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煤矿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

我国煤矿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5年12月第35卷第4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1.35 No.4 Dee.,2015 我国煤矿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 李东林,覃伟,李北平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037) 摘要:针对煤矿灾害的复杂性,在初步概括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3s 集成技术在煤矿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探讨了建立基于数字煤矿平台的灾害综合防治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可 行性、技术思路及方法。对于煤矿灾害的防治,除在煤矿灾害分布发育规律、形成机理、监测预警技术、综合 防治工程技术等技术层面加强多学科、多领域综合研究外,在宏观政策管理层面也必须加强相应配套工作。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综合物探;3s技术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15)04—0578—05 DOI:10.3969 ̄.issn.1006-0995.2015.04.023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截止2005年,中国 共有煤矿山23 901座。据全国矿山调查数据统计,1950 2005年的55年问,我国煤矿共发生地表地质 灾害约7 730处,占全国矿山地表地质灾害数量的71%;全国矿山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约174.58亿元,煤 矿经济损失约139.71亿元,占了80% 。我国煤矿地下地质灾害更是频繁发生,是工业生产中伤亡事故 最严重的行业。2007年,全球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约8 000人,我国为3 786人,占全球近50%。 煤矿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地质保障、安全保障和生态环境保障,煤矿地质灾害是对煤 矿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严重挑战。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数量和经济损失远大于金属和非金属矿山, 煤矿面临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加强煤矿地质灾害规律研究和防治对策研究凸显重要。 煤矿地表地质灾害属于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研究的对象,而井下地质灾害则不属于。通过概括我国 煤矿地表及井下地质灾害特征基础上,总结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3s集成技术在煤矿地质灾害研究中的现 状,探讨基于数字煤矿平台的灾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前景。 1 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特征 我国煤矿自然条件差,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影 响大。我国煤矿地质灾害主要特征: 1)煤矿地质灾害类型多样,根据灾害影响对象和影响范围,分为地表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 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尾矿库溃坝等)和井下地质灾害(矿震、煤 与瓦斯突出、矿井突水、热害、偏帮冒顶等)…。 2)煤矿环境地质问题可分为资源破坏、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三大类型口 。煤矿地质灾害是主要的环 境地质问题。 3)煤矿地表地质灾害类型以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为主,分别占地表地质灾害总数的53.5%、33.2%、 6.7%,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占到全国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总数的81%,采煤塌陷面积占 全国矿山地面塌陷面积的82.78%。 我国煤矿井下地质灾害事故统计表明,顶板和瓦斯事故是我国煤矿的主要井下地质灾害类型。我国 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煤矿均为有瓦斯涌出的矿井。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瓦斯事 故已成为煤矿的“第一杀手”,顶板事故的发生频率最高。在2001~2010年我国煤矿灾害事故中,顶板 事故发生起数最多,总共3 372起,占总数的43%。瓦斯事故总共1 580起,占总数的20%,但死亡人 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7.3%。因此,瓦斯灾害事故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 收稿日期:2014-ll一21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NO.KJ132006)资助 作者简介:李东林(1969一),男,湖南新邵人,博士,教授,现从事地质灾害、工程地质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578 我国煤矿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 4)我国煤矿规模以小型为主,占到矿山总数的90%以上。小型矿山大多为集体和私营企业所有,开 采技术水平不高,技术设施落后,管理不规范,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低,环保意识淡薄,群采乱挖现象 严重,因此造成的地质灾害数量也较多。小型煤矿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远大于大中型矿山,占到了地质 灾害数量的85%,是大中型矿山的5.5倍。 5)井下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远大于地面地质灾害。截止2005年,我国煤矿地表地质灾害死亡人数约1 167人,而我国煤矿平均每年发生井下灾害3 000起左右,死亡数千人。 2煤矿地质灾害勘察技术 煤矿地质灾害分布于地表及地下,地表灾害与地下灾害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时煤矿灾害的控制因 素十分复杂,传统地质灾害调查方法难以准确查明煤矿灾害的分布范围与致灾因素。 2.1地球物理勘查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中,地球物理勘探具有勘探速度快、成本低,控制范围大的优势,可以有效查明 引起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实际工作成果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是安全保障矿山生 产的有效技术手段。 2.1.1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物探方法比较成熟常用的有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可控源大地电磁法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地震 勘探法,在解决采空区问题均取得了一定的工程实例效果。 高密度电阻率法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既可研究深度方向的电性变化,也可研究水平方向的 电性变化,通过参数换算取得更多突出的有效异常的比值参数,利于潜在灾害的埋深、范围等的推断解 释。它对不太深的采空区、地下水系等的勘查十分有效 。