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经济市场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企业成长现状分析 朱锡梅 ,雷红霞 (安徽省池州学院,安徽池州247100)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促进了我国就业水平,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对于生产革新、产业结构调 整都具有显著意义。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几年来,中小企业近400多家落户园区内,其成长呈现突显 之势.在皖江开发园区中很具有代表性。本课题以池州中小企业为例,通过对成长现状分析,概括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出发展优势和 不足.并就所出现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池州;中小企业;对策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 高,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中 小企业的成长和成长性研究目前是国内外的热点,但以池州中 小企业的发展为案例的区域研究暂时还不健全,本文在产业背 景转移下,对池州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现状现行分析,总结出 发展优势和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办法。既是为后期的成长性 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创建奠定基础,也为政府更好地帮扶企 业,企业管理者制定最优的发展战略和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 供参考。 f一)提出问题 企业成长是通过创新、变革和强化管理等手段积蓄、整合 并促进资源增值进而追求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梁文潮, 2oo3)既包括”量”的含义,即企业的资产总额增加、销售收入增 加、盈利率增加,也包括”质”的含义,即员工总数增加、技术含 量增加和企业文化的丰富。池州经济开发区地处皖南沿江经济 带,来自东部发达地区技术渗入量大,且资源丰富,比如桑、麻 产量,非金属矿产储量均位于安徽省总产量前列,淡水资源和 旅游资源也是得天独厚,劳动力更是充足而低廉。然而池州市 的总体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属于安徽省的经济落后地区。池 州经济开发区始终不能快速发展.突出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水平低,企业技术含量低,人才资本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差,金 融市场也相对不开放,市场开拓能力差,没有走出去的品牌。如 何改善当前的经济发展窘态,提高池州市的经济发展能力,提 高城市化水平,充分利用资源地理等优势条件。抓住产业转移 和国家宏观政策上对企业的支持等机遇.稳步高效发展中小企 业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综述 对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和困境的研究,国外Peterson、 Kozmetsky、Ridgway(1983)指出,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有经营管理 者的个人性格特征等方面的缺陷以及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薄 弱。Maxwell(1996)发现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最大的困境。 Edmunds(1979)认为来自供应企业、大公司和进口商品的压力 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所在。Ibrahim和Goodwin(1986)认为 利率、税率和缺乏政府扶持是导致中小企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我国国内研究中,宋永标、李玉彦认为中小企业人才缺乏、管理 滞后、产品缺乏有效的投资方向、流动资金短缺、起步成本太 ① 高、发展意识不强、法制意识淡薄。刘东(20o0)认为,”企业核心 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企业只有把核心竞争力 与经营战略的选择联系起来,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 势”。在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的探讨中,宋永标、李 玉彦在<<中小企业失败原因在哪里>>研究中提出要深化改 革,以人为本,提高质量,引进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对中小企 业成长性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中,国外企业成长性研究 Slevin、Covin(1990)建立了一种模型来说明时间、外部环境的复 杂性与中小企业成长性的联系。结论是时间是环境变化的驱动 力,企业应该随环境变化作出调整,企业成长的快慢程度取决 于对成长的渴望程度和成长的驱动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创业者 的能力,市场条件及组织资源等。杨杜f1995)《企业成长理论》中 把经营资源作为其研究的关键概念,从经营资源的数量、性质、 结构和支配主体特征四个侧面来考察企业成长。强调为充分利 用资源是企业成长的源泉。指出企业成长包括量的成长和质的 成长。 (三)池州经济开发区的中小企业成长现状分析 池州纺织品原料丰富.比如桑棉麻产量在2008年省内农 业产值区位商分别为3.47、3.O6、2.81。有色金属矿产储量居安 徽省首位,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储量也非常富有,所以设有池 州太平鸟服饰投资有限公司和新材料、新能源和电子类企业。 池州生态环境良好,淡水资源较多,森林覆盖率高达57.5%,共 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池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 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众多,其中旅游业已成为支柱产业。池州劳 动力比较丰富,农业劳动力占50%左右,价格低廉。 目前,池 州经济开发区现已打造四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 产业、物流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交通装备与精密机械制造产 业。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如2002年国家出台并实施了 《中小企业促进法》、《反垄断法》等多项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 的法律、法规,加上2oo9年初胡锦涛主席指出安徽省要融入长 江三角经济圈。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分工,实现互动共 赢。各方面信息都反映了池州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区的一个机 遇。 但是池州的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企业之间又缺 乏相应的联系和配套,所以企业总体发展并不十分乐观.总资 产收益率并不高,销售收入仍属于中小企业水平。池州的工业 2015年第1期 经 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又没有绝对优势产业,既不能形成独一无 二的特色产业,又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等现代企业发展模式。