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决策影响因素不受他人影响朋友影响因素导师父母02040人数6080229010030542. 从统计数据可知,工作的环境已成为大学生选择职业首先考虑的因素,占总体的37%;其次便是工资待遇,比例为32%;还有20%的大学生考虑专业对口问题;而社会需求只占了11%。这说明大学生目光比较长远,较多地考虑单位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比
较现实,对薪金有一定的要求,虽说择业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此外我们还看到,有部分同学考虑所选职业是否与专业对口,社会需求等,说明同学们就业观念还是比较宽泛,懂得把握自我,并不只是限制于自己的专业,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问题,对不同的就业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择业考虑因素 社会需求工作环境专业对口工资待遇专业对口20%工资待遇32%社会需求11%工作环境37%3. 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60%的人选择了沿海开放城市,21%选择内地的省会城市,由此说明当前不少大学毕业生还是选择了留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去发展自己和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和理想。仅有7%选择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或农村地区工作,而到国外工作的人数与选择其他地方的的人数相当,各占总体的6%。从问卷调查中不难看出,大学生们并不是很积极于到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这样势必造成大城市人才济济,甚至人才供远大于求,造成
人才浪费。而恰恰是急需人才去开发、去管理的欠发达地区,前去应聘的毕业生门可罗雀,无法吸纳所急需的人才,加剧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这对供需矛盾。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而且我国目前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也不可能使人人满意。大学毕业生数量和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地区之间人才供求结构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基层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还十分迫切。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就业,这些地方也是最需要各类人才的地方。 21%60%7%6%6% 就业地区的选择国外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省会城市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或农村地区其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