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及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2(1)
职业选择及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
职业选择则是对自身职业发展的一次抉择,其对之后的职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职业选择虽复杂却并不盲目,本文通过了解学者对职业选择的研究,通过理清职业选择对职业发展的影响,通过成功人士职业选择案例的分析,发现求职者对自身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和性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可以帮助求职者寻找更为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为职业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选择;职业发展;能力;兴趣
Abstract
Occupation choice is a choice for their own occupation developmen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and can have a profound impact.Occupation choice is complicated but not blindly, the studies on occupation selection, through the sort of occupation selection effect on the occup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se selection successful occupation,found that candidates expertise, the ability of its own interest and character of other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alysis, can help job seekers looking for more suitable for their own occupation, which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Key words: occupation choice;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ability;interest
目录
一、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1)
(一)职业选择 (1)
(二)职业发展 (3)
(二)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3)
二、成功人士的职业选择 (4)
三、启示与借鉴 (6)
(一)职业选择与能力相匹配,增强求职竞争力 (6)
(二)职业选择以兴趣为向导,提高求职积极性 (7)
(三)职业选择结合性格优势,减少求职错位 (8)
参考文献 (10)
职业选择及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选择,是指一个人要挑选什么,要做出什么决定,选取什么。选择是一个美好的或者痛苦的过程,也是一种能力、条件和环境的体现,更是一次机会和人生成败的关键。职业选择则是对自身职业发展的一次抉择,其对之后的职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的需求不断扩大,工作也呈现出多样性,理论上应该是增加了就业机会。但实际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导致高等院校毕业生大幅增加,反而进一步加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难度,也给想重新选择职业的社会人士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虽然就业人数剧增,是给就业者造成了难题,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求职者对自身的定位存在误区,未能完全认识自己,且缺少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教育理念的知识。为此,本文试从职业选择的视角,通过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研究,成功人士的职业选择案例分析,对求职者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选择进行初步探求。
一、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一)职业选择
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此学者们有很多的理论解释,但内容差别较大,且都不能全面地阐明这一问题。目前,对职业选择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基本的认识是:职业选择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促使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过程。职业选择理论探讨的是人们进行职业选择的依据和规律,不同的职业选择理论强调了职业选择的不同方面,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职业选择理论:
1.洛(Anne roe)职业选择理论
洛(Anne roe)职业选择理论以个人
的职业选择会受到儿时经历的强烈影响
为前提,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
未能满足的需求称为择业的重要动机为
出发点,强调早年经验会增强或削弱个
人高层次的需求,进而影响人的生涯发
展,并特别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以后的
择业行为的影响。洛(Anne roe)职业选
择理论认为父母对个体早期的教养方
式,对其今后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该理论将父母对孩子管教的态度从“温暖”和“冷漠”两个基本方面,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六种情况,并非常形象地把亲子关系和职业选择的关系用上图来表示。
2.特质-因素理论(trait-factor theory)
特质-因素理论(Trait-Factor Theory)是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中最为悠久的一种理论。该理论的核心为人与职业之间的匹配,代表学者是帕森斯、威廉斯。特质因素理论有两种类型:
①因素匹配(活找人)。例如需要有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有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
②特性匹配(人找活)。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
3.人格类型理论(personality typdoqy theory)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和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于1971年提出了职业性向理论。他将职业选择看做一个人人格的延伸。他认为,职业选择也是人格的表现。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对很多问题会有相似的反应,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霍兰德提出了四个基本假设:其一,人的个性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其二,所有职业均可划分为相应的六大基本类型,任何一种职业大体都可以归属于六种类型中的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组合;其三,人们一般都倾向于寻找与其个性类型相一致的职业类型,追求充分施展其能力与价值观,承担令人愉快的工作和角色,职业也充分寻求与其类型相一致的人;其四,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其个性与所处的职业类型,可以根据有关知识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包括职业选择工作转换、工作绩效以及教育和社会行为等。