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 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电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歇期间,利用线图或接地电极观测地下半空间二次涡流 场的变化,从而达到探测的目的。该方法信噪比高、分辨力强、探测深度大、探测速度快,较容易发现 矿区的采空区异常嘲。浅层地震法是由人工手段激发地震波,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不仅 能直观地反映地层界面的起伏变化,而且还能有效探测地下隐伏断层、空洞、陷落柱以及各种异常物体嘲。 上述方法受限于地形、深度等影响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EH一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系统往往 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比较恶劣的野外环境,并能取得较好的工程效果。EH一4高频大地电磁 测深系统系统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探测某些小的地质构造和区分电阻率差异不大的地层。徐白山等口 在自然坡度较陡、地形影响大、接地条件差、植被发育等不良地貌的地方准确地圈定了采空区的范围, 分析了地表水与矿井地下水的导通情况。杨炳南等 在西南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施工条件复杂的不利条件 下,查明煤矿地下水分布情况和导水断裂的空间展布并提出水害防治方案,解决贵州省岩溶石山区的喀 斯特充水煤矿水害问题,对指导矿井的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1.2综合物探技术应用 大量的地质灾害勘查实例证明,通过地表调查和常规的技术方法难以查明灾害的位置分布、形态规 模、埋深、塌陷、充水情况等。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因具备成本低、效率高,可进行大信息量的面积性勘 查的特点,’逐渐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勘查工作。 尹金柱等 运用瞬变电磁法、三维地震勘探、直流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探测小窑采空区、陷落柱及 构造的导含水情况,为煤矿井下开拓和安全生产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水文地质资料,在生产中提前采取措 施,有效避免了矿井水害灾害和重大经济损失。刘海涛等 哪利用高密度电法浅部探测能力强,尤其对低阻 敏感的特征,查明浅部溶洞、老窑、采空区分布及含水情况;并结合具有较深探测能力的浅层地震反射, 查明深部采空区和溶洞分布特征、充水情况和裂隙的发育程度,大大提高勘探精度。 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多种方法联合勘探增加成本,其可行性较低,因此制约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发展。但是,利用几种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勘探,相互补充和验证,提高勘探精度,减少多解性,这是地 球物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3s集成技术 579 2015年12月第35卷第4期 四川地质学报 V01.35 No.4 Dec.,2015 3s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宏观上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如利用GPS对灾害发生地 进行精确定位;利用矿区的多时相遥感图像(RS)进行叠加分析,可以获取矿区不同时期的地貌破坏程 度、塌陷区的形态、面积、矿业废弃物的类型及分布状况、环境污染状况及生态环境状况;利用GIS技 术可以对矿山灾害信息数据进行空间有效分析,方便管理人员迅速掌握灾情,有效进行防灾减灾工作。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研究不同类型地质灾 害的遥感影像特征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供靶区可以从宏观上查明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的现状、 成因、分布规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相遥感数据的解译结果,对矿山开发状况和矿山生态环境可以实 现动态监测,从而大幅提高矿山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可以 圈定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和范围,为计算地质灾害的相关参数提供了必要数据支撑n卜“】。 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对地质灾害进行信息提取,提升了地质灾 害信息提取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提高了矿山地质灾害遥感监测工作的效率 。同时,可以实现常规监 测手段难以做到的矿山灾害定量化调查研究,为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提供了全面、详细的资料,同时对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地质灾害防灾规划的重要理论依据 ” 。 矿山地质灾害遥感影像识别标志至关重要。由于矿山地质灾害类型的多样性,灾害内部组成物质的 不均一性等特点,矿山地质灾害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识别标志,矿山地质灾害遥感监测的自动化程度 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基于数字煤矿平台的灾害综合防治 数字矿山的核心是在统一的时间参照与空间框架下,科学有序地组织、管理、维护和通过真三维可 视化表达等不同手段获取海量、异质、异构、多维、动态的矿山信息,整合各类矿山数据资源,建立数 字化的矿山空间数据仓库和集成化的矿山真三维空间模型,关联矿山各类软件系统与数据流程,为矿山 设计、生产作业、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等提供基础平台和决策支持。数字矿山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矿 山的高效、安全、绿色与可持续u 。 近十几年来,我国数字矿山建设与信息化改造成效显著,煤炭企业长期存在的地测空间数据获取能 力弱、矿山数据数字化程度低、矿井地质灾害隐患把握不清等问题得到显著改善。但是,我国煤矿现有 灾害监测管理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灾害监测管理系统缺乏统一整合的软件平台,预测预 报系统各自建设,产品标准不一、数据交互不畅、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注重数据信号采集,缺少对数据 的深度分析评价、特别是关于矿井灾害的预测评价体系;缺乏直观的、准确高效的现场指挥辅助决策能 力等。所以,开发基于数字煤矿平台的煤矿灾害综合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3.1技术原理 在数字煤矿软硬件平台上,利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将基础地理地质数据、地质灾害数据、地表遥感 监测数据、井下安全监测数据、矿井生产设施数据、井上井下工作人员数据等灾害相关进行统一管理; 利用三维GIS技术对以上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查询、展示、管理分析,利用IMS技术进行授权数据的发 布、查询和利用;将基础数据和实时监控数据结合灾害评价专家库,进行煤矿灾害事故的预测、自动报 警和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后,结合基础数据与实时监控数据对矿井实况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和分析,为 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图)。 