从 走访的企业来看,企业多是规模小、类型多样。彼此之间没有必 然的产业联系,其次由于技术有限,资本有限,在产业链上无论 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无法拓宽或者延长.因此企业之间缺少适当 的交流和合作,顶多也只是共同采购原材料,共同生产产品这 么简单,并没有实质上的合作,共同研发,达到互赢共同发展的 平台。管理者的思想素质可能占有大部分作用,过于强调了彼 此的竞争关系,从而失去很多共进步同发展的机会。企业的融 资情况比较困难,这是在对企业的问卷调查中明显呈现的一个 问题。管理者们纷纷表示对于中小企业当前发展,面临的最主 要问题就是资金不足,流动资金少,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扶持,加 宽融资渠道。据调查,目前,池州市只有一家注册资金2 000 万元的小额贷款公司和一个贷款担保公司,贷款供不应求。我 们分析了原因有:首先国有银行里的贷款制度比较死板。对于 中小企业贷款有很多约束。其次私人贷款机构数量少且缺乏规 范,企业不敢轻易向其进行融资。再者,中小企业在发行股票和 债券等方式中又很难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由于企业的融资问 题得不到解决,企业资金得不到保证,规模相应变小,企业研发 资本也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自然缺乏,员工工资低,基础设施和 服务得不到满足,相应的对人才吸引力不够,而这都是一系列 问题。除此之外,企业管理制度不科学,没有采用现代的企业管 理方式,如股份期权制,贡献与回报挂钩,调动不了工作人员的 积极性。池州开发区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管理者仍然是以生 产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市场开发能力差,陈旧的管理模式根本 无法适应残酷的市场变化,对员工的管理也只是僵化单一没有 创新.不能让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因此不仅不能调动 员工的生产积极性。还可能由于各方面对员工没有新引力和动 力因此流失人才。 同时。我们认为.企业的发展缺少活力和长 久持续.企业的管理者素质是一部分,企业员工素质也是占一 部分。因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员工学历不高,自然企业创新意 识不强。据调查,池州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校企合作意识并不强, 只有少数企业与当地池州学院有过合作,而且企业内部很少有 对领导和员工的管理和技能培训,没有形成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的理念。最后,虽然池州经济开发区现已发展400多家企业,但 是企业多为自有商标,市场开拓能力弱,仅在本地有一定知名 度,省内省外知名的品牌很少。 (四)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企业成长解决对策和建议 针对池州经济开发区的成长现状,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出发, 参考池州市本土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条件,借鉴国内外学者对 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的总结和观点,从而更好的为池州经济 开发区企业发展谋出路.促发展。首先明确战略定位和重点发 展方向.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产品加工业,纺织业, 金属制造业,动漫业,运输业,还有旅游业等。具体从政府和企 业两个角度分析: (1)政府要支持开放融资渠道,满足资金需求,规范中小企 2015年第1期 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适当调控税收 征收,帮助企业摆脱因资金缺乏导致的困难;:对企业的发展要 大力扶持、实施优惠政策: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池州的地区 优势的特色,为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好蓝图,正确引导,避 免企业杂而乱。导致既没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又不能形成 合作意识;要鼓励企业之间或者和周边城市的企业产生配套联 系。延长和扩展产业链,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奠定基础;最后政 府要为企业的招商引资环节提供出路,与企业一起将池州的品 牌推向省外,拓宽市场。 (2)企业要多兴办教育和培训,与地方高校合作,推动”产 学研”建设活动.提升企业管理的自身素质和优化管理模式,实 行期权股份制和微观报酬与激励的方式;提高员工的职业技 能,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和产生”归属感”,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发展地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才能对人才形成吸引力,提高工资率,引进技术和外商投资,把 资源经济转化为特色经济,大力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让资源比 较优势转化为具竞争优势的特色化工业产业链,提高资源的 利用率和盈利率。实现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信息化、生态化建 设.吸引外商投资和专业性人才.从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 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发展.推动池州市的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 展。 (4)加强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企业信息化是贯彻中央提 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企.业进行技术创 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的重要途径。当前国内经济,已进入电 子商务应用时代。企业信息化平台。承担着企业介绍、新闻资 讯、行业动态、营销网络、茶文化等的说明,对外有助于进行企 业形象宣传,快捷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同 时提供移动化信息交流平台等服务。因此,池州经济技术开发 区中小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梁文潮.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一制度、战略、营销实务【M].武汉:武汉大 学出版社.2003. 【2】宋永标,李玉彦.中小企业失败的原因在哪里Ⅱ1.经济工作导刊.1999: 39—4O. 【3】徐家洪.池州市中小企业发展SWTO分析o].池州学院学报.2009: 23—6. , , .【4]徐家洪,雷红霞,项桂娥,等.中部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问题的理性思 考一基于池州工业区的调查一徐家洪U].生产力研究.2010(9):149— 152. [5】吴自爱,王剑程.基于SaaS的茶叶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一一以安徽国 润荼业有限公司为例Ⅱ].池州学院学3/ ̄..2014(03):28—30. f6】杨松令,王燕霞.中小企业失败问题研究U】.财会月刊.2005:69—70. 1 课题基金:本课题是2013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 业训练计划一一《池州经济开发区的中小企业成长研 究》项目成果,项目立项编号:20131130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