4.心理动力理论(dynamic approach)
心理动力理论以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吸收了特质因素理论和心理咨询理论的一些技术和概念、研究了大量的职业团体。代表人物为爱德华·鲍亭、纳奇曼、施加。心理动力理论的基本观点:职业选择为个人综合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结果;个人在人格冲动的引导下,通过升华,可以选择满足其需要与冲动的职业;就业指导的重点放在自我功能的增强,如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包括职业选择在内的日常问题即可顺利完成;社会所有职业可以归入代表心理需要的职业群。
5.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克鲁姆波特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理论探讨了个体是如何做出职业生涯选择的,强调了人们的行为和认知在职业生涯选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克鲁姆波特考虑到了基因遗传、环境条件、学习经历和各种任务处理技巧,在
理论上对做出职业生涯选择时需要注意的一些认知和行为表现都给予了详细的解释。该理论突破了前人主要以心理学为研究基础的职业生涯选择理论,加入了社会的因素, 强调了学习经历和任务完成技能对于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性。
6.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职业管理学家施恩(Edgar H.Schein) 提出的。他认为, 职业锚指的是人们在选择并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是个人在选择职业时无论如何不会放弃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职业锚是一个比通常意义上的价值观和动机更加宽泛的概念, 它整合了个体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因素, 是个体和早期各种工作情景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 是个体的一种整体自我观和自我职业价值观。
(二)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目前没有还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定义,但基本可理解为:职业发展是指人们通过职业活动,提升职业能力、张扬个人价值、争取物质和精神利益,或为实现人生理想持续努力的过程。职业发展包括五个阶段:职前准备、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早期、职业发展中期、职业发展晚期。职前准备是指建立职业方面的自我形象,对可选择的职业进行评价,初选职业,继续接受必要的教育;职业选择是指获得所向往组织的工作,根据准确的信息选择合适的工作;职业发展早期是指学会工作,学习组织规则和标准,适应所选职业和组织,提高能力,实现梦想;职业发展中期是指再次评价早期职业和青年时的使命,再次肯定或修正梦想,为中年时期做出适当的选择,保持工作能力;职业发展晚期是指保持工作能力,维持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为真正退休做准备。
(三)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职业选择是就业的微观决策行为,它决定着人的职业生涯,对人的一生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探讨,笔者认为职业选择对职业发展产生以下影响:
1、职业选择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职业选择是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择业者根据自身信息选择合适工作的阶段,对整个职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会对个人的今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当选择的职业适合自己时,我们会愉快地工作,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长期的职业发展;反之则会出现消极效应。正如哲学家罗素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由此可见职业选择对个人的人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职业选择在职业发展中起到矫正作用。职业选择包括从业以前的选择和从业以后的选择,前者通过选择实现就业,后者通过选择实现职业变换。因此,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次职业选择,不断矫正职业方向,使之更有利于自身发展。
二、成功人士的职业选择
1、沃伦·巴菲特,现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及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
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想法,五岁时就在家门口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1949年,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5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巴菲特回到奥马哈,到父亲的交易部巴菲特一福尔克公司做股票经纪人。在巴菲特一福尔克公司他取得的最大进展不是在投资业上,而是在戴尔·卡内基的公开课上。在课上,他学到了在大庭广众之中谈吐自如的本领。以后,通过在奥马哈大学教《投资学原理》。他使自己的这种本领日臻完善,这种本领对他日后的投资至关重要。1954年,巴菲特前往纽约到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任职。1956年,他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现如今,他已建立了强大的巴菲特帝国,并于2013年福布斯财富榜以530亿美元排名第五位。
2、张朝阳,现为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朝阳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以全国第39名成绩,考取
CUSPEA项目奖学金赴美留学,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学习。张朝阳从小就不安分,爱幻想,不甘落后,对很多东西感兴趣。他学过画画,做过飞机航模、拉过二胡,尤其喜欢看《水浒》。他喜欢看那些自学成材的故事,读《哥德巴赫猜想》,并暗立志向:要好好念书,将来出人头地。中学时代,张的理想是当物理学家,认为只有获得诺贝尔奖,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199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念了几个月的物理学博士后之后,张朝阳突
