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砀山梨品种资源的调查与利用

砀山梨品种资源的调查与利用

来源:尚车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砀山梨品种资源的调查与利用

作者:黄永丰 蒋书良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7期

摘要砀山县是我国重要的梨产区之一,悠久的梨栽培历史使得这里保存有一大批极具特色的梨乡土品种资源,对这些梨品种资源的结果特点、果实经济性状、所处的生存状况进行客观地评价,并对今后梨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再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砀山梨;品种资源;生存状况;保护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S661.2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7-0143-02

砀山县是我国主要的北方落叶果树产区之一,梨历史有千年以上,至今仍大片保留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多个品种老梨树6万余株。砀山梨的乡土品种资源极为丰富,代表品种有砀山酥梨、马蹄黄梨、鸡爪黄梨、紫酥梨、香面梨等十几个地方乡土品种。它们不仅是优良的经济树种,而且还是极为珍贵的梨树品种遗传种质资源[1-2]。近30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这些品种资源在经济性状方面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不受市场消费者欢迎,其栽培面积迅速下降,甚至有多个品种的生存状况发生危机[3-5]。为此,笔者对砀山县梨品种资源的存在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砀山酥梨品种资源 1.1砀山酥梨

砀山酥梨原产于砀山。平均单果重270 g,近圆形,9月上旬成熟,成熟时果皮黄绿色,贮藏后变为白黄色。果皮光洁,果点小而密,在梗洼及萼洼处常生有褐色锈斑。萼片宿存或脱落,但以萼脱落的果实品质较优。果肉白色,酥脆,汁极多,味甜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3%,含酸量一般不高于0.1%,果肉石细胞多。以往果树栽培学多记载有青皮酥、白皮酥、金盖酥等品系,其实只是果肩部有无锈斑及果皮表面颜色的不同。砀山酥梨品种适应性强,适宜于北方冷凉气候栽培,抗旱、抗涝、抗盐碱、耐瘠薄、抗风沙。目前已成为山西、陕西等省、市梨主栽品种,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砂质壤土地栽培表现最佳。砀山酥梨自花不孕。引种栽培应重视授粉树的配置。砀山酥梨早果性较强,定植3年后即可结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连续结果能力强,易丰产稳产。

1.2砀山酥梨芽变新品种

1.2.1良梨早酥。1969年在砀山良梨乡村北砀山酥梨老梨树上发现,代号6901,1985年经安徽省科委组织审定,定名为“良梨早酥”。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50~300 g,果皮黄绿色,果心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果肉白色,汁多,风味甜,成熟期7月下旬至8月初。可溶性固形物10%~11%。果肉石细胞较多。果面上常出现纵向浅平均棱沟。树势强健,半开张,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果台副梢抽生能力强,丰产。

1.2.2伏酥。砀山酥梨芽变,原产安徽砀山,品种成于何时不详,只是由于其成熟期较砀山酥梨早受当地果农欢迎,成为当地梨主栽品种之一。果形指数约0.9,扁圆形或近圆形,果形不规则,有纵向棱状沟,平均单果重250~300 g,果柄较粗,梗洼平浅,萼洼浅,萼片少量脱落,大部分宿存成脐状。果实成熟期为8月上中旬,果皮黄绿色,果点小而粗糙,果肉白色,脆而多汁,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1%,果心中大,品质中上,不耐贮藏。成年树枝条较开张,干性弱,枝条粗壮,稀疏,萌芽率高,成枝力低,以短果枝及腋花芽结果为主。果台副梢抽生能力较弱,50%以上果台无副梢。有大小年结果现象。干旱年份萼洼处常有小裂口。

1.2.3新酥。砀山酥梨芽变,原代号97-05-9。2005年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组织的砀山酥梨芽变优良变异的普查活动中被发现,2009年9月通过安徽省园艺学会组织的梨新品种鉴定,定名为新酥。平均单果重300 g左右,果实8月下旬成熟,近圆形,果形规整,果点小,果锈少,具蜡质,果实脱萼率高,果肉细而酥脆,石细胞含量低,具清香,风味甜。品质上,果皮黄绿色,较薄,果肉乳白色,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左右。较抗黑星病,中抗炭疽病。 1.3以砀山酥梨为亲本的杂交品种

1.3.1早伏酥。1981年砀山果树科研所以砀山酥梨为母本,伏茄梨为父本杂交而成。代号为81-8-13。1987年开始结果。2009年通过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梨新品种审定,定名为早伏酥。目前主要在黄河故道地区有少量栽培。果实葫芦形,平均单果重150 g,最大单果重350 g,果皮黄绿色,果面光滑,果点小而稀,果柄基部有1个瘤状突起。萼片多宿存,果心中等大小,果皮薄,果肉乳白色,肉质细,石细胞含量少,汁液多,味甜带有微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左右,品质上等,7月上中旬成熟,果实成熟时去皮硬度为4.0 kg/cm2。不耐贮藏。适宜树形为圆锥形,极性强,萌芽力极强,成枝力中等。果台一般可抽生2个果台副梢,但当年不易形成花芽,自花不育。抗梨黑星病、黑斑病,不易遭梨木虱危害。适宜的授粉品种有鸭梨、紫酥、马蹄黄梨等。

1.3.2外地育成的新品种。秦酥梨(砀山酥梨×黄县长把梨)、晋密梨(砀山酥梨×猪嘴梨)、硕丰梨(苹果梨×砀山酥梨)等品种。在砀山栽培少。 2砀山乡土梨品种资源 2.1马蹄黄梨

