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认识非洲——以肯尼亚为例(学案)

认识非洲——以肯尼亚为例(学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认识非洲——以肯尼亚为例

学习目标:

1读图掌握肯尼亚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通过对蒙内铁路建设自然区位条件的分析,理解肯尼亚气候特征、水文特征及成因; 3通过学习,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

下图为蒙内铁路分布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蒙内铁路是中国帮助肯尼亚修建的一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标轨铁路,于2014年9月开工,2017年5月31日建成通车。蒙内铁路全长480千米,大部分路段与原有旧铁路贴近并行。其采用单轨和内燃机系统,设计客运时速120千米,货运时速80千米。

1.结合材料信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蒙内铁路选线的合理性。(3分)

材料二:蒙内铁路有120公里穿越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沿线火山灰土分布广泛土质疏松,雨季土壤遇水易软化。在工程建设初期曾依赖进口粉煤灰制作混凝土,后来中方技术人员发现用当地的火山灰制作混凝土表现同样良好。

2.说出蒙内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4分)

3.分析用火山灰替代粉煤灰制作混凝土的积极影响。(3分)

4.分析蒙内铁路采用单轨、内燃机方案而没有采用更先进的双轨、电气化方案的原因。(4分)

迁移练习:

简述蒙内铁路的修建为肯尼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3分)

迁移练习:

1.每年暑假,在杭州留学的内罗毕留学生纷纷选择回家避暑,试说明原因。(3分)

2.指出肯尼亚的自然带类型,并简述塔纳河的水文特征。(4分)

课后巩固

右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2年,肯尼亚政府进行农业改革,首都内罗毕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由传统谷物种植业(种植玉米、小麦、高粱、木薯等)转变为花卉、蔬菜、水果等园艺业。 材料二:发展至今,肯尼亚已是世界第三大鲜花出口国,以出口玫瑰为主,绝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内罗毕附近的奈瓦沙湖畔(下图)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产地,玫瑰农场鳞次栉比。一枝早上7点采摘的玫瑰,次日早晨就能抵达荷兰,再由荷兰的

拍卖市场销往世界各地。该地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但每年的6-9月是其玫瑰销售的淡季。 (1) 分析内罗毕周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主要原因。(3分)

(2) 评价肯尼亚发展鲜花产业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4分)

(3) 分析每年6-9月是肯尼亚奈瓦沙湖畔玫瑰销售淡季的原因。(3分)

材料三:肯尼亚花卉种植基地附近自然保护区接连有五头河马非正常死亡,狮子食用死河马而出现麻痹,有关部门在对河马尸体进行检验后发现了化学杀虫剂残留。 (4)有人反对在奈瓦沙湖畔继续扩大玫瑰种植规模,请说明理由。(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