然感到学了很多年的物理学并不太适合自己。“在物理实验中,我发现,我是个操作型的人,特别注重结果,不能容忍搞一套理论,而这套理论要在100年之后才能得到验证。”。1995年7月,张朝阳突然有了回国创业的强烈念头,美国随处可见的“硅谷”式创业更是激起了他的热情。他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经济极为惊人的商业和社会价值,于是下定了创业的决心。张朝阳联系到了ISI公司,想做China Online(中国在线),用Internet搜集和发布中国经济信息,为在美国的中国人或者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服务。ISI总裁当时和张朝阳的想法相近,两人一拍即合,于是融资100万美元,张1995年底以ISI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身份,开始用Internet在中国收集和发布经济信息,为华尔街服务。在ISI的经历,张朝阳觉得中国Internet的市场潜力巨大。1998年2月,张朝阳正式推出了第一家全中文的网上搜索引擎——搜狐(S0HU)。在张朝阳的领导下搜狐历经四次融资,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NASDAQ:SOHU)。搜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领先的新媒体、电子商务、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是中文世界最强劲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对互联网在中国的传播及商业实践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3、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兼CEO
丁磊从小特别很淘气,但不是像别的孩子一样整天在外面调皮捣蛋,而是喜欢呆在家里摆弄他的小玩意:一些电子管件、半导体之类的东西,后来又迷上无线电,初一的时候,他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丁磊1989年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他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从这里展开,他的性格也在大学时代逐渐显现出来。丁磊说他当初选择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小时候就有做电子工程师的梦想,另外就是学校招生简章上说该校拥有数万册电子专业类藏书。大学最后一学期,丁磊开始在计算机公司兼职任工程师,虽然是兼职,却是那家公司最主要的工程师。在那里丁磊这个学通信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了Modem、Windows NT 等新设备。毕业后丁磊回了老家宁波,从1993年到1995年在宁波电信局做工程师。1994年,丁磊第一次登录Internet,兴奋不已的丁磊浏览的第一
个站点是Yahoo!,Yahoo!让丁磊“感觉很不错”。在Internet上“见了世面”的丁磊向自己的总工建议在本局开展信息服务业务,等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什么进展,便决定离开。1995年5月,丁磊来到广州,加盟刚刚成立的广州Sybase。在Sybase
一年,丁磊感觉自己除了整天安装调试数据库外,几乎没有什么进步,于是又选择了离开。1996年5月,丁磊当上了广州一家ISP的总经理技术助理。好景难长,丁磊所在的ISP由于面临激烈竞争和昂贵的电信收费几乎无法生存下去。1997年5月,他只得再一次选择了离开。已经三次跳槽的丁磊在1997年的那个5月对自己的前途整整思考了5天,最后的决定是自立门户,干一番事业。他1997年6月创立网易公司,现如今网易已经从一个十几个人的私企发展到今天拥有近3000员工在美国公开上市的知名互联网技术企业。
4、曾子墨,现任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我的中国心》和《经济制高点》主持人
曾子墨于1991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1992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常春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主修经济。1996年以最高荣誉毕业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常春藤盟校),取得经济学学士。毕业后进入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工作,担任分析员,先后在纽约总部及香港分公司参与完成超过700亿美元的企业收购及公司上市项目。2000年,毫无新闻采访经验的她,加入凤凰卫视资讯台担任财经节目主播,发挥其事业判断透析全球经济形势及第一手金融行情。2001年底加入凤凰卫视担任财经节目主持人。2002年她采访了《亚洲开发银行35届理事会年会》和\"两会\"。由她参与拍摄的纪录片《我们在朝鲜的日子》更获得观众一致好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财经节目主持人。她专业的财经知识及高度良知责任惑,令她赢得2002中国电视节目榜的“最佳财经类节目主持人”。
三、启示与借鉴
在人生发展历程中,我们无时不在做选择,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探讨“如何选择职业”的问题。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并不是无道可循。在本文的第一章中介绍了六种关于职业选择的理论,现在我们结合第二章中成功人士职业选择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他们进行职业选择时存在的共性,寻找一条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求职者较为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本文试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能力、兴趣、性格进行分析:
(一)职业选择与能力相匹配,增强求职竞争力
能力,被认为是职业选择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能力被界定为“刻画一个人现在能做什么,或者将来可能能做什么”。在案例中,巴菲特大学学的是金融系,
曾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做过股票经纪人,曾在投资公司任职,在创业前为自己积累了许多资金管理及投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丁磊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阅读了众多有关电子工程的书籍,大学期间就在计算机公司兼职任工程师,计算机技术非常娴熟;曾子墨大学主修经济,毕业成绩非常优秀,曾在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担任分析员。虽然职业有些改变,但都是建立在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大多时候,职业能力都是用人单位考虑求职者能否胜任某个职业的重要因素,也是个人学习能力的体现。职业能力可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与其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和综合的技能与知识,它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具有职业特殊性;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黄精意识等;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合称关键能力,是指具体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跨职
