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尚车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李春意 陈洁

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16期

摘要探究高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对于高等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论文提出了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的内涵与本质,分析了以往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构建了基于案例分析互动教学的整体框架。 关键词案例分析互动教学多媒体知识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Case Analysis LI Chunyi[1], CHEN Jie[2]

([1] School of Surveying and Land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2]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AbstractResearching university teaching methods,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is a permanent topic for higher education.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case analysis. Moreover, existed problems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were analyzed. At last, according to self teaching experience, whole frame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case analysis.

Key wordscase analysis; interactive teaching; multimedia; knowledge feedback

教学始终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互动教学是研究型教学的本质所在,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可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1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的内涵与本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时代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案例分析方法作为几种典型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在大学教学实践中得以快速发展。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法初创于哈佛商学院,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教学内容的来源、性质、内容编排体系有其独特性,不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标准,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因此,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精选的案例,使得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得以充分扩展。而互动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导, 启发学生主体意识,指导学生参与课程某些环节, 提供平台让部分学生展示其个人创作成果, 从而建立畅通的师生沟通和信息反馈渠道, 达到共同促进, 提高教育实效的目的。此时应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融,以产生教学共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是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上,仅以“黑板+粉笔”为媒介,单纯采用纸质的教学素材,通过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来讲授知识的过程,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更忽略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教学案例互动的多元互动因素。而广义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学基础设施之上,即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 以往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2.1 过分强调案例分析的教学效果,漠视传统的教学手段

案例分析法是目前高等学校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优势是显而易见。但案例教学法能否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呢?二者的关系如何,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过分夸大案例教学法所取得的效果,而完全忽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作者认为,这是不科学的。首先,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法贯穿了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从小学到中学,在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教育模式下,这种教学方法学生适应,教师也比较适应。在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方法符合并体现了我们民族特有的思维习惯和方式;其二,传统教学方法适用范围比较宽,无论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都可以运用这种方式。而从另一方面考虑,传统的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弊端是显然的,它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事物的发展运动规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 案例的选择不精细,达不到学生反馈新知识的目的

通过与教授相同或相近专业课的老师交流发现,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穿插了不少案例,也能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教学的效果仍然不佳,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仍然不知所措,考试的结果很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分析发现,是案例选择上出现了问题,导致事倍功半,达不到学生利用案例,反馈新知识的目的。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对案例的要求有如下几点值得考虑:

(1)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学生能够从该案例得到启发,进行拓展性思考。这是利用案例教学中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没有深度的案例会让案例教学纯粹流于形式,在课堂上只不过是师生之间简单的一问一答,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那末,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时,由于教师所选案例没有深度,学生没有从案例教学中获得创新性思维方式,导致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2)对于同一问题,前后案例应具有关联性和时效性。众所周知,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发展运动的。在利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掌握这一规律并为我所用。对于同一问题,为了让学生更了解所讲理论,若所选的案例互不相干或联系不紧密,那么案例教学则起不到所能期望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快速、海量增长,新旧知识的更替更是今非昔比。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结果表明:人类的知识在19 世纪是每50 年增加一倍;20 世纪初是每10 年增加一倍; 70 年代是每5 年增加一倍; 而近10 年为每3 年增加一倍。知识的更新在加速, 教学意识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也势在必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应具备时效性,与时俱进,案例应尽量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让学生获取更开阔的视野。

(3)案例应具有实践性,不能凭空想象。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提供典型而真实的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总结认知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有选择与教学内容、课程特点、教材体系紧密相关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案例,才能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4)案例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度过大的案例,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学习、研究的兴趣,更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与反馈;相反,过于简单的案例,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深刻思维,达不到学生掌握事物本质的目的。 2.3 互动教学流于形式,其本质被淡化

目前,互动教学法在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中被广泛采用,其优势是毋庸讳言的。但互动教学的效果如何却是值得商榷的事。如前所述,互动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于先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信息技术,通过相应的平台,启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情感和觉悟,将理论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和理性力量。但互动教学的问题在于: (1)缺乏对互动教学本质的认识。有些教师把互动教学的理解简单的停留在上课时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交流与简单对白,并没有把握互动教学的本质所在。事实上,教师在讲课前针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精心准备课堂内容和所需讲义,必要时还要把讲义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上课要讲什么,案例的内容如何,怎样从深层次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哪些问题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对象等等。

