体,造成大范围的污染。中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75多条受到了污染,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珠江等七大水系支流及下游水质恶化,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严重,近86%的城市河段水质污染超标。湖泊普遍受到污染,富营养化严重。另外,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带来的污染也不断加重,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2.3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固态、半固态和高浓度液态废物。固体废物的排放是由于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产生的,具有二重性,不加处理排放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而经过资源化处理又会变为可再生利用的资源。中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超过6亿t,每年产生的城市垃圾约为1亿t。到1995年,工业固体废物历年堆存量达66.4亿t,占地5.5万余hm2。中国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处理处置率比较低,多数只是简单的堆放,使得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增加的幅度大于处理能力与综合利用能力提高的幅度。同时,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置,全国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固体废物,特别是生活垃圾不仅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水体,而且直接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1995年,北京昌平县阳坊镇一露天垃圾场发生的

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陆源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它可以为人类进步和发展提供潜在的动力。森林和草地共同构成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虽提高到1995年的13.92%,但同世界平均水平的31.4%相比,仍然很低,许多地区森林覆盖率达不到1%。中国的草地存在沙化和碱化的威胁,加上长期不合理的开垦和放牧,使得草地退化,土壤养分锐减。全国86.67万km2的草地退化,占可利用面积的1󰃗3。此外,中国2500多万hm2的湿地面积减少,野生动物被大量捕杀,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中国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有的物种已经灭绝。荒漠化是生态退化的必然结果,中国有1.7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危害和威胁。中国海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使中国以及沿岸海域污染程度加重。三氮和活性磷酸盐等营养盐已成为中国近海的第一污染物,近海海域富营养化加重,赤潮发生频率上升,范围扩大,已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殖,直接危害海岸带自然生态系统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3 中国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与发展问题,早在80年代初期,就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并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为实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1996年中国政府通过了《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未来中国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6〕。

(1)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所有建设项目要有环境保护规划和要求,特别要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和治理。

(2)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制定有关政策引导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开发和推行先进的环保设备,研究开发无废、少废、节水、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培育环境保护产业市场。

(3)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基础上,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区域性环境的综合整治,关键要发挥地方和部门的作用,明确各自

爆炸事故即为一例。2.4 生态环境

—20—

论环境保护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徐高田

的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制定统一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4)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使生产过程废物的排放量最小化,减轻产品使用中和使用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把环境保护扩大到生产的整个过程,直至消费。利用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鼓励用户提高能效,节约用能,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特别是清洁煤技术,减轻资源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压力。

(5)工业污染防治要从终端控制走向全过程控制,从分散治理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从浓度控制向浓度和总量控制转变。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技术起点要高,能耗、物耗要小,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要小。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限期治理,污染严重效益不好或以污染换效益的企业要坚决关停。

(6)增加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坚持“谁开始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坚决制止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眼前经济利益的做法,既要保证企业在环境方面的投入和排污付费,又要保证排污费用真正用于环境治理项目。制定有关政策,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二个资金市场,鼓励和扶持环保产业。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科学决策、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以及保护环境的手段。我们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吸收发达国家在治理环境中的经济和教训,少走弯路,实现跳跃式发展。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要实现的发展战略目标决定了中国今后不能再走只注重数量增长,不考虑资源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制定我国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对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5 中国可持续发展所取得的进展

根据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所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国率先制定了中国的《21世纪议程》,即《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立了将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统筹考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3〕。(1)自90年代初,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增长10%以上的速度,贫困人口从90年代初的8000万降至现在的5800

(2)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万。

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3)坚持资源节约和开发并举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使资源综合利用率有了

(4)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工业增长方式的显著提高。

转变,关闭了6.2万个污染严重的企业,有效地抑

(5)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全民制了排污总量的增长。

义务造林,人工林保存面积达3425万hm2;森林覆盖率由1992年的12.98%上升至1996年的13.