果实马蹄形,平均单果重200 g左右,萼片多脱落,萼洼深广,果肉白色致密,果心小,汁多,风味酸甜,品质中上。成熟期为9月上旬,不耐贮藏。幼树生长较旺,枝条抽生角度小,萌芽率高,成枝力低,修剪反应不敏感,短果枝结果,容易形成短果枝群,果台不易抽果台副梢。抗梨黑星病,不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梨轮纹病、梨木虱,丰产。是砀山酥梨优良的授粉品种之一,目前该品种资源在砀山保有量较大。 2.2紫酥

果实近圆柱形,平均单果重约200 g,果皮颜色紫褐色,故名紫酥。果面光滑,果点小而出,萼片多脱落,少量宿存,果肉白色,肉质细脆而致密,味甜多汁,石细胞少,果心较小,品质上等。9月中旬成熟。幼树生长势中等,枝条细而长,以短果枝和腋长芽结果为主,萌芽率高,成枝力低,叶片小,叶色淡,夏季高温(超过33 ℃),干旱时容易产生生理性落叶。抗黑星病、轮纹病,不耐瘠薄、干旱,但耐涝。是砀山酥梨优良的授粉品种之一,目前该品种在砀山保有量较多。 2.3鹅黄

果形似鹅蛋,故此得名。平均单果重250 g,果实肩部有鹅突,果实萼片脱落,成熟时果皮黄绿色,果肉白色,质地细,风味酸甜、多汁,果心小,品质中上、丰产。成熟期9月中旬,不耐贮藏。开花期较砀山酥梨早3 d,故有砀山梨树第一花的美称。其花出粉率低,不适于作砀山酥梨授粉品种,但能满足自己本身授粉需求。以短果枝组结果为主,果台不抽生果台副梢,只形成芽。稳产性能差,易形成大小年结果现象。目前,该品种保有量较少,生存状况危。 2.4鸡爪黄

果实葫芦形,果肩部一边凸起,果形较小,平均单果重150 g左右,果柄中长,柄洼处有肉质膨大。9月上旬成熟,果实成熟时为黄绿色,果点小而密,萼片脱落,肉质白色,致密而多汁,风味酸甜,品质中。以短果枝结果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中果枝结果,果台无副梢,只有果台芽及叶丛枝。丰产,有较强的抗旱、抗涝能力。较抗黑星病,不抗梨轮纹病。是砀山酥梨授粉品种之一,目前保有量少,生存状况危。 2.5面梨

又名香面梨。果实近圆柱形。平均单果重300 g左右。果顶部多有猪嘴状突起,萼片多宿存,果点大而密,果皮粗糙,果肉白色,质地致密、较硬、果汁少,味甜,有很浓的香味。9月下旬成熟,有采前落果现象。不耐贮藏。面梨在砀山存在2个品系。成熟时外观区别不大。经7~10 d贮藏后,一个品系果肉较面,香味浓郁,品质上等。一个品系果肉软而不面,略有香味,品质中等。该品种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抗黑星病,不抗梨轮纹病。可自花结实。目前,该品种资源在砀山保有量少,生存状态危。 2.6歪尾巴糙梨

与莱阳茌梨非常相近,原产安徽砀山。平均单果重250 g左右,近纺锤形,果肩侧偏,肩部一边有明显的凸出,果点大,果皮粗糙,柄洼处有肉质膨大突起。萼片多宿存,果实常有尖顶现象,果肉白色,肉质致密,脆嫩多汁,石细胞极少,味甜,微酸有清香,9月下旬成熟,成熟前有少量的采前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果。果皮颜色青绿色,不美观。品质上。树势强健但分枝少,树姿较开张,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有部分中果枝及腋花芽结果现象。可作为砀山酥梨的授粉品种,不抗梨轮纹病。该品种在砀山栽培存量少,生存状况危。 2.7水葫芦梨

果实大,圆柱形,平均单果重250~300 g,果皮黄绿色,果点略大,果皮粗糙,萼片脱落,果肉白色,多汁而味淡,故称之为水葫芦。品质中下,9月下旬成熟,易成花,连续结果能力强,丰产。可作为砀山酥梨的授粉品种。该目前只有极少的保有量,生存状况危。 2.8青皮糙子梨

果实大,果形纺锤形,脐部突出,萼片宿存,果点大而密,平均单果重300 g左右,因果皮颜色为青绿色而果皮粗糙,故称之为青皮糙子梨。果肉白色,致密而硬,味酸甜,果汁少,品质下,9月下旬成熟。以短果枝结果为主,采前有落果现象,可作为砀山酥梨的授粉品种。该品种目前保有量极少,生存状况危。 2.9紫皮糙子梨

果实大,近圆柱形,果实顶部有猪嘴状突起,平均单果重300 g左右,果皮颜色紫褐色,果点大而粗糙,故称之为紫皮糙子梨。萼片多宿存,果肉白色,肉质较硬,味酸甜,汁少,品质下。9月中下旬成熟。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易形成大小年结果现象。可作为砀山酥梨的授粉品种。该品种目前栽培量极少,生存状况危。 3参考文献

[1] 徐义流.砀山酥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 杜法礼.砀山酥梨精品园管理技术[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3] 刘靖.放心果生产配套技术[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 衡伟,朱立武,孙俊,等.早熟梨新品种“早伏酥”[J].果农之友,2010(5):10. [5] 曹天生.砀山酥梨文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