(2)教学“六要素”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利于现代信息技术上课,有“六要素”,即互动的主体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四种道具,黑板、投影片、粉笔和激光笔。教师不能做“机器的操作者”。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演变成了课件的播放者,课件演示却成了“教”的主角,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这种“机器本位化” 的课堂,只不过是一种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学而已,即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单纯的“口灌”变成了“口灌”加“电灌”。六种要素要相互配合,共同参与课堂才会精彩,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

(3)互动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目前,互动教学还存在互动模式单一、互动深度不够的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提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仅仅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导致课堂上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这种低层次的互动教学流于形式,多元互动“元素”之间没有矛盾与交锋的存在,更没有情感与心灵的交融,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空间的创设只是“有形无神”。

3 基于案例分析互动教学方法的实践

基于案例分析互动教学中,互动教学是本质,即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多元互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是关键,它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使互动教学方法取得最佳效果的手段。因此,能否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教学效果取得成败的关键。但其根本目的是让教师由“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从以知识传递、灌输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1 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如前所述,互动教学是本质,良性互动的前提是教师对师生关系有平等互尊、相吸互助的意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成长的需要,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争取学生意见, 哪些是学生最重视、最需要理解的内容,哪些是他们需要提前预习的内容,这样在讲课之前会有针对性。例如,笔者所讲述的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开采沉陷学》,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学科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叉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测量、采矿、地质、水文和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煤矿开采方面的专业课更需要提前告知学生,把先前所学的主体专业课《采煤概论》进行复习,这样在案例讲授中,遇到与采矿有关的概念和相关问题时学生就不会不知所言了,在此基础上,应重视案例的精挑细选。

3.2 注重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是采用多媒体手段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寓教于乐,互动性是其根本特性和核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学生真正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学生主体不能取代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决定着教学进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主导作用毋庸置疑。而且教师在知识结构、社会经验、能力锻炼和职业道德等方面都比学生有更全面深入的体验, 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示范意义,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主导表现在: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自我教育中,把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满堂灌”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供与课程学习有关的讲义和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的研究、提供平台使作业优秀者能展示其研究结果,同时锻炼和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效果归根结底体现在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行为习惯和价值选择的学习提高上,所以教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是一个感悟的过程,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因人而异,对于相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收获成效各有千秋,其效果取决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图1基于案例分析互动教学的整体框架 3.3 注重对案例分析互动教学框架的整体把握

不管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方法如何重要,案例分析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其选择的优劣,精选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馈程度。结合专业课的教学,笔者谈一下如何从全局上把握教学的整体性,并寓案例分析于其中,如图1。首先在学生预习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多媒体手段,对章节中基本概念进行必要的诠释与分析,对基本理论进行必要的推导与探求,讲解时要充分发挥教室“六要素”的功能,不能仅限于多媒体的应用,还要借助于传统的元素“黑板+粉笔”。然后,为了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深入理解,真正打开学生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运用优选的案例进行指导教学。当然,相关讲义可提前发给学生,让其对案例有个初步理解,以便提出疑问,节约课堂时间。

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教学。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应用所讲的基本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组与组之间再进行交流,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这样,班级中的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聪明才智,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做到寓学于乐。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每组的讨论成果,针对具体问题共同分析和讨论,取得共识。潜移默化之间,学生达到了对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反馈。由于《开采沉陷学》这门课是学校特色很鲜明的一门专业课,其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因此,可以利用学校的实习基地进入煤矿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

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本身又反作用于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合。 4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便利了专业课的教学,使许多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以应用,也使得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方法成为可能。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空间的创设,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又要注意案例的精选与优化、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J].大学教育科,2010(1):21-30.

[2]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3]龙慧灵,熊黎,龙海明.论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J].2010(8):119-122.

[4]徐春景.运用案例教学法应当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70-171. [5]熊筱燕.对推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两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3(3):131-131.

[6]杨建强.案例多媒体优化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0(27):132-133.

[7]何秋敏.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良性互动的意义与实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1):94-10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8]冯博琴.多媒体上课六要素和四大忌[J].中国大学教学,2008(2):4-5.

[9]杨新宇.信息技术环境下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空间的创设[J].教学与管理,2010(27):134-135.

[10]周玄毅.互动式教学应始于互动式教案——以本科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9(7):55-56.

[11]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