(6)积极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保护92%。

区网络已初具规模,保护区总面积达7185万hm2,占国土面积的7.2%,大部分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这表明,中国实施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是行之有效的,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中国正处在迅速推进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加上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相当严重。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个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和控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入新世纪,是全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国的环

(下转第35页)

—21—

4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是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制约因素。为适应这个现实,80年代以来,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一是在发展方针上,强调持续和协调发展,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二是在发展目标上,注意环境状况的改善;三是对待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强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四是在扩大再生产上,把重点放在对现有企业的挖潜和技术改造上,即通过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改进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这实际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现在我国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给治理环境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人民反过来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质量也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污泥的农林处置与利用 陈 涛

柳树可以作为污水污泥的过滤器和净化器,并有高的生物量。

amendingwithMSWandMSW-biosolidscompost.Water.

~178Air&SoilPllution.1999,109(1-4):163

5.McbrideMB.MobilityandSolubilityoftoxicmetalsandnutrientsinsoilfifteenyearsaftersoudgeapplication.Soil

4 污泥农林处置利用前景

我国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年产污泥10×106t,

已成为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固体废弃物处置问题之一。纵观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国情,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而农业,特别是林业、花卉园林是污泥处置的良好场所,污泥可根据国家颁布的污泥控制标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也可根据经济和技术条件及环境保护要求,采取其它处置方式,农、林、园林花卉,可将污泥作基质,制成各种复合肥,使其商品化,以获得一定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参 考 文 献

1.Dvais.R.D.TheimpactofEUamdUKenvironmentalpressures.WaterEnviron.onfutureofsludgetreatmentanddisposal

~500Science.1997,162(7):487

6.LeeAWC.ChenG.DickensDE.MillerAE,SelectedmechanicalpropertiesofwoodproducebyLoblollypinetreesfertilizedwith.1999,49(9):43~47sludge.ForestproductsJournal

7.SchulzR.RomheldV.Recyclingofmunicipalandindustrialorganicwastesinagriculture-benefits,limitationsandmeansofimprovement,(reprintedfromplantnutritionforsustainablefoodproductionandenvironment,1997)SoilScience&PlantNutrition,43(specialIssueSi):1051-1056,m1997.Dec.8.McnabNJ.HughesJC.HowardJR.PollutioneeffectsofwastewatersludgeapplicationtosandysoilswithparticularreferencetothebehaviorsofHg.AppliedGeochemistry,12(3)321~325,1997May.

9.WernerW.WarnuszJ.Ecologicalevaluationoflong-term

applicationofsewagesludgeaccordingtothelegislativepermissions(reprintedfromplantnutritionforsustainablefoodproductionandenvironment)1997.Soilscience&Plant

~1049,1999,Dec.Nutrition,43(SpecialissueSI):1047

10.LabrecqueM.TeodorescuTi.DagleS.Effectwastewater

sludgeongrowthandheavymetalbioaccnlationoftwosails

~69Manage,1996,10(2):652.韦朝海,陈传好.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研究现状分析.城市环境

与城市生态,1998,11(4):10~13

3.杨景辉编著.土壤污染与防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426~436

4.BreslinVT.Retentionofmetalsinagriculturalsoilsafteris

~316,1995.Aprspecies.PlantandSoil17(2)303

11.魏源送等.堆肥技术及进展.环境科学进展,1999,7(3):11~2312.好诚.垃圾是放错了的地方资源.科学时报,1999,12,23.

(上接第21页)

参 考 文 献

境问题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解决好中国的环境问题,不仅有利于本国人民,也对世界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尽管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我们坚信,只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我们就能够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30年左右实现人口零增长、把生态环境保护好的目标。为了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我们要同舟共济,携手并进。

1.陈耀邦Λ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Λ北京Π中国计划出版社Κ1996Κ11Λ2.张坤民Λ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Λ世界环境Κ1996Κ;1ΓΛ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宋健在第十九次特别联大上的讲话Λ

世界环境Κ1997Κ10Λ

4.张晓东Λ论总量控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Λ环境保护Κ1996Κ;4ΓΛ5.鲍强Λ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概况及其防治对策Λ环境科学进展Κ1996Κ14;1ΓΠ

6.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Κ北

京Κ1994Λ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