业的知识和能力素质,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具有普遍使用性和可转移性的能力,对劳动者未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求职者进行职业选择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能力特长,应力争做到人尽其才,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求职者根据个人的特长来选择适合的职业,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择业者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特点,二是各种职业的成功各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特点。前者是考察一个人的特点,后者是考察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类人的共同特点。而特质-因素理论(trait-factor theory)的核心就是人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其中因素匹配(活找人)中就提到需要有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
(二)职业选择以兴趣为向导,提高求职积极性
一个人职业的成功不仅受到一个人的能力的制约,而且与人的兴趣和爱好有密切的关系。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不仅具有一定的能力,而且往往具有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强烈兴趣和痴迷。如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非常钟情于股票和数字;张朝阳从小爱幻想,不甘落后,对新事物充满兴趣;丁磊喜欢摆弄电子管件、半导体之类的东西,对计算机非常痴迷。因此,在职业选择时,还需要考虑个人的兴趣。
职业兴趣在分析水平上是指对于某特定学科或活动(如数学、园艺)的直接偏好。斯特朗给兴趣的定义为“什么是兴趣?它让我想起向性(tropisms)。我
们趋向喜爱的活动,避开不喜爱的活动”。良好而稳定的兴趣使人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时,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个人根据稳定的兴趣选择某种职业,兴趣就会变成巨大的个人积极性,促使一个人在职业生活中做出成就。反之,如果你对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就会影响你积极性的发挥,难以从职业生活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不利于工作上的成
就。一个人的兴趣往往是多方面的,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有时候,一个人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为了帮助每个人更清楚地了解和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兴趣,为了帮助老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兴趣,我国学者陈社育参照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框架,研制了“RCCP通用人职匹配测试量表”,将职业兴趣类型分为六种:即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管理型(E)、常规型(C)。一般来说,完全属于某一种典型类型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除了主要地表现为某一种兴趣类型外,还可能同时具有另外一种兴趣类型的特点,这样两两交叉就形成了36种职业兴趣类型。求职者可以通过测试,大体了解对某种职业较为偏好。
(三)职业选择结合性格优势,减少求职错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能影响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要考虑自身性格的职业品质,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工作,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发挥出自己在职场的最大潜能,否则会更多地限制自己的发展。如巴菲特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谈吐自如,且思想大胆,与常人不同,特别能让投资者信任;张朝阳是一个操作型的人,特别注重结果,他认为自己不适合做物理研究,后转向计算机行业。
那么,性格与职业选择有什么关系呢?研究发现,人们不同的行为习惯首先取决于人对现实的态度,而人对现实的态度则包括劳动的态度和对职业的态度。所以,人们在对待职业劳动的过程中可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人勤劳刻苦、诚恳谦虚,有的人消极怠情、粗心大意。这些都是人们在职业劳动中表现出的形形色色的性格特点,是影响职业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要先学会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再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进行职业的选择。例如,好动和沉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好动的性格比较适合从事记者、组稿编辑、营销、采购、公关等需要到处游走活动的工作。而沉静型性格的人比较适合校队、接线员、会计、打字员等需要精心的职业。在根据性格决定
如何选择行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心理过程中情感、意志和认识对行为方式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将性格区分为情绪型、意志型和理智型三大类。情绪型性格通常表现为情感反应比较强烈与丰富,行为方式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比较适合艺术性、服务
性质的行业;意志型性格通常表现为行为目标明确,行动方式积极主动,坚决果断,比较适合经营性货决策性的行业;理智型性格喜欢思考周密,善于权衡利弊得失,所以比较适合选择管理性、教育性和研究性的行业。
职业选择即利于优化社会风气,又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正确认识职业选择的重要性,积极理性做好职业选择,是非常必要的。职业选择虽复杂却并不盲目,本文通过了解学者对职业选择的研究,通过理清职业选择对职业发展的影响,通过成功人士职业选择案例的分析,发现求职者对自身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和性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可以帮助求职者寻找更为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为职业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国富.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 保罗?D?蒂戈尔.根据性格选择职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
[3] 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4] 张进辅.青年职业心理发展与测评[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5] 姜继红.社会资本与就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 龙立荣,方俐洛. 职业发展的整合理论述评[J]. 心理科学,2001.
[7] 龙立荣.国外三个职业兴趣测验的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 1991( 3) .
[8] 冯伯麟.中学生职业选择中的主要因素[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1986.
[9] 塞缪尔?H?奥西普,路易丝?F?菲茨杰拉德.生涯发展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10] 吕一枚(主编).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