由于大多数煤矿技术力量缺乏,灾害基础研究十分薄弱,有必要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科技资 源,对灾害形成机理、监测技术、预测预报理论、灾害防治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系统通过科研数据接 口,可以和科研单位实现灾害最新研究数据的交流交换,加快灾害科学研究成果在煤矿灾害防治上的转 化应用,提高灾害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灾害的发生。 3.2系统功能与特色 1)在统一的数字煤矿平台上实现煤矿主要地质灾害的数据采集管理、灾害变化监测、灾害形成机理 分析、灾害预测预报、灾害预防及应急救援;通过3D GIS技术模拟真实矿井模型,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 模拟突水等灾害发生后的井下实况,直观的模拟井下最佳救援路径或逃生路径。 580 2015年12月第35卷第4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1.35 No.4 Dec.,2015 经济评价、防灾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和防灾效益的经济评价的研究,在煤矿建矿、生产各个阶段的经济技 术评价中,参考上述灾害经济评价的结果。 3)加快推进数字煤矿的建设。数字煤矿是煤矿发展的必然方向,而数字煤矿平台是煤矿地质灾害防 治的重要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数字煤矿的建设,将它作为煤矿生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何芳,徐友宁,乔冈,等.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J].地质通报,2012,31(2-3):476~485. [2]徐友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质通报,2008,27(8):1236~1243. [3]陈娟,赵耀江.近十年来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启示[J].煤炭工程,2012(3):137~139. [4]李东林,颜际春,韩金良,等。高密度电法在公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10,30(1):212~21 5. [5]吴有信,方含珍,潘启章,等。煤矿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与勘察实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10(4):53—56. [6]李艺,李明顺,庞春勇.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勘查方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34(5):68~70. [7]徐白山,王恩德,陈庆凯,等.利用EH一4确定煤矿采空区的边界∞].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7):810~812. [8]杨炳南,彭乾云,余万泽.EH-4连续电导率剖面仪在煤矿水患勘查和矿产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2(6):38~4O. [9]尹金柱,吴有信.煤矿水害防治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38(5):55~58. [10]刘海涛,杨娜,董哲.综合物探方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l,8(3):38~4O. [11]李成尊,聂洪峰,汪劲,等.矿山地质灾害特征遥感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5(1):45—49. [1 2]尚红英,陈建平,等.RS在矿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一以新疆稀有金属矿集区为例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23(2):189~195. [13]钱丽萍.遥感技术在矿山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1 5(4):5~9. [14]王逊,陈伟涛.遥感技术在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16(6):20~25. [1 5]王钦军,陈玉,蔺启忠.矿山地质灾害高分辨率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一以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煤矿为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l2(4): 36—41. [16]欧阳华平,赖健清,张建国.遥感技术在煤矿开采区详细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亡J].地质学刊,2010,34(2):183—186. [1 7]黎来福,王秀丽.SPOT一5卫星遥感数据在煤矿塌陷区监测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2008,(2):45~47. [18]吴立新,汪云甲,丁恩杰.三论数字矿山一借力物联网保障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J]。煤炭学报,2012,37(3):357—365. [19]蔺志强,柳思聪.“3S”技术在数字矿山应用中的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6):l47—149. [20]潘悬,李铁锋.灾害地质学[H].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Coal Mine Geohazards and Their Control in China LI Dong-lin QIN Wei L1 Bei—ping (Chongq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Chongqing 400037) Abstrac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nd 3S technology to coal geohazards survey and makes an approach to the necessity,feasibiliy,ttechnical approaches and methodology of establishment of geohazard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digital platform of coal mine. Key words:coal mine;geohazard;geophysical exploration;3 S technology (上接第573页) A Feasibility Study of Small Central Water Supply in the Bamboo Forest in Southern Sichuan ZHAO Yun..hong PANG Lian XIAO-.Yi (Sichuan Instiutte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Chengdu 6 1 0072)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approach to feasibility of small central water supply and the main aquifer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he Bamboo Forest in Southem Sichuan based on analysis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Xiangling—Xiangbichang Syncline,putting forward a plan of construction of small central water supply waterworks. Key words:red bed;hill;central water supply;Bamboo Forest in Southern Sichuan 5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